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民间

一个“夜猫子”的《夜巡工作法》

■本报记者 陈 惠 通迅员 严国庆

  夜巡民警隋瑞福的名气,如今在杭州市上城公安分局湖滨派出所辖区内,那是一个响当当。这里的居民,尤其是上夜班的人,都知道湖滨派出所有一个与小偷同时出没的“夜猫子”。“夜猫子”的捕“鼠”故事在老百姓中口口相传,而隋瑞福在工作中总结的《夜巡工作法》更是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耐心引“鼠”出动 

  四年前,37岁的老隋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在杭州市上城公安分局湖滨派出所主管协警中队。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与队员们默默地守护着社区的安全。

  夜深了,隋瑞福和同事一起巡逻。

  一路上老隋尽走小路,穿小巷,哪黑往哪钻。老隋懂得“夜猫子”要投“鼠”所好。

  “抓夜盗,与其大摇大摆地满街转,不如蹲在僻静路上认真观察。”原来老隋有个“妙招”,他在巷子里挑选了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隐秘处,安插了几个暗哨。

  一小时后,老隋悄悄地说:“有戏。”在长生路3号与9号之间,一个壮实的青年独自蹲在路边。“看,他见我们把车放慢了,就把头扭一边,不想引人注目。”可老隋却把车开远了。

  后来大家才知道,老隋已经盯了他好几个晚上了。老隋离开,是要通过对讲机和暗哨联系。很快情报来了:目标移动到孝女路、到浣纱路了……男青年来回兜了个大圈子,最后又回到长生路。老隋笑笑:“贼也在观察啊。”巡逻车悄悄驶回长生路,十几分钟后,贼下手了,他撞碎沿街商户的玻璃门,偷了电脑,准备打的逃走。

  “冲!”老隋推开车门冲了过去,和守候一旁的巡逻队员,一把将贼按倒在地。我们看到了神秘的暗哨——27岁的阿宝和56的老张。他们整晚都默默无闻地守在小巷里,注视着那些行迹可疑的人。

  “以往,派出所巡防工作分析研判、开会布置多,而对巡防队员精细化的实战技能、战术方法传授少”,在老隋看来,巡防工作必须要靠智谋、用技能,工作中,如果只巡逻不盘查或者重盘查轻巡逻,只会是体力、人力、财力的多重浪费。

  他将每个班组都编成“混合部队”,即都由一定数量制服、便服人员组成,着制服队员主要执行面上巡逻和盘查可疑人员,以电动车为主要工具;便衣队员主要开展跟踪观察和蹲点守候,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

  尾随、滚动、暗哨三式夜巡

  怎样初步辨别小偷?看他的走路方式! 

  老隋常年夜巡抓贼,用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猫鼠同步”,并因此总结出了一套“实用技术”。巡逻在路面上,老隋判断可疑人员的第一步是:看看对方的走路方式。“如果走路的时候东张西望,眼睛总是盯着住户的锁头,那我就会跟上一段,看个究竟。”很多小偷就是这么被老隋盯住,最终被抓获归案的。 

  去年十一月的一天,三个年轻人徘徊在开元路上,不时围着一辆红色跑车转,民警吕国海躲在树丛中,见状连忙通过对讲机与隋瑞福联系。老隋迅速带人赶来,抓住三个年轻人,并从一个人身上搜出了刀、绳等工具。原来,他们正在等待车主来开车。一旦车主出现,他们计划挟持车主把车开到安徽,然后扔人、卖车。没想到,举“棋”不定时,已束手就擒。

  据多年的巡逻经验,他认为“五疑”必查,即“神疑”,对神色慌张,刻意躲避盘查者必查;“物疑”,对伪装物品、讲不出物品来源者必查;“行疑”,对行动诡秘、着装不合常理者必查;“言疑”,对持假身份证,讲不出与同行人之间的关系者必查;“伤疑”,对体表有伤或者其他可疑痕迹者必查。

  工作中,老隋设计出了“尾随式、滚动式、暗哨式”三种夜巡方法,因情施策灵活运用。一旦发现可疑对象,为防止打草惊蛇,先着手跟踪观察以待时机,待其下手或即将离开辖区时,再进行抓捕或盘查,以确保抓获成功率。

  比如入室盗窃案件,他发现嫌疑人往往会利用十天半个月时间进行观察,同时一旦在一个地方得手后,往往会有第二、第三次。摸清这一规律后,老隋对发生的每个入室盗窃案件的现场,都带领巡防队员仔细勘查,分析其进出通道、掌握嫌疑人的特征、作案手段、逃跑路线等,以便在巡逻中发现。

