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新闻
3  4  
PDF 版
· 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今天开幕
· 每人20万元
· 乌鲁木齐群众自发慰问执勤武警官兵
· 云南姚安地震已致1人死亡
· “我们得到了最好的救治!”
· 新疆喀什欢迎媒体
按照相关法律程序
入境采访
· 坚决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
全力以赴打好维护新疆稳定这场硬仗
· 纪念宋任穷百年诞辰座谈会举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们得到了最好的救治!”
——乌鲁木齐医务工作者救助“7·5”事件受伤者纪实
  “我们得到了最好的救治!”记者在位于乌鲁木齐市区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采访时,在乌鲁木齐“7·5”事件中受伤的各族群众都这样对记者说。

  把最好的医生放在一线

  走进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二楼住院区,记者看到护士站的墙上用醒目的绿色行楷字书写着“以患者为关注焦点”,十几名护士正在登记刚刚给患者测得的体温、血压、脉搏等生理指标。

  在护士站后面的会诊室里,9名医生正在讨论受伤群众的治疗方案。事件发生当晚,这家医院救治了被暴徒打伤的无辜群众近140人。

  “护士的帽子上都有一道蓝条,她们都是各科室、各病区的护士长,被临时抽调到这里一对一地护理伤员。医院抽调了外科和骨科全部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主治医生。”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党办主任孙强说,“很多医生已连续几十个小时奋战在一线。”

  位于中医医院九楼的神经外科病房有29名脑部受伤群众,二楼的骨科病区也收治了一些伤员,另有7名重伤员住在ICU(重症监护室)。

  “当时真是手忙脚乱,一个伤员还没有下手术台,另一个伤员就送了进来。”神经外科副主任林琳说。

  事件发生后,病房很快满员,医院紧急在走廊安排了十几张临时病床,并将九楼的健身房改成临时病房,安置了17名伤员。

  走进二楼的2号病房,记者看到骨一科副主任医师陈平波正在给3床的艾山江换药。25岁的艾山江是喀什人,被暴徒打伤后,被群众送到这里,头部缝了5针。

  陈平波解开艾山江头上的护网,小心翼翼地掀开纱布。艾山江的嘴里发出了“咝”的一声,声音虽小,但陈平波立刻停了下来。然后,他用镊子夹着一块浸着碘酒的药棉,在纱布和头皮粘连处轻按了几下,待粘连的结痂被浸湿后,缓缓取下纱布并用药水仔细清洗艾山江的伤口。

  “紧不紧?”给艾山江重新戴上护网后,陈平波关切地问。艾山江摇摇头,眼里充满感激。

  艾山江告诉记者:“医生每天来看我四五次,护士来得更勤,他们待我像亲人一样。”

  28岁的吾布力住在中医医院的骨科病房。在他的床头柜上,记者看到一张“中医医院清真餐厅订餐表”。表上详细地列出了当天餐厅提供的饭菜品种,早餐有玉米粥、大米粥和奶茶,小菜有皮辣红(一种用洋葱、尖椒和西红杮拌的凉菜)、凉拌土豆丝和水煮花生,主食有馒头、花卷、小油饼和发糕。午餐的热菜有大盘鸡、烧鱼块、酸辣土豆丝和素炒白菜粉条,主食除了馒头、米饭,还有拉条子、炒面片和各种拌面。

  护理部主任王乐告诉记者,这些伤员的一日三餐以及全部医药费用“一律不用他们自己负担”。

  护士长秦泽红说,经过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全力救治,目前病人情况稳定,生命体征正常。医院对伤员的救治也从抢救期过渡到了日常救治期。

  及时进行心理抚慰和情绪疏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为伤员提供医疗救治外,医院已经开始安排心理医生对伤员进行心理抚慰和情绪疏导。

  从福建来乌鲁木齐做生意的张荣青头部严重受伤,3天过去了,他脸部依然红肿,眼睛几乎睁不开。他告诉记者,医护人员的关爱让他深受感动。“每次来看我的时候,他们都要跟我聊上一会儿,给我很多鼓励。出院后我还要在这儿待下去,把生意做得更大。”他说。

  孟新珍是位于乌鲁木齐的解放军第23医院兰州军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5日晚当大量的伤员被送来时,孟新珍和同事们敏感地意识到,这些人的心理肯定也受到了严重伤害,需要及时对他们实施心理干预。

  这场救治是从“沉默”开始的。“伤员刚送来的时候,为了让他们情绪稳定、配合治疗,医生们都不会询问他们受伤时的情景。”孟新珍说。

  “这样一群遭受重大创伤、惊魂未定的伤者,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孟新珍说,“为了让伤员感到安全,医院加强了巡逻和安保工作,三餐及时供应,加大查房密度,这些措施都让伤员们对医生产生了信任,多数伤员的恐惧情绪逐渐缓解。”

  在随后的一两天里,孟新珍和她的同事开始走进病房,聆听伤员们的倾诉。孟新珍说,尽管这对伤员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讲出来,哭过了,他们的情绪大都会逐步平稳下来。

  病房里没有隔阂只有爱

  “我们医院是多民族团体,平时大家好得就像一家人一样。”人民医院腹部创伤外科主任多鲁坤说,现在医院收治的病人也是各个民族都有,“大家互相照顾,相互关爱,没有隔阂,只有爱。很多场景让我们医生也深受感动。”

  住在中医医院骨科病房的阿不力米提是乌鲁木齐五月花餐厅的服务员,5日当晚被暴徒打伤。记者见到他时,他的同事吐尔洪刚好给他送来一盘杏和几个油桃。这是这家餐厅专门送来慰问“7·5”事件中受伤的各族群众和医护人员的。

  与阿不力米提相隔不远的一间病房里,住着来自喀什的20岁的努尔买买提。记者走进病房时,他正在和爸爸吾布尔·依米看电视里关于“7·5”事件的最新报道。

  “看到乌鲁木齐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都恢复了正常,我的心情平静下来了。”吾布尔·依米老人说,“不幸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各族群众都要从不幸中学会宽容,相互谅解。和谐美好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新华社记者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10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新闻 00003 “我们得到了最好的救治!” 2009-7-11 48256F32002924A6482575EF004D11F1[A1-新华社记者≈B1-郭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