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经济新闻

网上商家信誉度提高,网购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店里看货、网上下单的人越来越多——

网购让实体店备感压力

  淳安的徐阿姨从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网购一族”,直到她最近花2000多元就从网上购买了海信的一款32寸液晶电视。

  即使加上电视机底座、挂架和30元的物流费用,总价也比在当地家电商店的报价少了近千元。到实体店费劲砍价的成果,对于“网购一族”来说,几乎不值一提。

  提货后,凭着一张随货送来的全国联保发票,徐阿姨通知海信的工作人员上门安装调试,享受的服务与网下购买一模一样。没过多久,她又以同样方式买了长虹的一款液晶电视。再买冰箱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网购了。

  如果她住在杭州,甚至还可以享受到送货上门的服务。

  在杭州的一家电器大卖场,LG的一款对开门冰箱标价22480元。同款冰箱在淘宝上有多家店标价只要12000多元,便宜了差不多1万元。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机,甚至是体积更大的家俱和卫浴产品,只要你有心,都可以进行比较。不少商品的价差多半让人大吃一惊。

  “实体店看货,网上下单”,让很多传统商家备感压力。

  一位在网上经销家电的上海卖家同时开了实体店。他透露,如果到他的实体店购买,价格就要贵得多。他建议买家到实体店看好货,然后到网上下单。

  按照这位卖家的说法,现在他的货已经卖到全国各地,在网上卖出的量与实体店几乎差不多。按这个销量进货的价格,比他原来光靠实体店时的进价便宜了不少,而且,网上销售的店面、人员开支几乎为零,货物和资金流转更快,比网下便宜二三成“很正常”。

  在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如今多了一些“只看不买”的顾客。他们有的拿着本子和笔,仔细记下自己看中的商品型号和价格;有的详细询问电器性能,却不在意价格。这些顾客很多就是打算回到家里在网上下单购买的。一些店家也显得颇为无奈,因为摊上各种费用后,实体店的价格无论如何也拼不过网购价。

  网购这一新的销售渠道,让许多品牌已不敢小看。宝洁、飞利浦、海尔等国内外品牌均开出了自己的网上专卖店,既聚人气,又赚销量。胡小姐前几天就在新开张的飞利浦网上专卖店的“秒杀”(网上店铺新货以最快的速度抢购)活动中抢到了一只600多元的剃须刀,省下了差不多一千元。在淘宝网上,标称某官网或专卖店、专卖授权或厂家直销的店家已越来越多。

  不过,也有一些厂家试图堵截网购,认为网购不仅乱了企业的定价体系,也让地区分销不得串货的规定成了一纸空文。有的厂商规定经销商不能以低价在网上出售。不少销售知名品牌的网上店家也开始悄悄提价,还有的店家有意隐藏低价成交的记录以免遭到厂家处罚。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6 网购让实体店备感压力 本报记者 苏靖 实习生 杨灵燕 2009-08-14 48256F32002924A6482576030048B99E 2 2009年08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