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民间

划啊划,
她在西湖划船60年

本报记者 陈洪标 通讯员 潘一峰 高海伟

  今年76岁的俞小招,家住在西湖风景名胜区茅家埠,是一位解放前夕的老船工。她与碧波荡漾的西湖结缘已经60载。60年来,她摇着小船,伴随艰辛和喜悦,把游客送到沿湖各个景点。西湖变化的点点滴滴,宛如一朵朵浪花,闪现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老船工的故事也成为游客喜欢的内容。

  14岁当船娘

  俞小招出生在旧中国,父亲便靠在西湖里为游客划船谋生,俞小招14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划船。

  “划船划到埠,衣服进当铺”。在解放前的旧社会,划船的船夫和车夫等职业一样,很苦,而且社会地位低下,过着悲惨的生活。茅家埠码头当时有20几条手划船,俞小招就这样在日晒雨淋中开始了她的船工生涯。

  那个时候,茅家埠有一个船码头。经常有香客从松木场上船,坐着手划船一直到茅家埠码头。然后下船上岸,走到灵隐寺去上香。

  “每年的二三月份,周边的苏州、无锡、嘉兴等地的养蚕户都会走水路,经过茅家埠到灵隐寺烧香。他们总是期盼当年有个好收成。”俞小招的记忆依然很清晰,恍若昨日。

  当时,西湖的游船是清一色的木质船,船上放置有一根根木头供游客乘坐休息。人们就给这些船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板凳船”。

  俞小招每天天亮就上工,等路灯黄了,把客人送走,才收工,没有休息天。这种摇着“板凳船”、看云识天气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解放后。

  1950年10月,杭州成立了西湖游船工会,俞小招第一次有了可以依靠的组织。5年后,杭州西湖游船合作社成立,70年代,又正式成立了“西湖游船服务处”。

  为陈毅副总理划船

  俞小招终生难忘的事,发生在1960年。一天,陈毅副总理来杭州视察,并陪同客人游览西湖。

  “那天傍晚,大概5点多的时候,我载着陈毅副总理,从杭饭码头出发游览西湖。当时,有不少浙大的学生听说陈毅副总理在游览西湖,都纷纷赶过来!”

  陈毅副总理离船上岸后,嘱咐前来的浙大学子们要好好学习。这一幕一直深深印在俞小招的脑海里。

  西湖风景区接待过不少国家领导人和外宾。其中包括周总理,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英国首相艾登以及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他们都曾经坐我们的游船游览过西湖呢。当年我们的第一套工作服,还是在周总理的直接关心和过问下配发的。从此,游船职工有了统一的着装。”回想当年情景,俞小招颇为自豪。

  而最让俞小招自豪的是现在西湖里的游船越变越漂亮了。1979年,西湖第一只噪声低、无油污的玻璃钢船体电瓶船“共青团号”正式下水运营。1981年3月,湖上恢复手划船营运,首批35只。同年“画中游”画舫下水。1990年,最具特色的仿宋御舟“兰栧”号正式启用,用于接待国内外宾客。从此,游船改造和服务功能有了标志性变化。

  新船娘现在要求高多了

  1980年,俞小招退休。这位和西湖结缘一辈子的老船工依旧住在西湖边的茅家埠,不同的是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退休那年,我的退休工资是每个月66块钱。到现在算起来有二十八九年了,这期间一点一点加上去,现在都1700多块了,自己用用足够了!”

  现在,俞小招在茅家埠的住房,一部分出租给周围的邻居作经营用。儿子和女儿都有相对稳定的收入,生活安稳有保障。在这位曾经是全国三八红旗班班长的老船工心里,生活就像眼前的西湖一样,变得越来越美好。

  新时代“船娘”也接过了俞小招这些老船工的传家宝,为西湖添秀色。

  2006年5月,杭州市西湖游船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西湖船娘。来自全国各地的135位佳丽前来应聘。经过才艺、游泳、划船三轮测试,20位船娘脱颖而出,其中年龄最大的船娘为36岁,最小的只有20岁。

  “现在的西湖船娘上岗,不仅学气象,还要教她们学礼仪、学救生、学越剧、学导游知识。她们还要向五湖四海的宾客介绍和推荐杭州的名优特产品。这批船娘正用她们的综合素质为西湖的形象加分。”杭州市西湖游船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周建根对记者说。

  


