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建筑节能

文章导航

强化建筑节能 助推实现

———嘉兴市建筑节能工作成效纪实

  强化建筑节能 助推实现

  “逐日”

  蓝图

  ———嘉兴市建筑节能工作成效纪实

  嘉兴位于“吴根越角”的浙北平原,陆域面积3915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336万,暂住人口180万。全市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嘉兴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嘉兴属于能源短缺型城市,该市将建筑节能作为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典型工程示范和行政监督,促进了建筑节能成果的广泛运用,同时也助推了嘉兴以太阳能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市民用建筑中已普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灯具、空气源热泵、新风系统等建筑节能新技术。嘉兴市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和利用情况在全省处于前列引导的地位,15年“向太阳要能量”的历程逐渐展现出一幅美丽的蓝图。

  在建筑节能方面,嘉兴市建委坚持以宣贯法规为先导,以工程示范为抓手,以加强监管为手段,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不断将建筑节能工作引向深入,取得成效。该市多途径抓好建筑节能,100%的新建项目都达到了50%的节能目标。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监督检查组来禾检查后,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经验一:

  健全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

  嘉兴市政府把建筑节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早在2005年全省建筑节能工作会议后,在全省地市中,率先召开了全市建筑节能工作会议,具体部署了建筑节能工作,并出台了《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为加强领导和指导协调,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为组长,建设、经贸、发改部门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其他7个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并在市建委建立了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落实全市建筑节能工作。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并将全年节能工作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分别与各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制,并作为单位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积极宣贯节能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政策体系。近年来,嘉兴市建委先后组织学习和宣传了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等上级部门出台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第530号令)、《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务院第531号令)、《关于印发〈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办法〉的通知》(建科[2008]116号)、《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省政府第234号令)等法规、规章,并及时将上级有关建筑节能的精神进行传达贯彻。及时制订下发了《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贯彻落实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嘉政发[2008]33号)、《转发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办法》(嘉建委质[2008]9号)等。同时,结合该市建筑节能工作实际,先后出台了《嘉兴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申报验收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测的通知》和《关于嘉兴市建筑节能材料(产品)备案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并修订了《嘉兴市级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把完成验收合格的省级、市级节能示范项目列入补助范围,2007年一年市本级获得专项补助130万元。

  经验二:

  注重宣传培训,强化节能意识

  为提高各方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建筑节能意识,在深入开展“节能周”活动的同时,嘉兴市建委积极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印发知识手册、制作图片展览、组织节能知识竞赛、召开座谈会、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宣传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和重要意义,推广建筑节能理念和知识。

  加强学习培训交流。这几年嘉兴市建委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节能工作专题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措施。近几年来,嘉兴市建委先后会同市经贸委、市太阳能协会,共同举办了“太阳能高峰论坛”;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作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专题讲座;组织房地产开发商参观考察杭州下沙朗诗·国际街区;协助省厅在海宁召开全省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在嘉兴国际中港城召开第三届浙江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及产品博览会;组织建筑设计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建筑节能知识培训考核,共考核结构类技术人员179人,建筑类技术人员242人,有力地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

  经验三 :

  推进工程示范,扩展节能成果

  按照“以点带面、积极推广,样板带路、综合推进”的做法,2008年,全市设立市级节能示范项目66个、面积263.1万平方米,其中推荐省级示范项目15个、面积64.5万平方米,6个省级示范工程和科研课题获得省财政专项补助共计140万元。今年又设立市级节能示范项目41项共计265万平方米,拟报省级示范面积80万平方米左右。另外已对市政府行政中心、南湖、秀洲区政府大楼3个工程由嘉兴市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实施能耗监测,在掌握能耗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进行节能改造。目前南湖和秀洲区行政中心已开始数据采集、传输,嘉兴市行政中心正在方案确定与施工准备中。2008年底建设部节能减排督导组还实地考察了秀洲区行政中心能源监测实施情况,给予了好评。

