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国内要闻

HL—2009演练:炮兵出击

  代号为“HL―2009”的全军炮兵、防空兵信息化条件下精确打击实兵实弹研究性演练研讨活动,日前在广州军区举行。

  一个炮手“长”了56双眼睛

  12日,广州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

  层峦叠嶂,草木森森。丛林灌木间,在伪装网、植被的遮蔽下,“目标”几乎与群山融为一体。

  “方向1205密位,发现‘敌’坚固工事。”一条信息跳入五连三炮炮手王峰的计算机终端。几秒钟之后,各种数据、图片陆续传来,从坐标、高程到大小、形状一目了然,王峰迅速调整诸元,只待指挥员一声令下,强大的炮火就会将“目标”撕为碎片。

  相距数十公里,间隔丘陵、河流无数,这些信息从何而来?“全团所有侦察器材都为我‘服务’,等于我又‘长’了56双眼睛。”王峰说。

  “‘发现即摧毁’已经成为了现代战争的新法则。”团长王元彬拿出侦察力量部署图,从天上到地下,十余种装备、数十个单元在这个团的打击范围之内形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情报网,“这些侦察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把各类情报传送到射手的信息处理平台上,为他们实施打击提供精确的情报信息。”

  目标摧毁,阵地转移,很快上级又下达了新任务:对“敌”坦克固定火力点实施打击。可当侦察照片传来,相同地域内却有3个相似的目标,如果一击不中,很有可能遭到“敌”炮火反制。但王峰扫过目标信息,毫不犹豫地调整炮口,按下了发射按钮。

  “虽然3个目标的形状都差不多,但只有这个目标的红外特征与坦克相似。”王峰说,现在的侦察情报,不仅能提供目标的形状、体积等“有形”情报,还能测量、估判目标温度、声音等“无形”数据,“可以从全方位、多角度的对目标进行精确判别。”

  “每一发弹都被精确数据‘包裹’着”

  防空炮群密织天网,导弹出击弹无虚发,地炮压制一招“点穴”……13日,集团军军长尤海涛慨叹:“我们打出的每一发炮弹、导弹都是被‘数据’包裹着的,理应精确。”

  “过去,我们标定装备靠的是方向盘和皮尺,满阵地的跑着瞄着,有时为插一根标定旗甚至要戴个草帽扛着竹竿走上十几公里。”某防空团三连侦察班班长王灿说,现在有了定位仪,又快又准,大大提高了标定精度。“一按键,显示屏上这个点的经纬度、高程一目了然。”

  “二炮,左高右低两刻度”“五炮,前高后低三刻度”……侦察班副班长刘亮配合指挥排长利用某型测试系统对武器系统射击前的综合误差进行评定。刘亮边报读误差数据边指挥炮手调整火炮射击姿态。

  突然,防空警报骤响,各炮手、号手迅速就位,方圆十几公里的阵地上,各型侦察、探测、通信装备立时开启。指挥车内,一个小小的显示屏上汇聚的数据竟达20多项,包括目标方位、高度、速度,射击环境风向、温湿度等等,许多数据都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一位。

  一按键,所有信息全部传递到火炮,炮弹立时被“裹”上20多层数据。而几乎就在同时,所有炮管也完成了最后的调整,霎时间,阵地上火舌弥漫、硝烟四起、弹壳弹跳,“敌”机在空中应声开花。

  “电子包公”明察战场秋毫

  14日,演练在炮火硝烟、地动山摇中继续。

  “这是演习评估的‘电子包公’。”坐在指挥所内的某集团军参谋长张践,指着电脑屏幕上正在运行的“火力打击评估分析系统”说。

  “火力打击评估分析系统”涵盖了数十个观测、检测、数据采集等子系统,通过人工获取与装备自动记录相结合的方式,观察射击效果、判定弹迹偏差、估算毁伤效果等。

  这时,部署在阵地最东端的高炮七连、八连、九连几乎同时报告:一枚“敌”巡航导弹采用超低空飞行姿态避开雷达进入我空域。

  发送指令,开启系统,接通数据链……指挥系统在向这3个连队分发目标诸元信息的同时,也把“电子包公”“派”了过去——开启了这几个连队的数据采集、视频监测系统,并接通了每一台装备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数秒后,几个阵地集群射击,密织的弹幕瞬时把目标撕成碎片。

  (据新华社广州10月15日电)


浙江日报 国内要闻 00003 HL—2009演练:炮兵出击 2009-10-16 浙江日报000032009-10-1600016 2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