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发展是当前丽水科学发展之首要
——推进“集聚发展”的几点思考
陶国忠
集聚发展是当前丽水科学发展之首要
——推进“集聚发展”的几点思考
陶国忠
丽水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丽水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四个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继续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以集聚发展促进优化发展,以借力发展促进内生发展,以错位发展促进差异发展,以创新发展促进跨越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其中,推进集聚发展是丽水科学发展的首要之举,对于提升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促进发展布局更加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学习计划的安排,我从工作实际出发,就工作中如何贯彻全会精神,推进集聚发展谈几点初浅的体会。
集聚发展内涵的理解
什么是集聚发展?从广义上说,集聚发展是一种常见的发展模式,是一种相对于分散发展而言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体现的是经济活动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从狭义上说,集聚发展是生产力各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最有效的合理布局,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推进城镇发展和扩大的一个基本因素。集聚发展最典型的例子当数美国硅谷,聚集了几十家全球IT巨头和数不清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推动了这一个行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在我国,这些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实现产业的集中管理和集中配置,最大程度上推进生产力的发展,总体来说都是集聚发展的突出表现。在我省,诸如小家电、制鞋、制衣、制扣、打火机等行业都各自聚集在特定的地区,形成一种地区集中化的制造业布局。类似的集聚发展也出现在其他领域,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就具有多种集聚发展效应,包括文化、人才等等。
坚持从丽水实际出发
充分认识集聚发展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经过一次次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和战略深化,丽水实现了综合实力大提升、经济结构大转型。全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4.77亿元猛增到2008年的50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继2003年突破1000美元之后,2008年底又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财政总收入从1978年的0.5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3.4亿元。全市基础设施实现了大配套,城乡面貌发生大变样,生态环境得到极大优化,生态产业得到大发展。老百姓消费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得到了大提高,生活质量得到大改善。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02元增长到2008年的177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31元增长到5050元。这些都为我们推进丽水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丽水还存在着城市化率不高、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基础不够、基础设施不强、增长方式不佳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是生产力布局的“不优”。发展布局分散造成的产业、人口、城乡等结构不合理,是丽水城乡统筹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制约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症结。因此可以说,推进集聚发展,既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要求,又是从丽水实际出发的一种现实选择。
——推进集聚发展是改革开放30年得来的有益启示。从改革开放30年浙江的实践看,哪里形成了块状经济,哪里实现了规模发展,哪里发展就快,反之,如果一味地分散发展,没有自身的特色,没有产业的集聚,哪里就落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丽水人均GDP为226元,温州是238元、金华为262元、台州是225元,人均GDP的数值相差并不大,可30年过去了,温州、金华、台州的发展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几个区域以集聚发展为突破,以改革创新为法宝,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块状区域经济,使原本贫瘠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丽水由于自身特色不明显,大的区域经济没有形成,块状经济没有形成,所以位居人后。实践证明,人口、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分散和不合理,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丽水落后,就落后在分散,穷在分散。因此,必须不遗余力地推进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加快集聚发展。
——推进集聚发展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移的规律要求。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规律。在布局分散的农业社会,人们分散而居,过着粗放式的农耕生活,农村经济发展极其落后。人们对集聚没有提出过高的要求,以自给自足、分散经营的自然经济为主。而工业社会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工业社会的一个很重大的特点,就是大机器生产,效率优先,集约化带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移的过程中,集聚发展是其规律要求。只有通过集聚,才能得到更便利的服务,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发展,才能有发达的工业产业。否则,工业社会的门槛是无法跨越的。
——推进集聚发展是从丽水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地处山区、欠发达是丽水的最大实际。丽水之落后,是落后在山上、落后在农村、落后在分散。发展布局分散造成的产业、人口、城乡等结构不合理,是丽水城乡统筹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制约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症结。布局分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口布局极其分散。全市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占浙江省陆地面积的1/6,而总人口仅为255.4万,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46.8人,资金、人才等发展的要素相对缺乏。即使我们的中心城市,撤地设市前,人口不足10万,撤地设市后,人口集聚加速,可到现在也还不过是20多万人。这样的一个城市规模,在全省来说,是居于中下水平。而城市小了,集聚功能就小。从理论上说,集聚不强也就辐射不力,只有集聚,才能更快地带动城乡统筹发展。二是生产力布局分散。生产力各种要素配置的分散,也就造成了相对落后。