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戏曲梨园姹紫嫣红
刘 慧
浙江戏曲梨园姹紫嫣红
■刘 慧
任何一个民族与国度,都有独特的文化艺术绵延传承于后世子孙,可以为之骄傲,让人叹服。在中国,堪称天下无双的文化瑰宝数不胜数,但或许惟有自南宋时期就诞生在浙江的“戏文”——那江南梨园中传来的曲韵,最能优雅、准确地表达出中华民族的谦和、含蓄、宽容与尚美……
早在400年前,有位叫汤显祖的人,到浙江遂昌做知县,写了一本很有名的戏叫《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丝竹悦耳,笛声悠扬,旖旎作舞,婉转而唱的昆曲艺术,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曾有人说,昆曲其实就是我们能够绵延传承后世子孙的艺术瑰宝!因为她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诠释了这个东方国度的古老与高雅。时至今日,昆曲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誉满天下。而在中国仅有的4家昆曲院团的中,浙江占其二:有“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浙江昆剧团,有楠溪江水滋润的永嘉昆曲传习所。
从六朝金粉的秦淮到晓风残月的西湖,从烟花三月的扬州到枫桥夜泊的姑苏,再没有哪种戏曲比越剧更令人缱绻悱恻、至性至情了。
很难想象100年前,越剧于江南的诞生,是怎样的一种奇迹。许是因了江南之水太多清丽柔美的滋润、江南之地太多烟雨岚风的漫漶,一出“小歌班”,几许半农半艺人,“绍兴文戏”的越剧便如三月里的桃花汛,在乌檐粉墙的江南,在鹂转莺啼、河埠纤道、家家枕河的江南恣意泛滥开来
就像婉约清丽的江南之水体现了江南的本性一样,流派众多的曲调和唱腔同样以委婉柔美著称的越剧,亦淋漓尽致地演绎着江南之水的本性和特质——创建于1983年,作为中国当代越剧艺术最具经典意义的女子专业表演团体之一,中国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自诞生那天起,就被海内外专家学者誉为“东方奇葩”。
从初创时期的《五女拜寿》到转折时期的《陆游与唐琬》;从成熟时期的《西厢记》到变革时期的《寒情》;从通俗喜剧《红丝错》到南戏佳作《琵琶记》;从集中凸现青年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个人魅力的专场《蓦然又回首》到充分展示“小百花”群体风采的《满庭芳》……所有剧目既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底蕴,又闪烁着现代审美情趣。
“二度”梅花奖获得者茅威涛,梅花奖得主周云鹃、吴凤花等,他们又代表了新一代的越剧艺人,在百花园里竞相绽放,预示着越剧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小百花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演剧风格——寓青春亮丽于艺术创新之中,赋古典以现代舞台综合美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戏剧更浓缩着一方风情的灵魂和精华。同样是诞生于江南的戏剧,还有阳刚浓烈而铺张的绍剧,率性粗犷而张扬的婺剧……以及遍布浙江大地的瓯剧、甬剧、姚剧、湖剧、乱弹、高腔、昆剧、评弹等多个剧种。
一曲“莲花”唱百年。绍兴莲花落,为浙江现存主要地方曲艺形式之一。在经历“跑街卖唱”、“草台演唱”、“剧场演出”,让莲花落从“粗、俗、简、土”到“雅俗共赏”,从“拔出泥腿”到“登上大雅之堂”,是一大批莲花落艺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出现了胡兆海、倪齐全、翁仁康等中国有影响的著名绍兴莲花落表演艺术家,莲花落在绍兴这方活水的滋养下,越开越红,越开越香!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瓯剧,是流传在浙江温州一带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一个古老、稀有,而有着多种声腔的地方戏。所谓地方戏,是流行于一定的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种类。瓯,即夏商周时的温州,是温州的古称和简称。这个由多声腔组成的剧种,其剧目内容分家庭生活戏和历史故事戏,代表剧目有《高机与吴三春》、《阳河摘印》以及创作的现代戏《东海小哨兵》等。剧中小生常用“麻雀步”,小旦常用“寸步”、“跌步”等动作表达喜悦心情。音乐明快、流畅,表现力很强,能细致地表达各种人物内心复杂感情。
浙江还是中国戏曲史上著名南戏的发源地,对民间戏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南戏,是宋、元时南曲演唱的戏曲,因最初产生于浙江温州地区,故也叫“温州杂剧”。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其代表作有《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和《瑟琶记》、《张协状元》、《洗马桥》等,被公认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愧宝。《张协状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南戏代表剧目之一。
然而,无论哪个剧种,哪家院团,哪位名流,浙江梨园所演绎、展示的情感审美,其内涵和形态也已如江南之水的绮丽和丰沛一样,是何等缤纷和华美了:甬剧《典妻》里的传统与道德,渗透的是一腔彻骨的愁怨和苍凉;婺剧《白蛇传》中断桥寄情的白素贞,洇漫的是一份大胆的追求和浪漫;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里十八相送的祝英台,鼓荡的更是一种惊世的叛逆和勇敢……
漫步浙江梨园,每一部戏剧大典,何尝不是人物情感、命运、人生的演示台,让来自全世界欣赏过浙江戏剧的人们,从此情也缱绻、梦也缱绻,侠骨氤氲、柔肠百回。它们真叫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