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今日关注

镇海网络新政:从主动发言到接受监督

  一位玉环网友到宁波镇海参加网友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慕名拜访网友“马哥”。“马哥”的身份可不普通,他是镇海区委书记马卫光。

  最终,他在一次会议上如愿见到了“马哥”这位特殊“网友”。

  从去年开始,镇海推出了题为“民声快递”的网络论坛,力图不删帖,让本地网友披露发生在本地的事件。

  披露当然不是目的,镇海由此建立了一个“政府回应系统”,对所有发表在论坛上的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并要求每个职能部门就事关本部门的事件发表回应。

  在“回应”或者“发言”背后,镇海希望,将网络监督纳入社会对政府的监督体系。

  面对面的“网络发言”

  “通过网络建立起群众参与和表达的机制后,凡是民众需要的,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做到及时沟通、快速响应。”

  10月14日,一条在镇海“民声快递”网络论坛挂了一段时间的帖子被推高:由于几个职能部门都没能在第一时间对网友反映的马贺弄噪声污染作出调查处理,镇海区效能办介入了协调。

  当天晚上,与噪声管理相关的部门派出人员,集聚在论坛所在的镇海新闻网会议室,和网友面对面进行协商。

  区纪委副书记鲁佰军说:“虽然问题不容易解决,但不等于可以置之不理。有关部门应该与网民进行及时的沟通。”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紧张,又没有网友的站外联系方式,发帖网友可能因为没有接到站内短信通知,没能到场。

  网友“四海归客”说,马贺弄很短,但属于商业地块和居民住宅区的交界处,超市送货车、卷闸门发出的噪声令人难忍。此外,附近的小广场上,老太太们用扩音喇叭放很大声的音乐来伴舞。高考期间,有位女士从晚上六时到八时,站在窗口观察了马贺弄两个小时,接连打了五个电话,但相关部门一直没去现场处理。

  网友“胖胖”则对马贺弄发廊员工出操喊口号的现象深恶痛绝:“来开会之前还特意去看了一下,又在集训。”

  噪声根据不同的制造者有不同的管理方。比如歌舞厅之类的噪声归公安治安大队管理,车辆喇叭声归交警管理,施工工地的噪声则归城管部门管理。

  会上,镇海城管局副局长王晓红、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庄晓锋、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张剑锋均对各自部门的职责和处理流程作了一番介绍。但噪声是否超标,还有待环保部门的现场测试。

  由于是一场座谈,话题很快由噪声污染转移到红绿灯问题、治安环境问题,甚至“对小商贩是不是该网开一面”的问题。

  此时,王晓红的孩子打电话来问她在干嘛,王晓红回答说:“妈妈在‘网络发言’。”会议室里发出笑声。

  王晓红说,自从有了“民声快递”后,沟通渠道多了,网民对城管更加理解了。她甚至在想,是不是可以请知名网民做城管部门的义工,帮助改进执法。

  鲁佰军说,类似噪声污染这样的事件,处理周期很长,过程繁琐,但是,通过网络建立起群众参与和表达的机制后,凡是民众需要的,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做到及时沟通、快速响应。

  “说话要像网民那样”

  从区委书记“马哥”到职能部门,均在工作中禁止对网友的问题作外交辞令式的回复。

  去年5月,镇海为提升工作效能,着力推进各项工作,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开展了“民声快递”活动。同年10月,探索建立网上新闻发言人制度,该制度今年9月正式出台,各职能部门的网络发言人已经非常活跃。

  区委书记“马哥”自称经常在网上“潜水”。他在一次网友见面会上说,在座的各位网友,“我已经在网上久闻大名了,都非常熟悉”。他希望,面对面的交流也能像网上交流一样精彩,像网上一样随意和洒脱。

  鲁佰军说,镇海从“马哥”到职能部门,均在工作中禁止对网友的问题作外交辞令式的回复,这是因为有个“沉痛”的教训。

  某区的区长信箱收到了一封网友来信,被转到相关部门后,给网友的回复只有两个字:“已阅。”由于信是写给区长信箱的,回复者被网友认为是区长。于是舆论一片哗然,这位区长被网友称为“已阅”区长,职能部门的傲慢在此过程中受到严厉批评。

  事实上,并非人人都能掌握与网民对话的技能。9月21日,网民“阿拉宁波人”发帖称,陈寿昌烈士公园里建成了儿童游乐场,他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马哥”就此帖的批示被公布在网上:“请招宝山街道就儿童乐园一事向社会作适当形式的说明,同时与‘阿拉宁波人’网民作好沟通。”

  网友“招宝山和尚”跟帖说,寿昌公园是一个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公园,并非埋烈士忠骨的地方,在寿昌公园建儿童乐园并没有对烈士不敬。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目的是为了让后人过得幸福,假如烈士的在天之灵看到孩子们在和平的环境中玩得开心,会感到很欣慰。

  以政府部门代表身份出场的网友“陈汤之子”在不停地作解释,但相对于网民的活泼语言,“陈汤之子”的语言有明显的公文化、模式化嫌疑。他说:“两年前,人大代表向区人代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儿童游乐园,去年,我区将寿昌公园游乐园项目列为实事工程。”

