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民间

打工受骗经历写成书

  “我写的这本书叫《打工奇遇》,里边有我15年在外打工亲身经历的大小骗局。”79岁的吉林市民侯庆荣指着他的书稿说,他还计划开通“防忽悠热线”。 

  1990年3月,他退休后到河南省一家冶炼单位打工。“这一路上,真没少见到骗局。”在打工期间,老侯有过好几次被骗的经历。骗子中有朋友,有老乡,有业务往来的客户、老板,他损失了不少钱。 

  2005年,侯庆荣结束了打工生涯,回到吉林市。他决定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给他人提个醒,书名就叫《打工奇遇》。“骗子的诈骗方式都是有套路的,见识得多了,只要他一开口,你就知道他要骗。”侯庆荣说。“我们都读过,这书还真有点儿意思。”侯庆荣的二女儿说,自从父亲开始“防骗”以来,侯家人都没被骗过。今年,8万字的书稿经过3次修改后,终于完成。 

  据《新文化报》


浙江日报 民间 00015 打工受骗经历写成书 2009-07-16 SourcePh 2 2009年07月16日 星期四 打工受骗经历写成书 IdPh UrlPh

  “我写的这本书叫《打工奇遇》,里边有我15年在外打工亲身经历的大小骗局。”79岁的吉林市民侯庆荣指着他的书稿说,他还计划开通“防忽悠热线”。 

  1990年3月,他退休后到河南省一家冶炼单位打工。“这一路上,真没少见到骗局。”在打工期间,老侯有过好几次被骗的经历。骗子中有朋友,有老乡,有业务往来的客户、老板,他损失了不少钱。 

  2005年,侯庆荣结束了打工生涯,回到吉林市。他决定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给他人提个醒,书名就叫《打工奇遇》。“骗子的诈骗方式都是有套路的,见识得多了,只要他一开口,你就知道他要骗。”侯庆荣说。“我们都读过,这书还真有点儿意思。”侯庆荣的二女儿说,自从父亲开始“防骗”以来,侯家人都没被骗过。今年,8万字的书稿经过3次修改后,终于完成。 

  据《新文化报》

SourcePh Pictur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