撤地设市前,丽水中心城市既无明显的优势产业,又无够大的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延伸不长,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撤地设市后,通过大力实施“三市并举”等发展战略,推进产业集聚,提升综合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工业经济发展。但产业发展仍然落后,直到现在,全市开发区的总面积还不到30平方公里,不如发达地区一个中等县的开发区规模。从农村来看,直到现在,还有1.5万多个自然村,散布在各个山旮旯里。由于要素分散,就很难围绕人口布局进行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集约优化配置。由于要素分散,就很难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利用率。这几年,为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基本的公共服务需求,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努力,但与其他地区相比,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比如,近年来实施的“村村通工程”、“康庄工程”等,有一些村庄通上公路,拉上电缆,也只有几十户人家。可见,公共资源配置的有效率极其低下。
坚持从阶段形势出发
切实增强集聚发展的紧迫性
集聚发展是丽水市科学发展的首要之举,这也是由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以及丽水发展的阶段实际所共同决定的。一是推进集聚发展是3000美元阶段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2008年,作为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的丽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这是一个处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关键期和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这一阶段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走有区域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阶段性重大问题。发展规律表明,这一时期有两大明显特征: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化快速推进,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消费多元化。因此,我们只有通过集聚拉动,才能进一步扩量提质推进工业化,进一步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二是推进集聚发展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也给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了客观要求。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调结构,促转型,保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扩大内需,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丽水,推进转型升级的最大实践就是要大力实施“调结构,促转型”战略,抓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优化,通过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集聚发展,使生产力布局更优更合理,保证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推进集聚发展是当前加快推进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生态,是丽水“最大的优势”,也是丽水基础最好、特色最优、潜力最大的资源。去年,我们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按照纲要,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要继续保持全国全省领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通过集聚发展,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以“三点一线”为抓手
切实把集聚发展落到实处
推进集聚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当前,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点一线”为抓手,以功能集聚实现生态经济大拓展,以项目推进实现生态经济大突破,以工业拉动实现生态经济大提升,以旅游开发实现生态经济大跨越。切实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使优势真优、优势长优、优势更优。
“三点一线”即: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紧抓集聚发展的关键点、工作重点和落脚点,以“等不起”的使命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科学把握山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强力推进,真正把集聚发展落到实处。
——以破解生产力布局“不优”为关键点,切实推进集聚发展。这是集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丽水穷在分散,落后在分散。治穷必先治散,推进集聚发展的关键点,就在于破解生产力布局“不优”。我们要从集聚入手,把山上该下来的人迁移下来,把城区该发展的地方发展起来,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使市域范围内的资源能合理配置,解决好在哪里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力争做到该保护的严格保护好、该开发的科学开发好,真正解决“人往哪里去,事往哪里做”等问题,做到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发展经济,实实在在为丽水留下一片绿水青山,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两大平台”建设为重点,切实推进集聚发展。推进集聚发展,必须牢牢抓住两大平台建设不放。一是抓好人口集聚平台建设。城市化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共同构成了城市化的发展体系。我们要通过促进异地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建设,推进人口集聚。第一,要加快中心城市建设。首先,要提升中心城市的人口数量。要加大中心城市的建设力度,力争再用10年时间,使丽水市区的人口达到50万,成为城市学理论中通称的“大城市”。只有成为大城市,丽水才能具备更加完备的承载能力,形成集聚和规模效应,才能产生力不可阻的辐射功能,成为真正的浙西南中心城市。其次,要提升中心城市的品质品位。要加快推进“六城联创”,早日把丽水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先进城市。
第二,要加快中心镇建设。按照“一心、三带、多点”战略的要求,推进中心镇建设,使中心镇真正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和纽带,承载更多的产业、人才和资源流动。一要加快县城中心镇建设。按照“小县大城”的发展战略要求,建设好县城城关镇,使之成为当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要加快非县城中心镇建设。在建好城关镇的前提下,建一至二个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心镇,使之成为县城的副中心城市。
