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夜学新风润苍南

本报记者 袁 艳 见习记者 童 桦 通讯员 郭进平

  对于苍南县的许多党员干部来说,每月至少有两个周一晚上的安排雷打不动——“夜学”。

  近年来,苍南县各单位结合“周一夜学”制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长效机制,鼓励基层党员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如今,全县已有139个单位开展“周一夜学”,基层党员干部的学风、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

  从被动学到主动学

  为提高“夜学”的吸引力,苍南县各部门、乡镇不断探索“周一夜学”的学习载体、方式,改变以往单纯传达文件、开会、读报等传统的理论学习方式,努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际成效。

  桥墩镇在“周一夜学”中衍生出“桥墩讲堂”,安排普通党员轮流登上讲堂,让每位党员干部成为学习的主角。普通党员干部走上讲台,内容可以是理论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是工作实践中的收获。桥墩镇党政办的颜萍萍参加工作才两年,“周一夜学”让她受益匪浅:“通过夜学,不仅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更从许多同事的讲课中学到了业务知识,这是我们年轻公务员学本领的一个好平台。”

  龙港镇不仅加强“夜学”活动,还通过龙港网,每天推出“党报早读”,汇聚当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报上的精华篇章、深度报道、权威声音,党员干部每天在较短的时间里就知晓天下大事。

  “流动学堂”进基层

  理论学习很容易出现“封闭灌输”、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周一夜学”推动机关党员干部密切联系基层,采取下乡调研、体验等形式向实践学习。

  苍南县人大坚持每年两次将“夜学”活动移师基层,让党员干部在体验基层生活中了解社情民意,并把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深化“夜学”活动的生动实践。

  苍南县委组织部在“夜学”活动中组织党员干部到农村参观学习。组工干部杨崇演深有感触地说,基层是一个大课堂,理论学习与基层考察相结合的“夜学”,不仅帮助我们从实践中汲取创新源泉,而且促使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大众释疑解惑服务。

  今年,桥墩镇“周一夜学”的“桥墩讲堂”还办进了小山村。在小源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山野油茶专业合作社主任李悌仲给镇里的党员干部讲解油茶种植方面的知识。在凤岭村,当地的土专家、农民杨庭平走上讲台,传授杨梅种植知识。

  面向基层学习,敞开大门学习,“周一夜学”不但成为理论学习的平台,也日益成为党员干部了解基层的窗口,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把学习成果

  转化为工作能力

  学习是为了增强创业创新的本领,这已成为苍南县党员干部的共识。“周一夜学”制度实施以来,该县各单位结合各自工作特点,把专业业务知识纳入基层理论学习内容,实现“以学促工”。

  苍南县公安局在900多名民警中开展“周一夜学”。各党支部除理论学习外,还根据各科室的职能,加强业务学习。执法监察大队在学习法律法规过程中,结合近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点评,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桥墩派出所民警林上真说:“多年坚持下来,‘周一夜学’已成为我们基层民警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灵溪镇组建了一支由当地农业、工业、商贸等部门的专家组成的“周一夜学”讲师团,针对实际工作开设专业理论课,分批分专业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指导。今年春耕备耕前,该镇农经局的党员干部利用“夜学”组织专业学习后,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去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苍南县利用“周一夜学”在全县组织开展“后发崛起、全面跨越”大讨论。各部门、乡镇在学习讨论中,认真分析当前发展形势,集思广益想办法、出对策,全县上下形成了共克时艰的氛围。

  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苍南县越来越多的单位及党员干部在“夜学”中尝到了甜头,进一步增强了创业创新的本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夜学新风润苍南 2009-10-27 48256F32002924A648257656002D5F23[A1-袁艳≈A1-童桦≈A5-郭进平≈B1-韩春丽] 2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