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宽松”
重在把好“度”
吕志强
在上半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7.72万亿元天量数字后,如何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了近期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中央在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做出的果断决策。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经济虽然呈现企稳回升势头,但并不完全是实体经济增长拉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投资推动和银行信贷井喷合成的外生性增长,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经济复苏既不稳固也不均衡;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尤其是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等。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惟有坚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连续性,才能巩固回升势头。
坚持“适度宽松”,其着力点应是正确把握“度”,使“适度宽松”不偏向、不走样。
正确把握“度”,首先是正确理解“度”。这里的“度”着重体现在政策措施要适宜,落实政策的操作力度、分寸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真正做到“适度”,既要校正“过度”,也要防止“缩小”。
正确把握“度”,就要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在“微调”中求“不变”。这方面央行采取的诸如重启一年期票据,向放贷“过度”的银行发行定向票据,不断加大正回购操作力度等颇有成效。这种调控容易掌控“度”,可灵活增加或减少银行可贷资金量,以把握好“适度宽松”的重点、力度和节奏。
正确把握“度”,就要防止可能出现的“惜贷”,促进信贷投放持续合理增长。从去年底到2010年,中央规划新增投资1.18万亿元,到现在已分四批下达了3800亿元。因此,下半年无论是已投资项目的后续配套资金需求,还是新项目启动、信贷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间的协调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三农、拉动就业、助学、灾后重建等改善民生类信贷都需要信贷持续增长做保证。然而,现实是不少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全年信贷增量目标,预留给下半年的贷款相当有限。惟有采取有保有压,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充分运用回收再贷款资源以及加大不良贷款处置盘活力度,才能确保正常合理的贷款持续增长。农行目前制定了有进有退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的措施,下半年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中信银行则通过压缩票据资产和资产转让等手段增加下半年的贷款规模,其杭州分行下半年预留专项规模用于小企业贷款和重点项目贷款,并力求在月初和月中发放,防止月末冲高,努力把握好投放节奏。这些无不都是正确把握“度”的有效操作。
正确把握“度”,就要规范信贷流向,加强管理,有效防范风险。虽然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降”,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此种“双降”,一是有天量信贷稀释的作用,二是相当比例的中长期贷款风险“潜伏”期变长,风险正处在积聚过程。一旦不良资产大量出现,不但银行利润受损,还会削弱银行持续放贷的实力,影响经济企稳回升。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抓紧落实银监会最近出台的信贷管理新规,强化贷款流向监管,确保贷款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力度,力促信贷均衡合理增长。同时,强化风险定价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及风险拨备覆盖率,高度关注物价指数,股市、楼市走势,防止形成新的资产泡沫,从而保证下半年信贷增长的真正“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