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台州资讯

院桥打造台州中心城市的后花园

——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科学发展纪实

  院

  桥

  打造台州中心城市的后花园

  ——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科学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洪卫 俞益成  区报道组 王华军

  序

  这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名镇。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南部的院桥镇,不但是浙江省中心镇和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而且拥有扎实的工业基础和声名远播的特色农业。汽摩配件、五金机械、塑料制品、工艺礼品、文化用品、铜铝制品和模具等七大产业,支撑起院桥工业的高楼大厦。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镇仍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5亿元,外贸出口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1%和10.72%。“浙江省东魁杨梅之乡”和“浙江省特色优势产业(蔬菜)乡镇”,是院桥农业独具的品牌,东魁杨梅、番茄、果蔗、荸荠、水稻等农副产品,更是构筑了院桥农业令人自豪的美丽风景。

  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副中心。甬台温高速公路和甬台温铁路穿镇而过,并在这里设立了高速互通道口和铁路台州货运站,成为台州中心城市的西南交通枢纽。位于黄岩区与路桥区两大主城区相邻区域的独特区位优势,更是彰显了院桥镇的重要位置。投资7亿元的“东方美地”体育运动中心开发、横泾后岸的改造和新区的拓展、铁路物流园区和高速出口物流基地等一批仓储物流中心的建设,以及一批高品位楼群、高标准城镇道路和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100项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项目正在陆续启动和建设之中,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副中心正在形成。

  这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花园城镇。自宋代开埠后,院桥即有“南乡重镇”之美誉,是黄岩、温岭、乐清三地的物资集散地,自古有“台温驿道”横穿全境。这里可谓是人文荟萃,胜地遍布:神奇灵秀的避暑盛地太湖山,素有“一脚踏三县”之称;千年古刹广化寺,大雄宝殿以寺庙单体建筑高度国内第一载入吉尼斯纪录;风景秀美的秀岭、西溪水库碧波荡漾,山清水碧的龙凤山、鸡笼山风物宜人。更令人向往的是,纵横6平方公里的鉴洋湖,是距今约2000年的古海湾演变而成的泻湖,现尚有水面1000余亩,是台州最大的内陆湿地,正在申报建设鉴洋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一个旅游休闲名镇正在打造为台州中心城市的后花园。

  面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的发展时期,院桥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吹响了前进的号角。院桥镇党委书记童希铎告诉我们:按照台州市委、市政府“三个台州”发展战略和黄岩区委、区政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的要求,镇党委、政府坚持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克难奋进,自加压力、负重拼搏,以打造富有成长力的生态工贸城和富有魅力的黄岩城市副中心为目标,努力加快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积极打造“实力院桥、活力院桥、魅力院桥、和谐院桥”。

  唱响创新的旋律 打造富有成长力的生态工贸城

  在院桥镇的兴华路上,一幢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约70米高的19层院桥商会大厦即将拔地而起。这座位于院桥镇发展规划蓝图上核心地段的商会大厦,由当地22家企业联合建造,是台州市第一座由乡镇街道商会会员联合建造的总部经济大厦。这座商会大厦不但是院桥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院桥镇创新发展的一张名片。

  当然,这样的名片不止一张。在合屿、前郑、繁荣、高洋、牛极等工业集聚区,院桥镇通过整合发展资源,在1000多亩土地上掀开了建设的热潮。目前已有近30家企业进入园区,部分企业年内即可投产,更多的低小散企业也将逐步向工业集聚区集聚,这将成为院桥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标志,也将成为院桥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院桥镇适时提出了“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创业创新”工作主题,凭借区位交通、发展空间、山水环境、人文资源、功能承接和辐射等五大优势,紧扣生态工贸城建设这一目标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童希铎恳切地说:“对于院桥经济而言,保增长、促转型确实是一个繁重的任务,但是,我们抓住了‘创新项目’这个牛鼻子,为企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近4年来,努力包装了18个重点的创新项目,目前已有17个项目获准建设,新增建设用地近3000亩。”

  创新项目发挥了集聚的优势,加快了院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镇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5亿元,外贸出口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1%和10.72%;实现财政总收入1.2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9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5%和36.9%。今年以来,树立了发展信心的院桥工业企业更是加快了发展步伐,巨鼎特钢、泰洲科技、印山制刷、树华铝业、丰立机电、汇丰文化用品等企业均加大了技改投入,预计全年将完成4亿元工业性投入。汽摩配件、五金机械、塑料制品、工艺礼品、文化用品、铜铝制品和模具等七大产业形成了合理的产业布局,推动院桥工业经济的创新车轮不断前行。

