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技术服务
检验检测篇
视窗
正在建设中的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实验室项目
国家标准件中心 产品研发助企业渡“难关”
日前,浙江七丰五金标准件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跃忠在报表上看到高速铁路道钉产品实现销售2182吨、产值2082万元时,感慨地说:“全靠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帮助我们开发新产品,才得以度过金融危机。”
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欧盟标准件反倾销申诉成立,对国内标准件产业影响巨大。七丰五金同样也面临着市场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的一系列问题。
武广高铁总投资1000多亿元,是我国目前技术标准最高的铁路客运专线,其技术标准将成为我国今后高速铁路建设的典范。但是,国内目前高铁上使用的螺纹道钉还主要依赖进口,中标武广高铁扣件系统的是全球最著名的铁路扣件生产商——德国VOSSLOH公司,该公司的生产标准是世界上唯一的标准体系。七丰五金发现合作商机,董事长陈跃忠第一时间赶到德国公司北京办事处沟通。对方把铁路道钉的技术要求拿给他们,并告诉他们,现在能做这种高速铁路道钉的只有德国和捷克两国的企业,中国还是空白。
陈跃忠的想法得到了国家标准件中心下设海泰克标准件研发有限公司的支持。公司总经理张挺陪同陈跃忠辗转去了德国和捷克的公司,但都无功而返。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海泰克标准件研发有限公司开始分析样品的原材料和制造工艺。先后到安徽、江苏多家钢厂跑过后,反复比对,确定了原材料供应商和生产工艺。陈跃忠这样说:“产品试制成功后,我们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研制高速铁路道钉完全实现生产设备国产化,一套设备投入30多万元,比进口设备节约了470万元。”
中国设备,中国技术,浙江七丰五金标准件有限公司生产高速铁路道钉的过程更创造了中国速度。仅仅3个月的时间,就生产出了符合要求的高速铁路道钉。2008年6月,七丰将样品送往德国检验,每一件样品都通过精准尺寸、机械性能、90度弯曲3个重要指标的检测。
自从成为德国VOSSLOH公司供货企业以来,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不仅比一般同类产品高出15%,同时还引进了德国知名企业的管理体系。目前公司里所有产品都参照德国管理体系,从原材料引进到产品生产过程,全程实施监控,各类记录更趋完善。同时,公司还实施了客户分类资料档案,对于不同产品质量建立管理记录数据库,质量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国家皮革中心 帮扶海宁皮革业“破壁攻垒”
针对皮革企业一直受到国际贸易中采购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欧盟指令的困扰的现状,国家皮革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通过技术帮扶、标准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技术机构履职作用,携手企业共渡难关。
今年3月17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要求各成员国保证不将含有生物杀灭剂富马酸二甲酯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上或销售该产品的草案》(2009/251/EC),草案规定:自2009年5月1日后,禁止含有富马酸二甲酯(DMF)的产品投放市场或在市场上销售。该项禁令导致蒙努集团、卡森实业等企业在出口中受到DMF的限制,较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国家皮革中心“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立即组织人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收集富马酸二甲酯(DMF)等的使用情况。针对DMF组织专门研究,制定出测试方法,为企业生产进行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出具欧美采购商认可的报告,有效应对了该项技术贸易壁垒,真正起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同时,国家皮革中心充分利用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国际皮革工艺师和化学家协会联合会)工作组专家成员,以及一直为国际采购商提供测试服务的优势,及时掌握国际先进标准及信息,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订,推动我国皮革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2007年批准发布标准3项,2008年制订国家标准17项。在国家标准的制订过程中,中心积极组织企业参与,提高企业对标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企业能够走在产业质量标准的前端,把握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省纺织中心 为外贸企业应对危机提供优质服务
为帮助我省外贸纺织企业走出困境,省纺织测试中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
今年6月,省纺织测试中心创新工作模式,推出“5+2七天不间断工作制”——七天工作运行管理模式和二天工作承诺制,保证天天有检验,日日出报告,以最快的速度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如企业周五送的样品,在周日就可以拿到检验结果,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便于企业面料的采购和新款的上市。
8月,省纺织测试中心又专门推出针对我省纺织外贸企业的免费检验活动。只要是我省的纺织服装类外贸出口企业,凭外贸出口合同就可委托纺织测试中心进行免费质量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和色牢度等指标。
由于我省相当数量的外贸企业缺乏自己的检验设备和人员,而送外资检验机构检验,又多以美元收费,价格昂贵,企业为此需承担一笔不小的检测费用,而且检验进度也难以控制。这在当今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更增添了我省外贸出口的难度。
针对外贸出口加工企业的免费检验技术服务,既能帮助我省外贸企业把好产品质量关,使企业在产品出口检验前,充分了解自己产品的质量状况,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原辅料浪费,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目前该中心已受理外贸免费检验2万余件,涉及检验费用6万多元。
近年来,我省质监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优服务、严监管、强素质、上水平、争一流”的工作方针,转变思路、创新举措、完善制度,把能力提升、科技创新作为中心任务,加快公共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检验检测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为社会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完善技术机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增强自身综合实力
为更好地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我省质监系统大力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一是根据全省产业布局和质量安全监管需要,优化检验检测项目规划,加强国家质检中心和省级质检中心建设。目前全省共设立国家质检中心19家(其中A级国家质检中心1家),覆盖我省9个地市,检测范围涉及食品、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皮革及制品、 五金机电、电器、机械零部件、日用小商品等我省重点区域产业和政府重点监管领域;在全省11个地市的38个县区设立省级质检中心68家,对接我省特色块状经济产业。当前及下一时期,围绕重点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需要和全省高新产业发展需求,再新建一批高水平的国家质检中心和省级质检中心。二是加强设施装备和人才投入,全省质监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装备总量达到了8.5亿元,实验室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全省在食品安全、机电产品、皮革及制品、纺织服装、计量测试、特种设备安全等重点领域拥有了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设备和国内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技术专家,服务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推动技术机构融入科技创新平台,增强企业创新要素保障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省质监局与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协作,共同推动质监技术机构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结合,充分发挥其装备、信息、技术和服务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到2008年底,全省质监系统技术机构已加入各类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4个,加入市、县级科技创新平台或科创服务中心10个,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公共服务平台各1个,进入产业园区服务点超过40个,积极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技术标准信息、标准制修订指导、产品中试、质量检测、计量量值溯源、生产工艺改进、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公益技术服务,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共享程度,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技术机构服务产业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当前,我省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格局还未根本改变,省质监局积极创新和完善促进企业主动追求经济转型的机制措施。2008年,省质监局组织开展了全省质监系统“技术机构千家企业质量帮扶”活动,历时7个多月,为全省2796家企业提供了产品质量诊断分析、提升企业能耗计量水平、排查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隐患以及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等公益性技术服务。2009年,省质监局结合全省“企业服务年”活动,继续深化该项活动,突出永嘉阀门、海盐紧固件、义乌小商品、舟山水产等20个重点产业,推动省、市、县三级技术机构合作,确定了2900余家(其中新增1400家)帮扶对象,通过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开展节能减排、为企业诊断产品质量、解决生产工艺难题、帮助企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减少损失等深层次的技术服务,竭力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截至目前,实际受帮扶企业数已经达到7000余家。
为“浙江制造”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