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文教科卫新闻·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永嘉3名大学生
实践“田野文化”
· 国家大剧院演出户外直播
· 政策利好,车市持续升温
· 大医精诚 情怀中医
· 温州开建
妇幼活动中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医精诚 情怀中医
——记我省首位“国医大师”何任教授

本报记者 肖国强
  何任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大家,现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6月19日,包括他在内的我国30名泰斗级中医大家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新中国首批“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何任教授是我省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人。

  悬壶济世

  作为一名声名远播的中医泰斗,何任教授在治疗时病、内科、妇科、肿瘤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70余年来,所救之人不计其数。

  一次,正值壮年的嘉兴病人沈某慕名找到了何任。沈某不幸患上了胆囊癌,病情已经向肝脏及腹腔转移,上海某大医院认为治疗已毫无意义,病人最多能活3个月。后经何老精心诊治,不到一年病灶即完全消失。如今病人早已康复,生活、工作一如常人。

  凭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何老还总结出了“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症治之”的治疗癌症十二字原则,使许多癌症患者延长了生命乃至完全康复。

  何任教授对治病始终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他总是说:“病人找你看病,就等于把他的生命完全交付给你。医生的任何一点轻率或自负,都有可能使病人付出痛苦乃至生命的代价。在这个问题上,容不得一点私心和粗心!”

  大医精诚

  行医多年,何老始终牢记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教诲。

  每逢周一周四门诊日,望九高龄的何老还是要查看病案,提前做好准备。医院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每天上午给他限号,但何老总是超号。他说,病人来一趟不容易,花了很多路费赶来看病,有的还要提早一个晚上在医院门口漏夜排队挂号,我能多看一个是一个。看病时,何老从不携带手机,也不许旁人高谈阔论,干扰视听。

  在开处方时,何老总是为病人着想,采用药效显著而价格较低廉的药。他说:“中医自古讲究‘验、便、廉’,还要注意安全。我们做医生的,既要治效明显,还要让病人少花钱。”

  情怀中医

  何老最为关心的就是祖国中医事业的发展。为了让中医发扬光大、薪火相传,他始终倾心中医教育事业,倾囊传授自己毕生所学,勤为中医鼓与呼。

  早在1947年,何老就在杭州创办了中国医学函授社,面向全国招收中医函授学员,他自编教材,亲自上课和临诊带教。新中国成立后,何老又先后担任杭州市中医学会主任委员、浙江中医进修学校校长、浙江中医学院院长(现浙江中医药大学前身)等职,全力培养各类中医人才。1993年,他还拿出自己的毕生积蓄成立了“何任中医基金会”,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

  新中国中医发展史上有两次著名的“十老上书”和“八老上书”,何任教授都是发起人之一。1984年,焦灼于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举步维艰,他与9位著名中医药专家,呈书国务院,力陈当时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制度缺陷,恳切希望中央能建立独立的中医药管理系统。此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1990年,他又与7位著名中医药专家再次上书中央,呼吁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职能。不久,在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不仅加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职能,还相继成立了省、市级中医药管理局。

  当看到党的十七大报告就中医发展提出“中西医并重”五个字时,何任教授异常激动,接连说了好几个“党中央了不起”。他说,国家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中西医并重”,尤其令人鼓舞。他说:“有了国家对中医中药的高度重视,有了全体中医药同行的更多努力和全社会的支持,中医药事业一定能一代代传承下去,造福人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经济新闻 00008 大医精诚 情怀中医 本报记者 肖国强 2009-7-6 48256F32002924A6482575E700421894[A1-肖国强≈B1-冯颖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