  创新项目同样体现在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全镇以“做强产业、打响品牌”为目标,正在努力建设万亩番茄基地、5000亩果蔗基地、5000亩东魁杨梅观光旅游线、2000亩店头荸荠基地和1.5万亩国家商品粮基地。目前,已建成8个市、区级农业示范园区和10个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院桥农业的创新发展,也使得该镇的特色农业名闻遐迩,成为“浙江省特色优势产业(蔬菜)乡镇”。作为该镇农业最具特色的番茄产业,目前种植面积已达6500多亩,成为院桥农民增收的“摇钱树”,实现每亩经济收入超万元的好收成。种植大户杨崇森引种以色列品种的番茄,今年毛收入亩均达到了2.5万元。通过不断引进、推广番茄优质新品种、新技术,院桥番茄产业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得以不断提高。目前,院桥的晨阳牌番茄产品获得浙江省无公害产品基地和浙江绿色农产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等称号,成为省内外市场的“抢手货”。

  作为东魁杨梅的始祖地之一,院桥的东魁杨梅已发展到上万亩,也成为特色农业的亮点。今年6月,东魁杨梅始祖地黄岩产销对接会在院桥镇左任新村举行,院桥东魁杨梅专业合作社等与22家销售企业达成22个购销意向,合作资金高达1.02亿元。在东魁杨梅成熟季节,左任新村和占堂村各千亩优质东魁杨梅基地便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院桥特色农业的发展可谓是四处开花。“店头荸荠三根葱”,是种植历史悠久的店头荸荠建立的口碑。全镇2000亩荸荠基地今年产量达到2200吨,畅销市内外;通过从广西引进青皮甘蔗新品种,院桥5000亩果蔗基地也已形成规模品牌效应;列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的院桥,已建成前宅、苏楼洋、占堂片等3个千亩单季稻示范方和华屿、后宅、上岙等8个百亩早稻示范方。随着“九岗山”东魁杨梅等品牌率先进入大型超市,如今,院桥镇正在争取鉴洋湖牌蔗糖、晨阳牌番茄、店头牌荸荠、稻桂牌大米等品牌优质农产品全线进入超市,走上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奏响和谐的乐章 构筑富有魅力的城市副中心

  

  作为台州市主城区之一黄岩区的城市副中心,院桥镇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它北接黄岩城区、东邻路桥区、南接温岭市、西连乐清市。甬台温高速公路和刚刚通车的甬台温铁路均穿镇而过,并分别在镇区设有高速互通道口、辖区东南建铁路台州货运站,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经济承接和辐射能力较强,是台州中心城市的西南交通枢纽。同时,它还是浙江省中心镇和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这就是我们构筑富有魅力的城市副中心力求做到的关键。”童希铎认真地告诉我们,“4年前我们新班子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按照建设黄岩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和小城市的功能要求,下定决心高起点规划院桥的未来发展。”

  高起点规划描绘的蓝图,为院桥的发展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通过《院桥镇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镇区的规划面积从原先的2.5平方公里扩展到15平方公里,并根据建设富有成长力的生态工贸城和富有魅力的黄岩城市副中心的目标定位,构建行政服务区、商住文化区、工业加工区、现代物流中心区、生态旅游休闲区和农业观光区六大功能区块。通过《院桥中心镇区域发展概念规划》,确立了80.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院桥全镇的发展方向与战略途径,提出了“一核四区、水脉串接、绿环保护”的空间格局,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休闲名镇和台州中心城市的后花园。通过制定全市首个乡镇级《旅游三产发展规划》,为加快全镇三产和旅游业发展确立了目标。通过城镇发展控规和模型,丰满和健全了城镇发展的形象。

  院桥镇的所有规划均经过专家严密论证,并先后通过了各级会审。这其中,有两项规划凸显了院桥镇富有魅力的城市副中心形象,也为院桥镇干部群众津津乐道。《台州黄岩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充分体现了院桥镇作为台州中心城市后花园的特色。规划面积约6.33平方公里的鉴洋湖湿地,位于院桥镇东南部,是全市最大的内陆湿地,以湿地、水网、耕地为主,周边山地森林覆盖率超过60%,有动物114种、植物538种,生态环境良好。正在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的鉴洋湖湿地公园,将以维护湿地生态环境和延续乡土文脉特色为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体现城市湿地公园的特色,积极发挥其在区域中的生态服务功能。

