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教育部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但选择在校外租房的学生仍不在少数——

大学生租房,见仁见智

  主持人:新学期开始以来,在各高校的学生论坛和校园海报栏里,有关租房的信息非常火爆。虽然教育部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各高校也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对申请校外住宿作出了有关规定,但是选择在校外租房的学生仍不在少数。

  租房原因多为自由

  杭城某高校学工部专门作了一次调查,在校外租房的学生有近600人,占在校本科生的1.6%。其中,男生人数远多于女生。

  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原因很多。相比从前,现在的年轻人独立意识大大增强,他们追求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认为目前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于是选择校外居住。

  根据对校外租房学生的抽样调查,44.8%的学生希望有更多可供支配的时间和私人空间。有16%的学生觉得“不适应集体生活”、“不喜欢被过多限制”、“宿舍的关门、熄灯制度难以忍受”。另外,为了考研或找工作而租房的也占一定比例。

  租房利弊大家说

  采访中,大多数人表示,选择校外租房是个人行为,不必大惊小怪。

  不少学生认为,租房能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与房东的交流可以学会人际沟通,增进自己的实践能力。校外生活可学会打理个人起居,为今后融入社会大环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过渡期。

  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了不同看法,认为校外租房弊大于利。

  “我们毕竟还是学生,各方面的自律能力还不够,需要一些强制性的制度规范我们的行为。”大学生叶婧说,有些学生贪图玩电脑游戏,或在外面逗留到很晚才休息,这种不良的习惯对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的,宿舍楼准时关门、定时熄灯可以帮助大家约束自身行为。

  至于人际交流方面,浙江工商大学的赵丽娟认为,了解社会有很多途径,不必特意为此去校外租房生活。不少老师表示,住在学校可以利用很多现有的设施和资源,对大学生的学业是一种促进。而住到校外后,难免会受到一定影响。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教师马建国认为,校外租房不利于群体互动,长此以往将使大学生脱离社会群体,并影响到未来的社会竞争。租房难免会涉及到两性关系,把握不好会影响学业。

  有专家指出,作为人生中一个特殊的阶段,大学四年的集体生活是非常宝贵的人生记忆。如果为了一时的目的而漂泊在校外,忽略与同学的交流交往,这也是一种缺憾。  (BBS情报员:孙江丽 叶晓娟 徐龙辉)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10 大学生租房,见仁见智 2009-10-28 48256F32002924A64825765B00434662[A1-陈扬渲≈B1-马瑛瑛] 2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