浙江日报 民间 00015 划啊划,
她在西湖划船60年
2009-07-16 SourcePh 2 2009年07月16日 星期四 划啊划,
她在西湖划船60年
IdPh 本报记者 陈洪标 通讯员 潘一峰 高海伟 UrlPh

  今年76岁的俞小招,家住在西湖风景名胜区茅家埠,是一位解放前夕的老船工。她与碧波荡漾的西湖结缘已经60载。60年来,她摇着小船,伴随艰辛和喜悦,把游客送到沿湖各个景点。西湖变化的点点滴滴,宛如一朵朵浪花,闪现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老船工的故事也成为游客喜欢的内容。

  14岁当船娘

  俞小招出生在旧中国,父亲便靠在西湖里为游客划船谋生,俞小招14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划船。

  “划船划到埠,衣服进当铺”。在解放前的旧社会,划船的船夫和车夫等职业一样,很苦,而且社会地位低下,过着悲惨的生活。茅家埠码头当时有20几条手划船,俞小招就这样在日晒雨淋中开始了她的船工生涯。

  那个时候,茅家埠有一个船码头。经常有香客从松木场上船,坐着手划船一直到茅家埠码头。然后下船上岸,走到灵隐寺去上香。

  “每年的二三月份,周边的苏州、无锡、嘉兴等地的养蚕户都会走水路,经过茅家埠到灵隐寺烧香。他们总是期盼当年有个好收成。”俞小招的记忆依然很清晰,恍若昨日。

  当时,西湖的游船是清一色的木质船,船上放置有一根根木头供游客乘坐休息。人们就给这些船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板凳船”。

  俞小招每天天亮就上工,等路灯黄了,把客人送走,才收工,没有休息天。这种摇着“板凳船”、看云识天气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解放后。

  1950年10月,杭州成立了西湖游船工会,俞小招第一次有了可以依靠的组织。5年后,杭州西湖游船合作社成立,70年代,又正式成立了“西湖游船服务处”。

  为陈毅副总理划船

  俞小招终生难忘的事,发生在1960年。一天,陈毅副总理来杭州视察,并陪同客人游览西湖。

  “那天傍晚,大概5点多的时候,我载着陈毅副总理,从杭饭码头出发游览西湖。当时,有不少浙大的学生听说陈毅副总理在游览西湖,都纷纷赶过来!”

  陈毅副总理离船上岸后,嘱咐前来的浙大学子们要好好学习。这一幕一直深深印在俞小招的脑海里。

  西湖风景区接待过不少国家领导人和外宾。其中包括周总理,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英国首相艾登以及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他们都曾经坐我们的游船游览过西湖呢。当年我们的第一套工作服,还是在周总理的直接关心和过问下配发的。从此,游船职工有了统一的着装。”回想当年情景,俞小招颇为自豪。

  而最让俞小招自豪的是现在西湖里的游船越变越漂亮了。1979年,西湖第一只噪声低、无油污的玻璃钢船体电瓶船“共青团号”正式下水运营。1981年3月,湖上恢复手划船营运,首批35只。同年“画中游”画舫下水。1990年,最具特色的仿宋御舟“兰栧”号正式启用,用于接待国内外宾客。从此,游船改造和服务功能有了标志性变化。

  新船娘现在要求高多了

  1980年,俞小招退休。这位和西湖结缘一辈子的老船工依旧住在西湖边的茅家埠,不同的是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退休那年,我的退休工资是每个月66块钱。到现在算起来有二十八九年了,这期间一点一点加上去,现在都1700多块了,自己用用足够了!”

  现在,俞小招在茅家埠的住房,一部分出租给周围的邻居作经营用。儿子和女儿都有相对稳定的收入,生活安稳有保障。在这位曾经是全国三八红旗班班长的老船工心里,生活就像眼前的西湖一样,变得越来越美好。

  新时代“船娘”也接过了俞小招这些老船工的传家宝,为西湖添秀色。

  2006年5月,杭州市西湖游船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西湖船娘。来自全国各地的135位佳丽前来应聘。经过才艺、游泳、划船三轮测试,20位船娘脱颖而出,其中年龄最大的船娘为36岁,最小的只有20岁。

  “现在的西湖船娘上岗,不仅学气象,还要教她们学礼仪、学救生、学越剧、学导游知识。她们还要向五湖四海的宾客介绍和推荐杭州的名优特产品。这批船娘正用她们的综合素质为西湖的形象加分。”杭州市西湖游船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周建根对记者说。

  

SourcePh Pictur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