  通过工程示范,典型引路,不仅带动了全市所有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标准,而且促进了建筑节能成果的扩散应用。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已普遍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灯具、空气源热泵、外墙外保温、屋面保温、门窗遮阳系统、新风系统、雨水再利用系统以及中空玻璃、铝合金断热、永磁同步电梯、变频水泵等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在可再生能源应用方面,实行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与建筑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四同步”,太阳能热水器在全市城乡普及率达到40%,其中海宁市达到81%。一些浴室、宾馆以及学校、企业集体宿舍楼也实施太阳能集热加谷电蓄热工程,集中供应热水。国际中港城投资1398万元,率先采用地源热泵系统,通过与地下水热交换来完成制冷制热的效果。

  经验四:

  抓好行政监管,认真执行规范

  全市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真执行建筑节能规范和强制性标准,规范建筑节能行为,从规划、设计、审图、招投标、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一直到产权证发放等各个环节的职责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严格把关,加强监管。在规划设计方案审批时,把节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审查。为把节能关口前移,已与市发改委商定,在工程项目扩初会审时,就由市建筑节能办派人参与评审。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审图报告中都包含了“节能篇”。工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产权登记时都进行对建筑节能的检查审核。在质量监督报告中同时提出建筑节能专项监督意见;在检查竣工验收报告时对不包含建筑节能内容的项目不予备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将建筑节能内容载入《住宅使用说明书》的,不予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对公共建筑节能不达标的,不予发放产权证;凡不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工程一律不得参加优质工程评选。

  为了加强行政监管,原来已在市建筑业管理处专门成立建筑节能科,配备专职人员3人,在去年建设管理体制调整中,在市建管局设立科技与勘察设计科,具体负责建筑节能的综合协调和监管工作。同时,实行市场与现场联动,初步建立建筑节能材料进场复检、工程实体检测和建筑节能材料(产品)准入与清出机制,不断加强节能的专项检查。去年底以来,先后在全市范围内组织2次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其中一次在去年12月开始,抽查县(市、区)各1项公共建筑和2项居住建筑施工图设计和审图文件,抽查在建工程项目各3项、竣工工程项目各2项。另一次是今年5月,共查阅2006年以来设计文件和施工图审查各30个项目,其中有20个公共建筑和10个居住建筑项目,抽查了35个在建工程,并对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了粘结抗拉强度检测,共涉及30个建筑施工企业和16个保温材料生产商。通过专项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对好的项目进行表扬,对差的项目责成整改,对粘结抗拉强度达不到要求的工程进行原材料复检并作进一步处理。同时,寓监管于服务之中,通过专项检查,进行现场指导,组织座谈交流,帮助责任主体解决实际问题。

  经验五:

  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按照“节能建筑拉动节能产业,节能产业支撑节能建筑”的思路,嘉兴市建委主要领导和分管建筑业领导多次亲自带领有关职能部门,深入到太阳能和其他节能产品生产企业调研,了解情况,鼓励创新,共商改进产品质量和应用水平的对策。同时,还分别召开了生产、设计、监理、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商座谈会,共同研究解决建筑节能材料和施工方面的难题。通过一系列工作,促使各方主体提高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国际中港城荣膺二星级大型绿色公共建筑称号,有两项课题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并建成集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展示、科技研发、市场营销为一体的中国节能环保商贸城。

  目前,全市节能产业发展很快。一是太阳能利用产业,全年已拥有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600多家,年产能力达到150万台,真空管2500万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国太阳能三大产业基地之一。同时太阳能光伏产业也绽放异彩,发展势头很猛,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在本地由于投入大,推广尚有困难。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必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二是泡沫玻璃产业,产量达到15万立方米,约占国内产量的80%。随着民用建筑的推广应用,呈现很好的发展势头。三是新型墙体材料产业,随着“禁实限粘”和淘汰砖瓦窑的强势推进,全市已拥有取得新墙材推广认证书的企业83家,生产品种主要是混凝土砖、蒸压灰砂砖、蒸压加气砼砌块及轻质墙板等,生产能力已达到48亿块标砖。此外,聚苯颗粒砂浆、中空节能门窗、LED节能灯具、节水远程计量报漏仪以及利用淤泥和造纸厂废弃沉淀物生产的烧结保温砖等新产品也不断涌现。


浙江日报 建筑节能 00008 强化建筑节能 助推实现 2009-08-26 浙江日报000082009-08-2600011;浙江日报000082009-08-2600012;浙江日报000082009-08-2600010;浙江日报000082009-08-2600009 2 2009年08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