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委员工作室 为何要关门

——杭州首个政协委员工作室关门的前前后后

  设在杭州市新华路112号的市政协委员黄炳元工作室,是一间不起眼的小屋,但在很多人眼里,它是反映百姓心声的窗口。令人遗憾的是,10月中旬,黄炳元在自己的博客上透露了一则消息:“委员工作室”下周起暂别市民。这个以政协委员命名的工作室,在运行一年多后,日前宣布关门。这一举动引发不小反响,不少群众表示惋惜。

  就工作室关门一事,今天下午,记者采访了黄炳元委员。黄炳元在杭州市环保局办公室工作,在市环保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去年,他和志愿者屠渭泉等人利用业余时间开办了这个“委员工作室”。每周六,工作室准时开门,倾听民声,反映民情,共接待群众达1600余人次,受益人达10000多人次。工作室的工作也得到了省、市政协领导的肯定。

  最让黄炳元高兴的是,他曾帮助一批退休职工解决了“老大难”问题。去年8月,市民蒋文娟等一大批原杭氧、杭钢、杭州齿轮箱厂赴云、贵、川等西南地区建设(时称“大三线”)的退休回杭职工反映,他们的退休工资、社保养老金、医保大病保险等关系都在西南贫困地区,每月工资最低的只有680元,没有任何福利。“委员工作室”在认真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以《关于让“大三线”退休回杭职工“共享生活品质”的建议》的形式,向杭州市有关领导反映,该领导当即批示,后来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酝酿已久的《杭州市区支援外地建设退休回杭定居人员生活困难补助事项的通知》,到今年4月15日,杭城首批有2571名赴外地援建退休回杭定居人员拿到了补发的社会化管理节日慰问金。

  这样的事,黄炳元做了很多。房间里,群众送来的三面锦旗、一口钟、一个柜子,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委员工作室”为何要暂别市民?谈及“委员工作室”暂停的原因,黄炳元说,随着工作室名气越来越大,访客的热情让黄炳元有些“招架不住”。“有时,一下子就来20多个人,把我围了起来。实在吃不消。”就在“委员工作室”关门后的两个周六,仍有不少群众慕名前来,吃了“闭门羹”才怏怏而去。“我也想帮他们解决困难,但有的问题已超出我的工作范围,还有的人不满意就拍桌子、吵架。”每周多人来访,也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同时,没有一分钱办公经费的黄炳元也感到力不从心。他在博客里发出“狭窄小屋,承载不下如许期望和重托”的喟叹。“索性暂停了。”黄炳元说。

  黄炳元表示,“委员工作室”关门了,但与群众联系的渠道不会关,大家可以通过电子邮箱等方式向他反映问题。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黄炳元委员工作室这种形式出发点很好,值得鼓励。但作为政协委员,他不是政府部门,没有相关职能,长期来看,很难坚持,所以关门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少群众认为,委员工作室有助于百姓反映心声,就这样关了,以后肯定不方便反映问题。

  裘振达:杭州下城区艮园新村5幢居民

  黄炳元工作室为我们办实事,这样的“委员工作室”实在难得。今年5月,我们从厦门购进一批56辆豪华旅游车,因发动机型号没有列入国家环保目录。杭州市环保局主管部门也多次以专报等形式向市政府提出了解决方案,但一直到5月中旬仍没有明确批示。我们多次向“委员工作室”反映,黄炳元委员向有关领导反映,使这批车辆经过检测,并于6月10日前拿到了绿色通行标志。如果没有绿色通行标志,我们就上不了路,饭碗也不保,黄委员体恤民情,我们感谢他。

  网友“汪洋大海”:暂时关门,不意味着永远关门,相信你们的心一定还是牵挂着广大市民,也盼望那些干扰因素早日解决,工作室能迎来安静的接待日,能继续为大家服务!炳叔,屠老师多保重!天下之大,难道就容不下一个倾听民声、反映民情、为人民服务的小小的政协委员工作室吗?

  网友“水冷冷”:为了免受干扰,工作室的门可以暂时关闭,但倾听民声,反映民情,为人民服务的心门是永远敞开的。

  网友“OTM”:黄委员的市民接待室,是现代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应该有相关规定保证它的合法性,那些来吵闹的人,应该受到批评。希望黄委员通过市政协来协调此事,不只为自己,也为民主争得合法的保障。

  (金毅 闫拥洲 整理)

  范柏乃:浙大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黄炳元委员工作室暂别市民,反映了政府部门和老百姓沟通渠道的短缺。众多社会问题涌向了“委员工作室”,光靠一两个政协委员解决不了问题。委员解决相关问题,也要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因此,只有各部门各司其职,把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后,“委员工作室”的困境才会得到根本改变。

  从目前来看,政协委员的功能主要是反映社情民意,从较宏观的角度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而不是具体帮某个老百姓解决问题。但有的群众不了解政协委员的职能,也不清楚黄炳元是义务、业余从事“委员工作室”工作的,所以,有一些群众一旦看到黄炳元委员无法解决他的问题,就吹胡子、拍桌子,这也给黄炳元的工作带来了难度。

  (本报杭州11月4日讯)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委员工作室 为何要关门 本报记者 金毅 2009-11-05 浙江日报000072009-11-0500017;浙江日报000072009-11-0500003;浙江日报000072009-11-0500018;浙江日报000072009-11-0500016;48256F32002924A64825766400366107[A1-金毅≈B1-郭晓伟];浙江日报000072009-11-0500004 2 2009年11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