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本省要闻

鄞州创宁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农技指导和生产服务

农业写字楼立田头

  本报讯 (记者 张品方 通讯员 于玲玲 陈翠君) 聘农大毕业生当秘书,请农技员当老师,在“写字楼”里谈生意……宁波市鄞州区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在田头建立“农业写字楼”的新鲜做法,让前来参观的省内外农业专家十分惊奇。

  这个“农业写字楼”是一幢面积82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坐落在鄞州区姜山镇上游村的田野里,由鄞州创宁粮机专业合作社和政府共同出资180万元建造。“创宁”合作社由162名农机和种粮大户组成,今年6月合作社管理服务机构搬入这一“写字楼”后,身为农民的工作人员们就像城里白领一样,每天按时上班,为合作社成员提供指导和服务。

  “不要小看阿拉这幢小楼,里面的科技含量不少呢!”合作社理事长、种粮大户孙正高自豪地告诉记者,“农业写字楼”有办公、培训、机库、农资服务等专门区域,还配套了市、区两级为合作社投资的鄞州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育秧中心由电脑控制,温度、光照和湿度全自动调节,洒泥、播种、喷水等育秧环节一次性完成,这里培育的秧苗十分均匀。最近,合作社还在筹建每天可处理30吨稻谷的烘干中心,届时,种粮大户们雨天收割稻谷再也没有烦恼了。

  从山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的孙丞鸿,是合作社聘请的文秘。他告诉记者,他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浏览农经网、农民信箱等农业网站,对各种与合作社有关的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然后提供给理事长和种粮大户。此外,他还要为这些种粮、农机大户们建立生产档案,把育秧、机插、田间管理、机割等一系列生产环节输入电脑数据库。孙正高说,有了农大毕业生当秘书,过去只会做不会说的实践经验就有人进行总结,“创宁”合作社创下年产1.2万吨粮食的经验,最近还写入了省级示范性合作社的申报材料。

  田间有了“农业写字楼”,种粮大户们有了贴身的技术靠山。据介绍,合作社除统一采购良种、农药化肥、机械调配外,还经常邀请市、区两级农业专家到田头进行辅导,帮助种粮大户和附近农民提高农技水平。孙正高告诉记者,合作社目前已注册了“创宁”大米的商标,下一步还要投资大米加工业,今后从育秧到大米产出的所有环节,都可以实现机械化、产业化一条龙。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农业写字楼立田头 2009-08-21 48256F32002924A64825761800138123[A2-张品方≈B1-吴雅茗] 2 2009年08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