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从孤寡老人到弟子八百
· 父子三人同堂高考
· 4年手抄四大名著
· 96岁大爷成“最牛营业员”
· 13岁少女发明救援服
· “90后”的戒网日记
· 传达室梅大爷
成预备党员了
· 我们心都连着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办了28年免费书画培训班
从孤寡老人到弟子八百
■本报记者 陈洪标 蒋 勇 报道组 徐猛挺
  这段时间,是89岁的徐德林最有盼头的时候。每年这个时候暑假到了,许多人像过年回家的孩子一样,来到老人徐德林的家里,参加老人坚持了28年的免费书画培训班。

  老人说,从上个月26日开始,想来学画的电话又多起来了。

  收学徒办免费“私塾”

  1981年,在溪口镇亭下湖中学当美术教师的徐德林,退休后,回到老家康岭村。第二年,这位当年有过黄埔军校教官等丰富经历的老人,政策上给予了离休干部的待遇。

  孤单一人的徐德林,因为有了这个待遇,在村里算是比较有钱的老人了。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却激发起了徐德林的一个想法,他要办一个免费的“私塾”,把课堂从学校搬到家里,村里谁家有孩子想学书画的,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跑到他家里来,他教他们。

  看着孩子们画画、写字,徐德林心里特别高兴。到了放暑假,徐德林干脆就在家里办起了一个免费书画培训班。

  这个免费“私塾”,真是免费到家了,不仅授课不收分文,而且笔墨纸砚、颜料油彩全部免费供应。学徒的书画作品,也由他出钱拿去装裱。学徒家里路远的,还给提供食宿,家里经济有困难的,平时老人都会塞给他们一点车费,还发给生活补贴。

  老人集教员、管理员、采购员、炊事员、服务员于一身,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老人授课时,既是老师又是模特,他最拿手的造型,是扮张飞,他用一根捏在手里很沉的,茶杯口粗细的木头,当作张飞的大刀,摆出张飞一手捋须、一手提刀的一招一式,嘴里还有几句气拔山河的唱腔。如此可爱又很有一股认真劲的师傅,徒弟们没有一点距离感,喜欢得不得了。

  老人对学徒的疼爱,连他们的父母都很感动,也很放心。

  老人让学徒睡楼上的床,自己在楼下睡钢丝床,白天拆,晚上搭。夏天蚊子多,自己点蚊香,学徒却有蚊帐。天热,学徒用电风扇,他却靠摇蒲扇。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休息,大家就抢着给师傅做事。那样的气氛胜似一个大家庭。

  培训班就这样很快传开了,附近村庄的孩子一下子来了30多个,家里只有一间不到三十平方米房子,地方太小了,根本容不下。徐德林就把教室搬到邻村的一位学徒家里。从此,他风雨无阻,骑着他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天天往返于家“校”之间。

  老人的行为感动着村里的每一个人,所属的班溪社区居委会,一到暑假,就配合老人跟着忙碌,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免费“私塾”从没有间断过。老人的学徒中,有孩童,也有银发老人,有隔壁小孩,也有邻村母女。除了本地的,还有来自省内外的。很多是在奉化打工,或在宁波读书的,听说还有这样的老人,就慕名前来求学。从老人三大本登记的名册中,前后接受培训的学员,现在已经达800余名。

  爱给徒弟办画展

  2008年,三石村的陈姗瑶考上了浙江纺织学院。一次,同学到她家里玩,发现她家的堂前、里屋、房间里全是她自己画的书画,这些都是徐德林师傅给陈姗瑶办的书画家庭展,让同学既惊讶又羡慕。

  回到学校,大家知道陈姗瑶有这样一位师傅后,都不相信。去年12月31日,陈姗瑶就带着5个同学前来求证,结果一到师傅家,就不肯走了,在徐德林家里住了两个晚上。今年暑假,他们早预定好,正式拜师学艺,好好学学。

  为激发徒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徐德林有一套好办法。

  只要哪个学徒画到了20幅作品,他就把它们全拿去装裱起来,再敲锣打鼓地送到学徒的家里,不但要让村里的人知道谁家的娃娃会画很多东西,而且还说服学徒的父母,把这些书画全在家里挂起来,让原来的花里胡哨的美女画等年画统统让位。

  老人把这种办到学徒家里的画展称为家庭书画展。给外地的学徒,他也办,不过是到村委会、到外村、到学校里去办去展览。

  去年7月27日,在班溪小学礼堂举办的书画展是规模最大的,筹备近一年时间,老人一次就花了2万多元,一共展出了280多幅书画,前来参观人数有四五百人。大家看了书画展,都交口称赞,几乎不敢相信偏僻的乡村能创作出这样高水平的书画作品。

  学徒张夏波的父亲告诉记者:“我家客厅里挂着女儿装裱得十分精致的书画,不知凝结着徐老师多少的心血!可女儿学习书画这么多年,从没有花过家里一分钱。”

  现在,张夏波已经是畸山小学的美术教师了。

  在一叠叠学徒寄来的照片和信件中,有一封从日本寄来的,获得博士学位的学徒康孟珍在信中说:“我在法国、日本进行学习交流时,每次都给大家现场作画,让外国人赞叹不已,师傅,您的心愿和期望,我已经小小的实现了一下,您开心吧。”

  从小的家庭书画展到大的个人书画展,至今,徐德林为学徒共举办了60多场次。今年暑假,他还打算给温岭的一位徒弟办书画展,已经装裱好了20多幅作品。

  家徒四壁快乐满屋

  徐德林每月离休金有4000多元,这算得上一笔不小的收入。但老人家里却一贫如洗,甚至无钱看病。

  有人就劝他:“介大年纪,办培训班,把钱都搞没了,现在还要向人借,何苦啊?”

  “钱,我有,一天160块退休金,我这么大年纪了,要这么多钱干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把它用到有用的地方去,就行了。”不管对谁的劝,老人都这么说,就是向人家借钱救急也这么说。

  奉化班溪社区居委会主任夏洪福告诉我们,这么多年,老人把节省下来的钱全花在学徒身上,以至于自己生病拿不出钱来。

  2006年8月,徐德林要做疝气手术,3000多元钱的手术费也拿不出,最后不得不向别人借。患白内障多年,也舍不得花钱动手术,直到今年3月,视力模糊不能上课了,才去做了摘除手术。

  徐德林说要的就是现在这种生活,就像他内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一样,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

  老人看着电视里的新闻,北京学校让京戏进课堂,激动得热泪盈眶,这并不单单因为他自己喜欢唱京戏,在他眼里这是国家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新的信息。他这么多年,收学徒办培训班,不也是为了让村里的小孩喜欢传统文化吗?徐德林觉得自己的想法和国家的政策合拍了。这让他感到莫大的欣慰。

  徐德林觉得现在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幸福,也很快乐,就像他在“六一”儿童节,到5所小学里自导自演《济公》,带给别人的快乐一样,老少同台,全家欢乐。

  老人说,村里和镇里,早几年就让他和其他的孤寡老人一样,住到敬老院去,好有人照顾。他也早就答应了,就是舍不得这些孩子,拖了一年又一年。现在他已经把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当成了一种温暖的特殊“亲情”,就再也不想去敬老院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从孤寡老人到弟子八百 ■本报记者 陈洪标 蒋 勇 报道组 徐猛挺 2009-7-9 48256F32002924A6482575E3005263F8[A1-陈洪标≈B1-沈宇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