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后的又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3200人精心排练献礼国庆
《复兴之路》初露真容
本报讯 据北京日报报道 8月19日晚,庆祝新中国60华诞的重头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首次揭开神秘面纱。主创人员在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联排了这部史诗的第一章《山河祭》。尽管这部分演出只有26分30秒,但完全超乎想象、充满张力的节目编排和演员激情呈现的真挚爱国情怀,让观众的心紧紧相随,沉浸到百年前中华民族艰辛的求索悲歌中。
《复兴之路》演出由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北京市主办,是新中国历史上继国庆15周年推出《东方红》、国庆35周年推出《中国革命之歌》后,第三次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形式向国庆献礼。全剧历时两个半小时,以时间为线索,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分成《山河祭》、《热血赋》、《创业图》、《大潮曲》、《中华颂》五大板块,展现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69年的伟大民族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下周将移师人民大会堂进行全剧彩排,9月23日至10月5日在大会堂进行首轮演出。
现场直击
晚8时,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内,《复兴之路》联排正式开始。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随着工作人员念出打在字幕上的两句诗,观众顿时感到心头一热。舞台上,由演员头顶牛皮纸扮成的“黄土地”在优美的歌曲《家园》中起伏着。一对乡间夫妇扶犁而过,呈现一派平和景象。
工作人员接着提示,1840年夏,世界最大皇家园林圆明园中,昆曲《牡丹亭》正在上演。60位素妆女孩儿亮着身段、翘着兰花指演绎着古人游园的乐趣。宫殿内,30多位宫女穿梭如织。然而仅仅两分钟后,一声炮响和一片破碎之声将所有人带入惊慌失措的情境。“这时演员会向台下抛出巨幅的《辛丑条约》和《南京条约》。”编导唐梨维说,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曾与列强签订了300个不平等条约,演出时会有LED屏将它们都显示出来。
“列强祸患,神州陆沉……仁人志士,饮恨求索……”随着著名演员鲍国安朗诵《山河祭》的沉重声音,舞台上出现一长串背着银箱的演员,以近乎匍匐的姿势行进。他们背上背的是给列强的赔款,白花花的国库银子就这样外流。
运送库银的队伍刚过,就来了众多甩着长辫子的志士仁人,演出第三节《辛亥童谣》。在这段4分半钟的表演中,几十位演员始终保持着跪或半蹲的姿态。他们一直尝试想完成站立的动作,却一次次沉重地摔在地上。无法排解的压抑笼罩着整个舞台。请愿、割掉辫子、开始革命……直至六君子和众多仁人志士奔赴刑场,演员们终于仰天高呼出“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革命誓言响彻体育馆。“我每次看到这儿,都想哭!”一旁观看的编导辛俊杰激动地说。
在第一章最后,我们的民族终于迎来曙光。621位演员密密麻麻一个紧挨着一个,分成9排68列,组成了一道宽40米、进深3米的立体人墙,俨然一幅活的浮雕。当演员们双手抱头痛苦思考,又突然抬起头张大嘴巴发出无声呐喊时,观众的心被深深刺痛。他们在呐喊、抗争,象征着国人不屈的精神,也寓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获得自由!
尽管没有舞美和灯光配合,但短短26分30秒的演出已深深感动观众。你会深深感到,活在民族被欺压的时代是不幸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忍辱负重找到民族复兴的出路;活在当今盛世无疑是幸福的,但我们同样背负历史给予我们的责任,记住历史,继往开来!
背后故事
3200人团队超过《东方红》
《复兴之路》由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张继钢担任总导演,从全国各地文化系统和军队文艺单位组织精兵强将,成立文学部、音乐部、舞蹈部等11个部门,调集专业院团演员和解放军战士等演职人员3200人,这个数字比45年前创作《东方红》时还多出200人。年近八旬的著名词作家阎肃充满激情地承担文学脚本统筹。
80后编导献给祖国一片爱
采访中得知,承担大量排练任务的编导几乎都是80后,最小的刚20岁出头。然而,正是这些在老辈人眼中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却在创排中,表现得沉稳大气,透过作品我们能感到他们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他们的青春活力也为全剧带来清新的创意。
一排撑八排
《辛亥童谣》一节中,来自吉林歌舞团、山东青年干部学院等艺术团体的小伙子为了表现国人痛苦的抗争,仅靠脚踝的力量支撑全身从地上数次跃起。尽管大家在膝盖和踝关节裹上厚厚的护带,还是免不了负伤。负伤演员王凯和苏宁都表示,尽管有伤,但一定坚持完成演出。
《曙色》一节中,第一排战士经常要承担起后面8排战士的重量。刚排练时每天演完骨头就像要散了架。现在,战士们越演越激情,根本顾不上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