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文教科卫新闻·政治与社会新闻

放弃几十万元的年收入,去贵州偏远山区从事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一位义乌律师的西部情结

  放弃几十万元的年收入,却去贵州省长顺县从事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天天跋涉于崎岖的山路之中……

  义乌稠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陶旭明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展示了什么叫做“社会责任”和“理想”。

  老太太的一次下跪,让他产生了冲动

  “两年前贵州老太太的一次下跪,让我产生了去西部的想法。”住在贵州省长顺县司法局的一间狭小、阴暗的宿舍内,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使陶旭明身上的激情消失。

  两年前他看到了一个电视节目:一位贵州小孩生了恶疾,相依为命的奶奶想尽办法,四处凑钱,设法给孙子治病,却始终束手无策,最后在媒体以及好心人的帮助下,小孩子被送到西安一家医院治疗,终被治愈。

  “看到孙子被治愈,老太太感激得‘扑通’一下,跪倒在好心人面前。看到这个场景,我心里很不是味道。”陶旭明说,从此之后,老太太这一跪,就深深刻在他的脑海中。

  “帮助人家,就是帮助自己。为社会做一些公益活动,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陶旭明说。

  当得知司法部正在组织“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活动时,他就立刻去义乌市司法局报名:“我想去西部,为当地老百姓做一些事情。”

  “去西部帮助有需要的人”

  放着好好的律师不做,偏偏要去西部做志愿者,家人和同事难以理解。“今年上半年,我的诉讼费就有50多万元,听说我要去西部做志愿者,有不少人觉得我‘傻’。” 陶旭明说。

  妻子黄水仙在义乌市的房管部门工作,听到丈夫的这个决定后,她的第一反应是:“孩子怎么办?”

  “我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陶旭明没有多说,只说了一遍自己儿时的经历:他出身在农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负担重,6岁就开始帮家人干农活了。

  妻子同意了。说服8岁的女儿更容易:“我只告诉她,爸爸要去帮人,帮人就是做好事,她就明白了。”

  尽管妻女表示支持,陶旭明仍然心有内疚:“我爸妈觉得西部太远,也太苦,不希望我去这么远的地方,又要去一年这么长的时间。我就劝他们,我说我去做志愿者,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最后他们也答应了。”

  过了一段时间,首批志愿者名单出来,上面并没有他的名字。“看到名单之后,我马上给省司法厅打电话,说自己非常想去西部,希望能够考虑。”

  在他的强烈坚持下,去年6月22日下午,陶旭明终于接到通知,他已经入选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团队。

  “越苦越能体现我的价值”

  后来,陶旭明接到通知,他被分配到贵州省长顺县当法律顾问。

  长顺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总人口23.9万,属于贫困地区。

  今年8月1日,经过长途跋涉,陶旭明终于来到了这块土地。“来了之后,我才知道,这里连一个律师也没有,交通很不方便。”

  贫穷,这是陶旭明对长顺县的第一感觉。“在很多地方,民房都是木结构,破破烂烂的。但这里却住着很多村民。不少村民抽不起卷烟,就抽用旧报纸卷成的烟。”

  生活同样十分不便:安排的宿舍又小又潮湿、没有卫生间,菜也很辣,让不吃辣的陶旭明很不习惯。

  陶旭明紧张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在长顺工作的第一天,他就接待了10多批前来咨询的群众。

  8月6日,是陶旭明第一次出庭辩护的日子。“出庭的被害人家属脸色黝黑,头发杂乱,穿着也很脏很旧,可以看出家境很贫寒。”开庭结束后,陶旭明塞了500元钱给他。“当时,我心头全是伤感,不知道说什么好。”

  陶旭明说:“在义乌,我不过是众多律师中的一个。在长顺,我是整个县唯一的律师,这里越苦,越能体现我的价值。”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9 一位义乌律师的西部情结 本报记者 黄宏 2009-08-24 浙江日报000092009-08-2400015 2 2009年08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