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钱塘江

文字语言中的
国民性符号

□杨树荫

  写字与说话,是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每个人的必备素质。于中国而言,庞大国土上统一的方块汉字与不一的方言土语,与中国人朝夕相处,世代相伴。由这种文字、这种语言形成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国民的性格。

  先说中国的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惟一有着五千年连绵不断历史的文字。相对于世界上形成主流的拼音文字,以“符号”和“图画”为源头,亦即以“指事”和“象形”而来的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也是让以拼音文字为主的西方世界望而生畏的文字。

  汉字字数繁多。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录汉字9353字,至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编成的《康熙字典》,汉字已达47035字。直到近年出版的《汉语大词典》,汉字竟达近6万字。汉字数量的与日俱增,其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

  汉字书写不易。一般的汉字有七八笔划到十二三笔划,多的甚至达到二三十笔划。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字体变幻无穷,字意也变幻无穷。比如一个“日”字,只要加上一划,即可变成“田”、“甲”、“由”等十来个字音、字意都截然不同的汉字。古往今来,中国人把写字作为一种艺术,把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大概也为中国所特有。

  倘若把中国文化比作长城,那么一个一个的汉字,就是垒起长城的砖块,坚硬、平实、古朴、雄伟,连绵逶迤,气势非凡。美国学者李济对汉字的正面意义作了极高的评价,他说:“从任何意义上讲,汉语与字母文字都是对立的,它没有字母文字的种种便利之处。但是它所体现的简朴与终极真理都牢不可破,不受狂风暴雨和艰难时日的侵袭,保护了中国文化达4000年之久。它坚固、方正、优美,恰如它所代表的精神。然而,是这种精神产生了这种文字,还是这种文字反过来升华了这种精神,还尚无定论。”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是民族性格的基因,也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汉字的认知与书写,忠实地陪伴人的生命的始终。丰富的汉字库,可以让任何一个中国人无法认清识全;而汉字的书写,也足以让任何一个中国人永无穷尽地日日练笔。汉字让中国人乐此不疲,终身学习,而不计这种学习的代价与效益。

  再说中国的语言——

  中国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计有80多种以上语言,而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汉语又因为地域、文化的关系,分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不计其数的土话。一国之内,语言竟有天壤之别。

  汉语的方言土语,以地域而分类,显见汉人居住区域的传统守旧,人际交流的封闭隔绝。往往隔一条江、背一座山,语音、语言便会有很大的不同。对使用同一种方言土语的,便会有一种亲近感、安全感。“乡音未改”,就会迅速地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字语言,构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成为国民性形成之中不可或缺的符号:汉字的堂堂正正,成为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价值取向,行得正,立得直,刚正而不阿;汉字的框架结构,成为中国人沿袭千年的思维方式,讲究上下,顾及左右,中规中矩;中国文字语言亘古不变,这其中透出的魅力,成为中国人实现自我的精神世界,让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始终生活在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得其乐的境界中。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文字语言中的
国民性符号
2009-08-28 48256F32002924A64825761C000A1BA8[A5-杨树荫≈B1-章瑞华] 2 2009年08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