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国庆专版·读书

毛泽东进京

  定都北平

  中共中央从晋西北开始搬家到西柏坡的时间是1948年的3月22日,从西柏坡搬去北平的日子是1949年3月23日,整一年多一天。再往前,1947年3月18日是毛泽东离开延安的日子。毛泽东自己就说过,没想到仅仅两年局势就发展到对我们全面有利的地步。

  抗战胜利后不久,全国人民都不希望再开战端,毛泽东曾考虑如果联合政府能顺利成立,他就搬到离南京很近的江阴去。但内战一开,这样的设想就根本不可能了。  

  大批干部与军队开赴东北之后,毛泽东曾有定都哈尔滨的设想。当时一是主要考虑背靠苏联,二是西北各方面环境都不够好。等到东北全境解放,哈尔滨就太靠北了,地理上完全失去了优势。

  毛泽东曾和张闻天商量定都的问题,张闻天力主定都北平。一是和南京政府相区别,二是元明清这三个最近的朝代均定都北平,三是北平在华北也有利于与苏联的沟通。1945年秋,还曾有定都承德的设想,并派出了警卫部队打前站。可东北一解放,与承德近在咫尺的北平就更具优势了。同时也有定都西安的意见,这其中包含着对陕北那块土地的深厚感情。

  对于此次搬家,毛泽东说:“党中央进北平,这是一桩大事,政治意义十分重大,是党和军队胜利的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计划和组织好。”毛泽东何曾操心过这类具体事务,这次把搬家提到政治的高度自非寻常。为此,中央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机构——“转移委员会”,由周恩来牵头。

  首要的就是交通工具,以前搬家多靠马驮人扛。现在不同了,胜仗一个接着一个,光缴获的十轮大卡车装备一个营还有富余。于是,征得周恩来同意,给林彪、罗荣桓打了个电报,提出要他们派出100辆十轮大卡车到西柏坡帮着“搬家”。

  车轮滚滚

  3月23日清晨,新华社向全国发布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公报。上午11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林伯渠、陆定一、胡乔木等坐上11辆车,一起动身向北平进发。

  担任小车队沿途警卫的是五辆大卡车,分坐着中央警卫团的手枪连和一个步兵排。

  在阳春三月里,在春意萌动的华北平原上,中央书记处的车队扬起滚滚黄色烟尘,大老远都可以看得见。

  坐在车里的毛泽东仍戴着眼镜、口罩,穿着雨衣。据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不是防备敌特或被沿途的百姓认出,而是防备一路的风尘。

  车开过郭苏镇不久,陆定一同志的车翻到土沟里去了。毛泽东即刻下车,命令警卫员跑步去看看人员情况。不一会儿,警卫员跑步回来说:“报告主席,过一个土坎时,车速并不快,并没有人受伤。只是他们一家人都受到了一场惊吓。周副主席请你放心,战士们正准备把车拉上来。”

  毛泽东笑着说:“那就好!”

  车行途中还有一次险情,就是任弼时的车出了麻烦。他那辆中吉普的车轮卡在了山坡上,熄了火,差一点翻下去。但任弼时并没有惊动毛泽东。从北平选派来的司机技术上很过硬,三下五除二就把车修好了,只是有惊无险。这次险情并没有耽误多少工夫,很快就跟上了大部队。

  这种情况也说明,路况实在糟糕。初春时节,正逢公路翻浆,晚上冰冻,早上开始融化,至中午已是满路泥浆,再加上华北军区的一个汽车团驾驶着美国造的十轮大卡车连日搬运物资,早将简陋的乡村公路碾轧得坑洼不平面目全非。一些大的坑洼,对大卡车并不构成障碍。只要加大油门,就能冲刺而过。可对小车就构成了威胁,即使马力强劲的中吉普有时也很难通过。

  按计划要在天黑之前赶到保定,并在保定宿营。保定当时是河北的省会,各方面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但因道路颠簸行驶困难,车速缓慢,队伍到达唐县附近的淑闾村时,天色已经渐渐地暗了下来,只得就地宿营。淑闾村原是个兵站,宿营工作很快就绪。

  当晚,毛泽东就睡在村民李大明家用门板搭成的铺上。虽经一路颠簸,但毛泽东的精神很好,工作了一个通宵。前半夜,毛泽东同村里的干部谈话。后半夜,他坐在一方矮凳上,以搭铺的门板当桌,在一盏油灯的陪伴下,批材料写文章,直到东方既白。