第三,要加快中心村建设。中心村建设,是聚集农村人口、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发挥农村基础设施最大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城镇化主导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市农村人口210.06万人,自然村1.5万多个。其中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小规模自然村有1285个,占小规模自然村总数的47.16%。这些自然村,大多坐落在偏远的山区,山峦起伏,土地贫瘠,生产生活条件非常差。因此,只有实施整村搬迁,引导人口向中心村聚集,形成城镇化水平提高与农村人口减少的良性互动机制,才能够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结构,实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才能够实现城乡基础设施资源共享,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当前,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每个县至少要建设10个以上具有一定特色的中心村。
二是抓好产业集聚平台建设。丽水相对落后的重要根源就是产业分散,尽管这几年通过产业集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产业规模还很小,不利于丽水的发展。因此,下一步,我们要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各中心镇都要有自己特色的产业园区。通过深入实施《金衢丽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加强产业培育、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式发展。具体地说,要建好“三大创业园区”。第一,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要集聚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向家庭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集聚,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通过集聚,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第二,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工业。要发展按照“以园拓业,以业兴城”的基本思路,抓扩容、拓空间、聚产业。深化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工作,向山地要空间,成为产业集聚的平台,推进新一轮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规划扩容。把各类园区真正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产业升级的新高地,城市发展的新组团。第三,推进旅游景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旅游业发展要向生态自然景区、传统文化区域集聚,加快实施丽水从旅游资源优势区向旅游产业优势区的转变,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要按照“山水古文明、丽水好风光”的旅游品牌定位,加强旅游创意、包装、营销。加快大景区建设,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建成一批4A、5A级的旅游景区,拉动丽水旅游业的发展,使丽水的好山好水成为我们的金山银山。
——以投资拉动为落脚点,切实推进集聚发展。集聚发展的落脚点在于投资,投资靠的是项目,如果离开了投资和项目,那么集聚发展就成为空谈。特别是当前我们处在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万美元跃升的这个阶段,投资在经济运行中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通过投资拉动,可以改善区域内部环境,可以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具体地说,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谋项目上下功夫。谋,就是想问题、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中央六大投资导向和省3个千亿工程出发,从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两创”战略、市委“建设生态文明”工作部署等大的方面去思考、完善和深化,研究谋划出一批大项目。通过政策对接、规划对接、资金对接,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当前,要抓好“三谋”。一谋“现代基础设施”。现代基础设施,概括地说,就是建设好“两高、两航、四网”。“两高”,指的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要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推进,进一步“打通”丽水与兄弟省市、县市之间的高速公路,促进丽水交通从终点向交通节点转变,使丽水真正成为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辐射四周。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要完成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同时谋划衢宁、衢丽等铁路在丽水的布局和建设。“两航”,指的是航空和航运。航空方面,要抓住丽水机场被列入《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的难得机遇,抓紧推进前期工作,早日将丽水机场列入建设计划。航运方面,要尽快打通瓯江出海口,拓展从丽水城区延伸至东海的航运。“四网”,指的是“电力网、燃气网、输油网和通讯网”。电力网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电网骨架,增加电能容量,提升电网质量,确保电力能真正满足日益增长的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燃气网和输油网建设方面,要加快燃气管道和输油管道的铺设工作,实现今后闸门一开,“油、气”就到的美好目标,降低全市生产和生活成本。通讯网建设方面,要优化升级,加快建成3G网。二是谋“现代产业”。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低污染的产业,注重“四个着力”。着力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环保型产业;着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着力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保持丽水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着力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以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确定一批重点企业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三是谋“现代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注重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总之,越是加快发展,越要善于去想项目、谋项目。
二要在争项目上下功夫。争项目就是要争支持。一方面要争取省里和中央的支持。要紧紧抓住中央4万亿投资的这条主线,勤跑、善谈、紧盯,联络感情,寻找管用办法,各尽所能,竭尽全力争取支持。另一方面就是要优化环境招项目。各审批部门要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服务于企业的若干意见》,树立服务意识,切实履行职责,能办的事情赶紧办,能快的事情加快办,保证重大项目审批快速有序。对报省及省以上审批的项目,建设单位和各有关部门要落实专人负责,全程跟踪,及时催办。
三要在建项目上下功夫。项目最终在于建成。一要强化政策处理。要做好各项政策配套工作。一个项目,需要有来自群众等方方面面的支持,如果各方力量相互扯皮,就谁也干不成。比如金丽温铁路在我们境内有102公里,迟一年开通和早一年开通,效益完全不一样,这就需要各方从大局出发,全力支持。在全社会形成上项目、建项目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即土地、资金等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全力以赴,确保土地指标、资金等要素早日到位。三是确保实施进度,确保项目推进有条不紊。
(作者系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