  让“眼睛”多些再多些

  辖区内的娱乐场所不断增多,报警数量也在不断攀升。然而,队员人数太少,巡逻频率不足,无法震慑犯罪。

  老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整合辖区保安队伍!认真分析病根后,老隋主动找到所长汇报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可后,他立刻与辖区场所的经营单位主管进行磋商。五天后,一支队伍正式成立。

  “这支保安队伍组建后,充实了夜巡的人员力量,也提高了夜巡工作的密度和精确度,缓解了警力紧张与治安状况复杂之间的矛盾。”上城区公安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辖区场所的诈骗案、盗窃案、故意伤害案、吸毒案等,都比去年明显下降了。

  一日凌晨子时,保安巡逻队员巡至某酒吧门口时,发现门口聚集了三十余人。情况可疑,队员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原来,是两名男性为一女子争风吃醋,各自叫了一帮人打算进行火拼。情况紧急,巡逻队员一边疏散众人,一边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及时避免了一场可能引发的恶性斗殴事件。

  另一日凌晨四点,保安巡逻队在延安路、长生路附近,发现一名打电话的男子在对话中提到“打架”、“我到了”等字眼,而且腰间的衣服鼓出一大块。队员立即进行盘查,从腰间查获了一把三十五厘米长的匕首。

  “现在开门营业总算松了一口气。”一位经营茶馆的老板翘起了大拇指连声感慨,“夜里经营难免会遇到治安问题,如今的巡逻队伍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老隋看来,除了整合保安队伍,那些平时在夜间上班的工作人员,也是宝贵的资源。

  “凌晨2点多就有人开始送牛奶、打扫卫生、送报纸了,这些工作人员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员在小区或楼道内游荡,有人甚至亲眼看到小偷从居民家的窗户内爬出来,只是胆子小不敢上前抓他。”

  了解这些情况后,老隋随即组织有关单位人员和清洁工召开动员大会,宣布对提供线索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奖励,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在座的代表。

  从此以后,送报纸、送牛奶、夜间值班的保安等都成了他发展义务巡逻队员的对象。


浙江日报 民间 00015 一个“夜猫子”的《夜巡工作法》 2009-07-16 SourcePh 2 2009年07月16日 星期四 一个“夜猫子”的《夜巡工作法》 IdPh ■本报记者 陈 惠 通迅员 严国庆 UrlPh

  夜巡民警隋瑞福的名气,如今在杭州市上城公安分局湖滨派出所辖区内,那是一个响当当。这里的居民,尤其是上夜班的人,都知道湖滨派出所有一个与小偷同时出没的“夜猫子”。“夜猫子”的捕“鼠”故事在老百姓中口口相传,而隋瑞福在工作中总结的《夜巡工作法》更是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耐心引“鼠”出动 

  四年前,37岁的老隋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在杭州市上城公安分局湖滨派出所主管协警中队。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与队员们默默地守护着社区的安全。

  夜深了,隋瑞福和同事一起巡逻。

  一路上老隋尽走小路,穿小巷,哪黑往哪钻。老隋懂得“夜猫子”要投“鼠”所好。

  “抓夜盗,与其大摇大摆地满街转,不如蹲在僻静路上认真观察。”原来老隋有个“妙招”,他在巷子里挑选了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隐秘处,安插了几个暗哨。

  一小时后,老隋悄悄地说:“有戏。”在长生路3号与9号之间,一个壮实的青年独自蹲在路边。“看,他见我们把车放慢了,就把头扭一边,不想引人注目。”可老隋却把车开远了。

  后来大家才知道,老隋已经盯了他好几个晚上了。老隋离开,是要通过对讲机和暗哨联系。很快情报来了:目标移动到孝女路、到浣纱路了……男青年来回兜了个大圈子,最后又回到长生路。老隋笑笑:“贼也在观察啊。”巡逻车悄悄驶回长生路,十几分钟后,贼下手了,他撞碎沿街商户的玻璃门,偷了电脑,准备打的逃走。

  “冲!”老隋推开车门冲了过去,和守候一旁的巡逻队员,一把将贼按倒在地。我们看到了神秘的暗哨——27岁的阿宝和56的老张。他们整晚都默默无闻地守在小巷里,注视着那些行迹可疑的人。

  “以往,派出所巡防工作分析研判、开会布置多,而对巡防队员精细化的实战技能、战术方法传授少”,在老隋看来,巡防工作必须要靠智谋、用技能,工作中,如果只巡逻不盘查或者重盘查轻巡逻,只会是体力、人力、财力的多重浪费。

  他将每个班组都编成“混合部队”,即都由一定数量制服、便服人员组成,着制服队员主要执行面上巡逻和盘查可疑人员,以电动车为主要工具;便衣队员主要开展跟踪观察和蹲点守候,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

  尾随、滚动、暗哨三式夜巡

  怎样初步辨别小偷?看他的走路方式! 

