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绍兴资讯

嵊州越乡文化彰显软实力

——越乡文化发展高层论坛暨北京越乡文化周活动综述

  嵊州越乡文化彰显软实力

  ——越乡文化发展高层论坛暨北京越乡文化周活动综述

  1917年的5月,嵊州“的笃班”的男艺人们沿剡溪,转钱塘江,最终来到上海滩,越剧就这样站上了繁荣发展的大舞台。这段历史常常被看作越剧的精神本质,成为那个时代中不甘平庸的嵊州人发奋图强的力量源泉。

  2009年的10月,北京越乡文化周的各项活动,成为京城金秋的一道风景。推动它们——启幕的动力,仍然是这种精神。

  当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渴求,路径选择就会成为决胜的关键。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切入,寻求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来破解发展的命题,也许就是此次北京越乡文化周的任务所在。

  上周,越乡文化周在北京落下大幕。

  进京展示越乡文化艺术,其实就是要打造越乡文化品牌,通过吸纳北京大都市多元文化的元素,使越乡文化更具魅力。

  有个性、有文化内涵的文化,对一个地区来说就是软实力,嵊州正践行着这个硬道理。多年来,嵊州弘扬越乡文化艺术,打造越乡文化品牌,发掘越剧之乡的人文、地理、语言、资源优势,以出人出戏出精品而名声远播,以百个民营剧团形成的产业而繁荣农村演出市场,以群众性的越剧演唱而闪耀剡中大地。

  毫无疑义,进京展示越乡文化,就是要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切入,以寻求软实力的再次提升。

  走出去天地宽,独特的越乡文化,在展示中获得赞誉,在交流中受到启迪

  “一个县级市,在北京举办包括文化、经贸方面的多项活动,以此来提高知名度的做法,很少见。”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嵊州独特的越乡文化——从10月23日起,“越剧的故乡献演长安大剧院”、“嵊州剧团送戏进清华”等新闻,陆续为京城各大媒体所聚焦。地处浙江一隅的小县,就这样以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昭示了它融入大都市文化的决心。

  带着原野清香的越乡之花,在京城一路上遇见知音无数,并且获得了高度评价。10月23日至25日,嵊州越剧团在长安大剧院的3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剧院领导说,“明年一定要再来,我们会安排好时间邀请你们。”

  10月26日那一晚,清华大学从学校领导到普通学子,有许多成了越剧忠实的听众。清华大学越剧协会的300名会员更是如过节一样,大学生还上台演唱越剧进行互动。

  而在天津,嵊州越剧团更是迎来了有史以来最火爆的礼遇。10月27日晚,在天津大学的剧场内,人头济济,除了学生外,还有许多闻讯而来的市民;在天津中国大戏院10月29日晚上的演出,尽管最高票价达到了1080元,但1000个位子提前几天就一抢而光;演出主办方投入广告100多万元,从媒体到户外几乎铺天盖地。“这样受欢迎的程度,我们也没有想象到。”嵊州越剧团团长谢顺泉激动不已。

  文化周的成功举办,使越剧唯美高雅的特质,得到了更广泛和更高层次的观众群体的认同,也为自己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

  走出去天地宽。都市文化对越乡文化的认同,让越乡人欣慰,更是收获良多。谢顺泉说,北京和天津的所见所闻,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培养越剧观众理念的重要性。越剧在北京和天津有这么多的知音,要归功于培养听众的理念。天津大学有个附属幼儿园中成立了小小百花越剧团。“他们的目的不是培养演员,而是培养观众。因为如果小孩子爱听越剧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会跟着喜欢。”一个缺少观众的剧种是走不远的。谢顺泉说,“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对越剧文化事业持续的投入,使得越乡文化产业得到了空前繁荣

  越剧来自民间,而民间越剧依然红火。

  在当地政府的“伴奏”下,嵊州越剧越唱越火。该市100余个民营越剧团全年演出场次超过6000场,年产值达8000万元,成为嵊州市特有的一大文化产业。这一做法得到了文化部的通报表彰。

