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f0025版:喜庆新中国六十华诞·幸福人家

文章导航

陈永标一家三代用各自的热血青春延续着消防情缘,用血和肉诠释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也见证了消防事业的发展和变迁——

穿越火焰的青春

  都说和平年代,消防兵是最危险的职业。可温州的陈永标一家三代用热血青春续写着消防情缘,也记录下我省消防事业60年的巨大发展和变迁。

  消防车啊,我的消防车,你见证了我的青春岁月,我见证了你的辉煌篇章。回忆是容易流泪的。多么难忘的历史瞬间,仿佛就在昨天。

  1950年3月,省公安厅治安处统管全省消防工作。档案记录,当时全省共有消防民警51名。

  “我记得是在1951年秋天,温州成立第一支消防部队,赶来报名的年轻人有500多名,通过考试,最后留下来的连我在内不到10人。”那年,陈永标24岁,一晃60年过去了,可往事却历历在目。

  “消防队成立时,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我们全部家当就是4辆德国造的自行车,配备了消防水带。后来,又将一辆旧的吉普车改造成消防车,出警时一次最多可装载11条水带。”

  消防队驻扎在鼓楼街一所民宅内,吉普车就停楼下,而消防队员则住楼上,用2台手摇电话机接警。一有火警,大家立即下楼,骑上4辆自行车火速奔赴火灾现场。吉普车则驮着水枪、水泵和水带出警。消防队员到现场后,用水带抽河水灭火。那时候,大家对这辆唯一的消防车都很爱惜,每次出警归来都将它擦得干干净净,消防车就像他们亲密的战友。

  有次,瓯海的一座塔楼着火,用上了水枪、火钩,结果水还是送不到10米高处。消防队员们从群众家借来水桶,提起水一趟趟往楼上冲。熊熊烈火中,陈永标身负重伤,当他被战友从火海里抬出来时,现场许多群众都哭了。

  不畏火魔的消防铁军称号在百姓中流传开去。1956年,陈永标作为全省仅有的3名代表之一出席了“全国治安保卫功臣模范”大会。

  “北京大会堂,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当党和国家领导人走入会场时,雷鸣般的掌声顿时响起,经久不息。”

  陈永标站在前排,胸前是红艳艳的大红花,是金光闪闪的奖章。当他郑重地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锦旗时,他听到了中央领导同志深情嘱托:“小伙子,继续努力啊!”铁汉子陈永标流泪了。泪里,有无尽的自豪。  

  我的队友啊,我们并肩战斗到今天,只有我知道,这路有多危险。为了保卫国家人民财产,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值得。

  1978年,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年份。

  那一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恢复设立消防局。此后,全省各地的消防管理机构快速建立起来,消防工作历经十年磨难之后,开始走上快车道。当年,我省公安消防队伍扩充到2000人。战士们有了新制服、消防斧、水枪。消防队首次有了泡沫消防车。

  那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温州等地经济迅猛发展,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可邪恶的火灾也如影随形,对灭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改革开放带来了科学的春天,消防也迎来了科学灭火的时代。

  就在那一年,陈永标的女婿张锦毓加入温州消防支队广场路中队,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有人说,20世纪六十年代的火灾是用汗水扑灭的,七十年代是用经验扑灭的,到了八十年代,灭火已是一门跨多领域的科学。在张锦毓脑海中,最大的考验是一次化工厂火灾。

  “车间是一个五层大楼,燃烧点在四层。我们到现场分析,四层着火有几种可能:一个是自身燃烧起火,比较慢;再就是爆炸起火。爆炸起火能形成立体火,液体流到哪里那里就着。地面上也有火,楼上也有火。这种情况灭火就要先地面后楼上。因为地面流淌火多了,容易把别的车间引燃。”

  于是,时任副班长的张锦毓要求迅速关闭阀门、断电,用蒸汽、干粉灭火。20分钟火灭了,危机解除了。张锦毓一炮打响,被战友称为火场“智多星”。

  特殊的事业,常常创造出不同寻常的奇迹。

  多少次,张锦毓和战友刚刚把碗筷端起,刚刚钻进温暖的被窝,刚刚脱下浸透汗水的训练服,一声令下,全体冲锋。

  张锦毓所在中队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他从一名普通战士提拔为班长、代理排长、排长。而今,两鬓斑白的张锦毓回忆往昔仍感慨万千:“出征一路警笛,归途一路豪情。”

  一枚金币有正反两幅精美的图案,消防部队金质徽章,一面是赴汤蹈火、豪气冲天;另一面是俯身为民、如沐春风。

  1987年,陈永标的孙子陈智刚光荣入伍,成为家族里第三代消防人,一家三代用热血的青春续写着消防情缘。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已逾8旬高龄的陈永标到孙子所在的部队参观,他发现除了消防水车、水带还熟悉外,很多设备都叫不出名字了。战士们的装备也有了很大变化,防护服、通讯设备、破拆工具、云梯、防毒面具等样样齐全。火灾接警、灭火指挥系统也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还有了灭火机器人,救火的成功率更高了。

  孙子说,汶川大地震中,我省消防部队靠着专业的训练、优良的装备和工具,成功救出了一大批被困群众。陈永标听后十分感慨:“60年前,我们要是能有这样的条件,能多救多少人哪!”

  跨入新世纪,消防部队的功能不断扩展和衍生。消防兵的职责不再只是救火,还承担着救难、救困的重任。老百姓有急事、难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打119。谁家门锁打不开了,哪个小区缺水了,甚至捅个马蜂窝,都找消防部队。

  青春的意义不仅在于火场上拼死搏杀,亦在于对人民的无私奉献。往日的救火兵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立足之本,践行“消灾解难、真情奉献、抢险救助、为您服务”的郑重承诺。

  一次,新村路一居民楼大量漏水,他们二话没说赶去帮忙,一直干了六个多小时。一次,高速公路口发生一起车祸,司机被卡在车厢里动弹不得,而车厢还在漏油。危急关头,他们用扩张钳一点一点把变形的车厢打开,把司机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从2005年起,全省消防部队一年中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的次数开始超过救火次数。如今,两者比例为4∶1。


浙江日报 喜庆新中国六十华诞·幸福人家 f0025 穿越火焰的青春 本报记者 余 勤 通讯员 俞弼文 陈 翔 2009-09-30 48256F32002924A648257631000F0B9B 2 2009年09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