  这个帖子总的跟帖达到8页,倒是楼主最后站出来对“马哥”的关注表示感谢。

  不能光发言不办事

  网络发言人不能只说一声“知道了”了事,必须解决问题。这便使得网上发言向网络监督延伸。

  “马哥”一上网,气氛当然不一样,至少职能部门不能只是说一声“知道了”了事,而必须解决问题。这便使网上发言向网络监督延伸。

  10月11日12时,网民“临江小区”发帖称,在五里牌临江小区一期东大门处(靠近五里牌菜场)又开了一家黑诊所,还在居民楼外墙上用红油漆歪歪斜斜写了大大的“牙科”二字。上次在那里也开过一家黑诊所,不少人被骗。请有关部门管管。

  下午五时许,论坛主持人“小香说事”发帖称已将此问题转交区卫生部门办理。

  13日17时,镇海区卫生局网络发言人“卫士”跟帖说,区卫生监督所核实,发现该举报情况属实,已责令黑诊所立即停止非法行医行为,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进一步调查处理。

  根据镇海区相关规定,网络发言人原则上要每天登录镇海新闻网“雄镇论坛”、“民声快递”版块,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在发帖3小时内(非工作时间顺延)作出初步回应,并下载、整理,按程序办理和提出意见,经部门主要负责人审定后予以答复。答复意见直接以网络发言人名义提交上网。

  同时,在线答复的时限为发帖后3个工作日内(遇节假日顺延),对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帖子,有关部门要在3个工作日内上网作出说明,最长办理时限不得超过5天。  

  镇海区城管局的网络发言人“城事”,是该局的办公室主任吴建娣。今年3月,论坛上关于城管的帖子一个接一个,吴建娣的丈夫看到了,建议妻子及时解释一下,“其实城管没有那么坏”。

  观察一段时间后,吴建娣向局领导作了汇报,建议对网民意见进行回应。

  吴建娣是镇海政府职能部门网络发言人中最早上岗的,也是最勤快的发言人之一,网民对她的认同度很高,但即使如此,她还是有过经验教训。

  一次,网友发帖说,有个路段的车上经常有垃圾掉下来。

  吴建娣随即发帖说,可能是车子在那里转弯时不小心抛洒的,没想到立即就有网友说,那里是一段直路,根本没弯路。

  吴建娣赶快到现场去看,发现自己的确错了。在先后四次去现场查探真正的原因后,她在网上作了公开道歉。

  最近,吴建娣在宁波学习,这个发言人的职责也没敢委托他人,每天晚上学习结束后,她就上网看帖回帖。

  当然,有时即使“马哥”亲自出马,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临江小区黑诊所的事情,其实以前已经查处过,但多次死灰复燃。

  创新政府治理模式

  网络监督的推进,对政府行政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政府部门必须关注公共决策的回应机制建设,保持双向沟通,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

  

  就寿昌公园内建儿童公园一事,网友“老木头”跟帖说:“建儿童公园本是件好事,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人的质疑呢?我看问题就出在决策前与群众的沟通不够,也就是说我们的一些决策者民主意识还有欠缺,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是为群众办的事,肯定会得到一致的认同。如果在决策之前花一些时间,多听取不同意见,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那么,政府的实事就会真正办到全体老百姓的心里去了。”

  马卫光说,由此看出,网络监督的推进对政府行政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网民现在不仅仅满足于事后知情,而是要求事先参与决策。政府在决策前要更多考虑民众的利益和意愿,必须关注公共决策的回应机制建设。

  镇海区纪委书记陈瑜说,“民声快递”就是这样的回应平台,可以更好地加强对政府各部门的监督。政府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取得民众的支持,民众可以藉此平台发表意见。“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它吻合了和谐社会的要求。”

  有些言论尽管刺耳,但只要不违法,镇海并不删帖。“很简单,我们这里不让讲,他也有别的渠道可以讲。与其那样,还不如我们自己放开。”镇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宏德说,镇海在网络言论管理中侧重于“疏”,创新“四不四有”方法,不断启迪网络舆论的理性新思维。

  其中之一,就是对偏激言论不堵不删。对于话语偏激但意见中肯的言论,坚持“以疏代堵”的理念,尽可能少用删除、查IP地址等简单的封堵方式,以免网民产生逆反心理。网络发言人的作用,就是将偏激言论引导到建言献策上。

  然而,仍有不少干部对网络言论很反感。7月30日,网站工作人员“丫丫丫”发帖《网友们对民声快递不满意的回复帖,请在此跟帖》。她说:“我举个刚刚发生的例子:有一次我跟一位乡镇领导反映‘网民意见’,这位领导龙颜大怒,说是‘网友意见等于胡说八道!’”

  针对这种情况,镇海区纪委正在制订网络监督回应评价机制,比如请网友对部门回复的情况在网上公开打分。没有及时回答的,按超期时长短分别在帖子前面加黄灯和红灯,并在该部门的廉情预警机制中扣分。

  一向被“妖魔化”的城管,在加强网络发言工作后,形象有了很大改观。“城事”力图将网友所反映的问题都予以分类落实,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最高峰时,每个月针对镇海城管的投诉有40多起,现在下降到10起以下。城管局领导盛赞“网民的发言更加理性,网上的气氛越来越和谐”。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镇海网络新政:从主动发言到接受监督 本报记者 朱永红 镇海区报道组 李阳育 张彦波 2009-10-19 浙江日报000102009-10-1900016;浙江日报000102009-10-1900018;浙江日报000102009-10-1900014;浙江日报000102009-10-1900019;浙江日报000102009-10-1900020 2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