  《东方美地体运中心项目规划》通过会审后,已开始正式实施,并进入全面启动阶段。“东方美地”体育运动中心总投资7亿元,是一家集运动、休闲、会所为一体的娱乐场所,占地667亩。作为体育中心,将建成1.3万平方米的大型体育会馆,包括高尔夫练球场、游泳馆、网球场、乒乓球馆等,可承接国际国内的小球比赛,并作为我省的小球训练基地。同时,还将建成五星级宾馆、欧式风情街、总部经济的商务会馆和房地产开发项目。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使旅游三产的发展成为院桥镇的重头戏。一方面,院桥镇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河网水系、低山缓坡等自然资源,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和旅游、休闲场所,以“东方美地”建设为龙头,带动鉴洋湖湿地、龙凤山、广化寺、太湖山、秀岭水库等开发。目前,龙凤山开发已制定了规划,以建造9个不同造型的亭子为特色建成一条山顶的旅游景观带;三国古寺广化寺的大雄宝殿以7688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已通过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认证,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大雄宝殿;镇西片的农业观光旅游和占堂山赛车场等均在紧锣密鼓做开发准备。

  另一方面,借助交通优势带动了商贸、物流等相关三产的发展,高速公路道口西侧和铁路货运站旁边1800亩现代物流园区和250亩仓储基地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并筹划建设专业批发市场,通过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三产发展,为主城区提供配套服务。

  童希铎说:“构筑富有魅力的城市副中心,必须双轮共驱。因此,我们提出了加快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两大战略。”

  以小城市发展的理念,根据高起点的规划,院桥镇拉开了城镇高标准建设的框架,以一流的质量逐步推进行政服务区、商住文化区、工业加工区、现代物流中心区、生态旅游休闲区和农业观光区等各功能区块。同时,通过工业用地招拍挂等筹措了2亿元资金,启动城镇新区建设。

  作为最先启动的横泾后岸区块,以抓整村改造为重点,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如今,在横泾后岸三个区块的建设中,B区块新建的横泾后岸小康型农民小区,村民即将入住新房。A、C两个区块也先后启动建设,市民休闲公园等一批公共设施将相继投入建设,拉大了院桥城镇建设的框架。

  与此同时,院桥镇高规格布局一批高品位楼群,高标准建设镇区道路和市政配套设施。19层的院桥商会大楼即将拔地而起,将成为院桥镇的标志性建筑;院桥新客运中心已动工,可于明年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南来北往的旅客;院桥中心卫生院已落成,为全镇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院桥中心小学新校舍和院桥中学扩建校舍建设的启动,将为全镇中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设施。全镇纵横交错的路网更是给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不断拉大城镇框架。仅今年上半年,建设的道路就包括兴华路、新秀路、爱华路东延段、发展路、中学南路等10多条,还有地下管网的铺设。据了解,今年,全镇确定了100项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项目,包括“东方美地”体育运动中心开发、横泾后岸整村改造、铁路物流园区、污水处理厂、鉴洋湖湿地公园等在内的重点公共设施建设,正让院桥的面貌日新月异。

  “开发一段,形象展示一段,管理跟上一段”,这是院桥成功推行高质量城镇管理的秘诀。该镇以创建省级文明示范镇为抓手,重点对城区的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占道经营、乱停车等进行集中整治,切实改变了院桥“脏、乱、差”状况,推进院桥镇容村貌再上一个新台阶。群众赞叹道:“院桥现在是一天一个样,不但变高了,变大了,也变绿了,变美了。”

  院桥的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更是亮点纷呈。为加快院桥新农村建设,镇里专门出台了七方面的激励政策,对“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环境改造建设、村道硬化、农民建房、老人集中居住、“农家乐”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等八方面新农村建设给予奖励补助。据统计,仅2008年一年院桥镇群众享受的扶农资金就达1280万元。    

  政府强有力的扶农政策,大大激发了全镇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繁荣村在全省首创了“农民学习会馆”,整合提升农民文化俱乐部、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等文化阵地资源,成为农民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和开展文体活动的大舞台;中岙里、左任新村发展特色农业,今年被授予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强村”的称号;飞鸿小区、繁荣小区等一个个高档的农民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冒出,让农民享受了城里人的现代生活……院桥镇繁荣村被评为省级示范村,下店头等3个村被评为市级示范村,另有28个村被列为整治村。全镇76个村(居)全部建立了环卫队伍并实施生活垃圾集中填埋,村道硬化、环境美化、庭院绿化、河道洁化、污水处理集中化、垃圾处理一体化等,成为了院桥广大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以打造富有成长力的生态工贸城和富有魅力的黄岩城市副中心为目标的院桥镇,正在走向花团锦簇的明天……


浙江日报 台州资讯 00014 院桥打造台州中心城市的后花园 本报记者 洪卫 俞益成 区报道组 王华军 2009-10-19 浙江日报000142009-10-1900013;浙江日报000142009-10-1900018;浙江日报000142009-10-1900014;浙江日报000142009-10-1900016;浙江日报000142009-10-1900017;浙江日报000142009-10-1900012;浙江日报000142009-10-1900015;浙江日报000142009-10-1900011 2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