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栏报道

第一代:留美归来的浙大教授;第二代:浙大恢复研究生培养后首批博士;第三代:四校合一后新浙大毕业生——

教授之家
见证高等教育变迁

  这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一家之长严文兴是浙大化学系教授,今年100周岁。女儿严欣澂,退休前是浙江教育学院物理系主任;女婿陈叔平,浙大恢复研究生培养后首批博士,现支教任贵州大学校长;严老的两个儿子——73岁的大儿子严欣澈和53岁的小儿子严欣溦都留学美国,现在美工作和生活。

  1949年,从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的严文兴已在浙大教了4年书,当时浙大的校址还在大学路。如今,浙大新校区扎根紫金港,占地3000多亩。严文兴一家也成了浙江高等教育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本报记者 金毅 实习生 陈柏江

  新中国成立初期,浙大年招生350人。浙江高等教育滞后于全国

  “我们家可以说是浙江高等教育发展的见证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严文兴十分自豪。老人1909年11月出生,1930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42年至1945年任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学讲师。谈起他们一家三代与浙江大学的渊源,他不知疲倦……

  “我是1945年来浙大工作的,当时浙大校址还在贵州湄潭。1946年浙大迁回杭州,我也跟着学校来到杭州。”严老回忆起自己与浙大的初识。

  来到浙江大学任教后,严文兴深切感受到高等教育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当时,素有“文化之邦”之称的浙江,虽然基础教育领先,高等教育却长期滞后于全国。学校数量少、规模小,而且层次低、结构不尽合理。据权威资料记载,至1951年底,全省只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学生4300人,教职工1700人。浙江大学、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省立医学院属于当时规模较大的学校。

  “当时浙大校址还在杭州的大学路上,面积只是现在浙大玉泉校区的三分之一左右,师资力量和科研设备都十分短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不像现在的教师还搞科研。那时浙大每年招收的学生只有350人左右,学校总人数也就1000多人。”严文兴感叹,“那时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政府每月都会发10多元助学金。当时10多元可不是小数目。而且毕业后工作都包分配,因为人少,有些迟来的单位还‘抢’不到。”

  1951年底,全国范围内的大学进行院系调整。严文兴任浙江大学总务长,并着手负责浙江大学的第一批搬迁扩建工作。

  回忆当年,严老感触颇深:“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新校址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上课,只好把宿舍楼部分楼层打通,当成临时教室;三间宿舍房打通变成一个大教室,可供80名同学上课。教师宿舍还没建,老师们每天乘校车往返于老校区和新校区之间;临时的食堂是用竹棚搭的,老师、学生都在竹棚里吃饭。直到1957年,浙大新校区才有了真正的食堂,新校区的建设才算基本完成。”

  恢复高考、恢复研究生培养,大学生从统一分配到择优推荐分配……严老目睹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严老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现年73岁的大儿子严欣澈和53岁的小儿子严欣溦都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女儿严欣澂是浙江教育学院物理系主任,去年刚退休,一直陪在父亲的身边照顾。“本来应该和他丈夫一起去贵州的……”严老告诉记者。严欣澂的丈夫是浙大恢复研究生培养后首批博士、贵州大学校长陈叔平。

  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于1977年恢复,严老亲眼目睹了我国高等教育春天的到来。

  1977年的高考是在冬天举行的,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虽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这也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转折点。

  1981年国家教委批准恢复研究生培养计划,国务院批准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严老的女婿陈叔平1985年4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成为浙大首批理学博士,他博士学位证书上的编号是001。

  1985年5月,陈叔平在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1987年,在包玉刚留学基金的资助下,陈叔平留学美国,学成回国后继续在母校任教。2001年,陈叔平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离开了西子湖畔的浙大,赴黔出任贵州大学校长,至今已有8年。陈叔平把浙江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带到了贵州大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陈叔平毕业的20世纪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已从统一分配转变为择优推荐分配,学业特别突出的毕业生还可自主选择工作。当年有很多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援藏”“援疆”,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边疆。

  浙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40%,位居全国省区第一。年轻的陈明烨,经历了浙江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跨越

  陈叔平的儿子陈明烨读书时,“大学生”的称号已不再稀奇。

  陈明烨,现年24岁。在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读完本科后,进入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深造。今年毕业后,在一家美资企业——上海奥浦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工作。

  1998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浙江大学。2002年,陈明烨有幸成为浙大紫金港新校区第一批入住的大学生。

  2002年,陈明烨刚进大学时,同届入学的本科生就有6000人。到他毕业的前一年,也就是2005年,浙大研究生招生首次超过本科生。 从毕业包分配到就业市场上广投简历,大学生们的就业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浙大紫金港校区是我省高校六大高教园区之一,2000年,浙江中医药大学拉开了浙江高教园区建设的序幕。之后,杭州下沙、滨江、小和山高教园区和宁波、温州等地的高教园区拔地而起,为浙江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浙江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40%,位居全国省区第一。2008年,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已有77所,在校大学生达83万人。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而严文兴一家,也正是这一过程的亲历者、见证者。


浙江日报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栏报道 00003 教授之家
见证高等教育变迁
本报记者 金毅 实习生 陈柏江 2009-09-07 浙江日报000032009-09-0700021;48256F32002924A64825762500368CB3;浙江日报000032009-09-0700022;浙江日报000032009-09-0700008 2 2009年09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