  老隋常年夜巡抓贼,用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猫鼠同步”,并因此总结出了一套“实用技术”。巡逻在路面上,老隋判断可疑人员的第一步是:看看对方的走路方式。“如果走路的时候东张西望,眼睛总是盯着住户的锁头,那我就会跟上一段,看个究竟。”很多小偷就是这么被老隋盯住,最终被抓获归案的。 

  去年十一月的一天,三个年轻人徘徊在开元路上,不时围着一辆红色跑车转,民警吕国海躲在树丛中,见状连忙通过对讲机与隋瑞福联系。老隋迅速带人赶来,抓住三个年轻人,并从一个人身上搜出了刀、绳等工具。原来,他们正在等待车主来开车。一旦车主出现,他们计划挟持车主把车开到安徽,然后扔人、卖车。没想到,举“棋”不定时,已束手就擒。

  据多年的巡逻经验,他认为“五疑”必查,即“神疑”,对神色慌张,刻意躲避盘查者必查;“物疑”,对伪装物品、讲不出物品来源者必查;“行疑”,对行动诡秘、着装不合常理者必查;“言疑”,对持假身份证,讲不出与同行人之间的关系者必查;“伤疑”,对体表有伤或者其他可疑痕迹者必查。

  工作中,老隋设计出了“尾随式、滚动式、暗哨式”三种夜巡方法,因情施策灵活运用。一旦发现可疑对象,为防止打草惊蛇,先着手跟踪观察以待时机,待其下手或即将离开辖区时,再进行抓捕或盘查,以确保抓获成功率。

  比如入室盗窃案件,他发现嫌疑人往往会利用十天半个月时间进行观察,同时一旦在一个地方得手后,往往会有第二、第三次。摸清这一规律后,老隋对发生的每个入室盗窃案件的现场,都带领巡防队员仔细勘查,分析其进出通道、掌握嫌疑人的特征、作案手段、逃跑路线等,以便在巡逻中发现。

  让“眼睛”多些再多些

  辖区内的娱乐场所不断增多,报警数量也在不断攀升。然而,队员人数太少,巡逻频率不足,无法震慑犯罪。

  老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整合辖区保安队伍!认真分析病根后,老隋主动找到所长汇报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可后,他立刻与辖区场所的经营单位主管进行磋商。五天后,一支队伍正式成立。

  “这支保安队伍组建后,充实了夜巡的人员力量,也提高了夜巡工作的密度和精确度,缓解了警力紧张与治安状况复杂之间的矛盾。”上城区公安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辖区场所的诈骗案、盗窃案、故意伤害案、吸毒案等,都比去年明显下降了。

  一日凌晨子时,保安巡逻队员巡至某酒吧门口时,发现门口聚集了三十余人。情况可疑,队员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原来,是两名男性为一女子争风吃醋,各自叫了一帮人打算进行火拼。情况紧急,巡逻队员一边疏散众人,一边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及时避免了一场可能引发的恶性斗殴事件。

  另一日凌晨四点,保安巡逻队在延安路、长生路附近,发现一名打电话的男子在对话中提到“打架”、“我到了”等字眼,而且腰间的衣服鼓出一大块。队员立即进行盘查,从腰间查获了一把三十五厘米长的匕首。

  “现在开门营业总算松了一口气。”一位经营茶馆的老板翘起了大拇指连声感慨,“夜里经营难免会遇到治安问题,如今的巡逻队伍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老隋看来,除了整合保安队伍,那些平时在夜间上班的工作人员,也是宝贵的资源。

  “凌晨2点多就有人开始送牛奶、打扫卫生、送报纸了,这些工作人员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员在小区或楼道内游荡,有人甚至亲眼看到小偷从居民家的窗户内爬出来,只是胆子小不敢上前抓他。”

  了解这些情况后,老隋随即组织有关单位人员和清洁工召开动员大会,宣布对提供线索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奖励,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在座的代表。

  从此以后,送报纸、送牛奶、夜间值班的保安等都成了他发展义务巡逻队员的对象。

SourcePh Pictur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