  出席上周北京越乡文化周活动的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说,越剧是嵊州的无形资产,嵊州较好地运用这一优势,大力弘扬越乡文化,把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的资产,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越剧文化产业能做到如此规模,说明了当地政府的远见卓识。

  越剧和嵊州两者魂牵根连。对越剧文化事业,嵊州一直有着不懈的追求。嵊州把发展越剧事业列入该市今后一个时期战略目标(建设特色经济强市、越乡文化名市、国际领带都市)的组成部分,作为越乡文化名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去年,该市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越剧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设立2000万元“越乡文化发展基金”的基础上,再设每年200万元的越剧发展专项资金,对越剧的发展给予各方面的鼓励和实打实的扶持,大大缓解了嵊州越剧产业发展面临的资金不足的矛盾。为了扶持民营剧团的健康成长,嵊州市还特事特办,对民营剧团按其当年实缴税收的额度予以资金返还作为补助。对当年投资10万元以上,演出场次在500场以上的新办民营剧团,给予3万至5万元的奖励,对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的民营剧团与演员给予奖励。

  100多个民营越剧团坚持“来自民间、服务民间、扎根民间”的理念,走红了农村演出市场,并带动了戏剧服装业、演出培训业、演出中介业的发展。这一文化特色产业,成为嵊州人致富的一大法宝,并极大地激发了嵊州人发展文化产业的创造性。

  文化要经济化,经济要文化化。越剧文化产业要在转型升级中开辟新空间

  “我们一直在关注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于嵊州文化的亮点,我们也同样感兴趣。”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从专家的角度,对越剧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国际经济危机影响下的产业升级,要怎么做,文化化是一个方向。嵊州在这方面的探索,哪怕放在国内层面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嵊州已成功地举办了十届越剧领带节,十次节会,文化唱戏,目的总是指向经济发展。从第一届越剧领带节至今,节会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它已经成为推动嵊州的几大产业尤其是领带产业、机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不断壮大的同时,几大产业也开始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路径困惑。而另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则是,文化以及文化产业却在经济转型中获得了良好的机遇,逆势而上。它深深融入经济之中,而且让经济借助文化的力量急剧扩张,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原发性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量。

  正是基于对“软实力”的认识,本次领带越剧节创新性地将嵊州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品牌文化、戏曲文化和产业文化带到了京城。越剧故乡的名字,带着清新与实力,让京城文化圈刮目相看;越乡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带去了十足的江南风味,很多北京市民坐两个小时的车赶来,展品在柜台上几成抢购之势;在北京友谊宾馆,来自北京文化界、旅游界和学术界的知名人士,为嵊州魏晋名士的足迹与唐诗之路的风雅而神往不已;正在准备中的真丝流行趋势发布会,酝酿着嵊州争取真丝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在展示自身魅力的同时,越乡文化还肩负着走出去寻计问策的使命。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为越乡文化与特色产业如何实现新的发展提供了思路——文化发展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职责,也是经济部门要思考的问题,以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来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两大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的研究成果,为大家打开了思路;像越剧一样博采众长,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才能提升中国企业的原创力和时尚话语权,中国流行会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勇则结合越剧精神来为真丝产业做强“支招”……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事,许多专家学者们的见仁见智,给了越乡人以全新的启发。

  经济社会转型的变革时代,一场新的竞争已经拉开。在各地区发力比拼的赛场上,“文化力”的较量最引人注目。越乡文化的展示,既是越乡文化寻求自身创新的一次探索,也是推动嵊州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场助跑。 

  (俞其军 王洪良 朱莉新)


浙江日报 绍兴资讯 00016 嵊州越乡文化彰显软实力 2009-11-04 浙江日报000162009-11-0400022;浙江日报000162009-11-0400008;浙江日报000162009-11-0400011 2 2009年11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