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技术,就能在这里“白手起家”
海盐“孵化器”3年“毕业”12家科技企业
科技创业园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强大“引擎”
本报讯 (县报道组 李刚) “印尼、埃及的两个客户来看了后,除了对产品满意外,还直夸我们公司形象好,对合作前景很有信心,准备回国就下单。”昨天,海盐盛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平兴奋地告诉笔者,“公司上半年产值同比增涨了15%,‘孵化器’真是科技企业起家的好地方。”
2007年创业的盛迪公司,已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电能仪表、电量变送器等设备因为技术先进迅速敲开了国内外市场。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600多万元,这个刚刚起步、仅有50名员工的企业实现了稳步快速增长。周建平说,增长不仅取决于企业的努力,“孵化器”提供的厂房、人才公寓、种子资金等政策扶持太重要了。
周建平所说的“孵化器”是指海盐科技创业园。该园区内,像周建平一样依靠技术起家的还有24家,其中包括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等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15家。据了解,自2005年海盐科技创业园开园以来,园区内企业累计实现产值3.5亿元。海盐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殷一龙介绍说,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为科技人员创业及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创业场所和服务,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摇篮”里成长。
孵化企业能够享受丰厚的政策支持。殷一龙说,园区启用后,海盐县委、县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入驻园区的外资企业享受外商投资的有关优惠政策,内资企业可享受省级高新技术的有关优惠。符合孵化器入驻条件的企业,入驻孵化期内还可申请20万元以内的创业种子资金支持、房租减免和人才公寓等优惠政策。
此外,在政府与高校科技合作中,科技创业园内企业也能尝到“头口水”。在上周,海盐县政府与中国计量学院签订两方合作过程中,孵化器内的盛迪公司与第一批毕业的美捷公司双双获得机遇,均与该院签订合作意向。
目前,第一批12家科技型企业已经顺利“毕业”,大多在海盐扎了根。而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硬件条件,仍然在不断吸引众多科技人才入驻。近两年,3位海外留学获得硕士学位的科技人员先后来园创业。对此,殷一龙说,接下来会有更多的科技企业从“孵化器”内毕业,他们将成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