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衢州实施“万名农村人才拜师学艺”工程

七千专家下乡带徒

  本报讯 (记者 毛广绘 通讯员 章卫平) “长度不要超过15厘米,一片竹林里不要挖得太多。”8月5日,在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的竹山上,竹农李荣富在区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吕明亮的指导下,学着挖鞭笋。吕明亮和李荣富是一对正式签约的师徒,今后3年,吕明亮将把竹林种植管理技术倾囊传授给李荣富。

  发动城市卫生、教育、农业、林业、水利等行业的中高级人才到农村带徒授艺,培养一支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人才队伍,是衢州市推出的一项新举措。今年4月初,衢州市启动实施“万名农村人才拜师学艺”工程,市县两级7000多名中高级优秀人才纷纷到农村开展“师带徒”活动,与1.3万多名农村人才分别结对,带徒授艺。

  在衢州市教育局,记者了解到,市县教育系统的4000多城镇中高级教师与全市5000名农村青年教师结成了对子,计划3年内培养5000名农村学校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导师”每年为学员上示范课不少于2节,听学员汇报课不少于2节,指导撰写教学案例不少于2个。现在虽是暑假,但不少“徒弟”已通过网络向“导师”请教。常山县金源中心小学老师洪永海说:“作为一名山区教师,以前很少有机会和特级教师说上话,现在特级教师成了可以随时交流的师傅,我要抓住机遇学习提高。”卫生部门则在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建立农村卫技人才培养基地60个,组织名医名专家“联点带徒”结对帮带。

  徒弟怎么带,师傅们各有高招。柑橘专家方培林依托合作社、基地,培养新型农民,33岁的橘农王小闽学得非常投入:建大棚、铺地膜,测湿度、地温,俨然一副专家的模样。农业推广硕士巫伟则通过项目带徒弟,帮助村里争取到长防林建设项目,带着三五个徒弟种植了100多亩杨梅,遇到问题现场解决。依托市县两级400多名农业科技人才,衢州市重点培养5000名左右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推广农村实用技术,提高农民致富本领。

  徒弟带得好不好,考核说了算。据了解,师徒签订“师带徒”责任书后,专家带徒成效每年度都要接受量化考评,3年带徒期满后予以综合评定。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七千专家下乡带徒 2009-08-18 48256F32002924A648257609002F5AA8[A2-毛广绘≈B1-吴雅茗] 2 2009年08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