  多年之后,李大明回忆当年的情景说:“那一天,先来人号了房子,群众把街道和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泼了很多水。屋子里铺上了谷草。当时,并不知道在我家住的是毛主席,后来才知道。江青带着女娃娃李讷住在我家北屋的耳房里。”

  保定到涿州

  车队到保定的时候已经是次日中午了。

  车队到达城西门外广场时,在打前站的同志和冀中区党委领导的引导下,向区党委大院开去。路旁站满了围观的群众,脸上写满笑意和惊奇。司机为了毛主席的安全,想加速通过。毛泽东马上提醒说:“不要开这么快,尽量慢点。注意不要伤着老百姓。他们高兴看,就满足他们嘛。这说明,我们的老百姓爱憎分明嘛。如果是日本人的汽车或者国民党的汽车,恐怕他们早就躲起来了。”

  下午3点半,车队在欢呼声中继续上路,往涿州驶去。

  当天傍晚,车队抵达涿县县城。但见城门紧闭,警卫上前通报说是中央机关的车队要进城,请把门打开。可持枪守门的哨兵一点也不肯通融,说没有领导的命令,谁来都不能开。有位战士甚至强调说,就是毛主席来了,没有上级的命令也不能开。

  毛泽东坐在车里听得一清二楚,不觉莞尔,笑着摆手道:“不急,咱们先等一等。”

  明明知道是自己人,又不能违反规定。一个哨兵忙跑去找领导。可过了一会儿,他一个人回来了,说没有找到。

  眼看着天就要黑透了,却只能无可奈何坐在车里进不去城。正着急的时候,中央机关打前站的同志和涿县县委的领导来了。大老远就边跑边喊:“快把门打开!打开!让车队进城去!”

  哨兵这才打开城门敬礼放行。

  毛泽东对守城的哨兵说:“小战士很严格啊!”

  3月24日晚,毛泽东等就住在涿州粉子胡同路北的一处院落(今涿州市公安局院内)。

  当晚,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和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乘火车来到涿州,准备接毛泽东进城,并汇报迎接党中央进入香山的具体安排:先在涿州乘火车进北平,经过丰台,最后在清华园火车站下车。在清华园不停留,直接坐汽车去颐和园。预定在中午前后到达颐和园,在那里休息吃饭,再睡个午觉养一养精神。下午,乘车去西苑机场阅兵。

  抵达北平

  中央首长专列从涿州一路不停,直达清华园。

  在原来的计划中,清华园车站并不是北平之行的重点部位警卫。因为最初准备让毛泽东在前门车站下车,那里当然是警卫重点。但打前站的人员发现,在那几天里,特务在前门似有什么活动,散兵游勇也来往频繁,明显存在不安全因素,随即就改在清华园。

  直到毛泽东按原计划从清华园下车后,前门的警戒才撤掉。

  专列之所以晚点,是因为安全和其他一些原因。正常情况下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仅晚点就晚了近两个小时。到清华园时,天已经大亮了,好在一路上还算平安。

  在专列抵达之前,清华园车站曾多准备了一手。因为当时国民党的飞机在青岛的基地可以起飞轰炸北平。为了防止国民党飞机来轰炸,清华园准备了一列备用火车。由公安局秘书长刘进中调遣。一旦发生空袭,就可以用这列备用火车把毛泽东等领导人载进昌平一带的山区里。

  3月25日一整天,一切都风平浪静。所有的备用方案都没有用上。

  当晚,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中共中央抵达北平的消息。

  退居浙江溪口老家的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只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我们的情报系统难道都是一帮饭桶吗?”

  蒋介石很清楚,毛泽东进驻北平就等于宣布他在大陆的彻底失败。据说毛泽东一步一步走下专列的时刻,曾流下热泪,那是喜悦的泪水。他同样清楚,回到30年前他曾经到过的北平,意味着他所领导的共产党在经过无数艰辛之后,即将取代国民党执掌一个大国的政权。


浙江日报 国庆专版·读书 00004 毛泽东进京 2009-10-07 48256F32002924A64825763F00093A19[A1-竺大文≈B1-竺大文] 2 2009年10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