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消防战士勇闯火海
救下60余名房客
· 给电动车装上
“防盗身份证”
· 暑假,孩子们该去哪里游泳?
· “开心候车亭”
亮相京城街头
· 通村公路交通隐患谁来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书韵青瓷意恣然

  六月的色彩, 翠色缤纷。

  一走进丽水学院的“青瓷艺术馆”, 就被眼前琳琅满目的青瓷吸引。《书道千秋》、《迁想妙得》、《意象观念》等几个系列的作品犹如清风拂面,隽永精巧。剔透的青瓷上书法笔画清新俊逸,诗作佳句与瓷体和谐相融。书法元素与灰釉青瓷的完美结合,使青瓷的气质与韵味幽幽散发,沁人心脾。

  丽水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张建平背着手,微微欠身看着这些精美的瓷器,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因为这是他和他的科研创新团队创作的书画青瓷,是省部级课题“青瓷文化领域中书法装饰艺术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中国美术学院的陈淞贤教授这样评价张建平的作品:“字如玑珠,瓷似碧玉。珠联璧合,双艺生辉。”

  书韵入瓷

  张建平教授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丽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多年来一直潜心书法创作,在书法写作上颇有造诣,书作屡屡入选各种学术大展。谈到与青瓷的结缘,张建平教授眼睛里透出光芒。

  2007年,张建平教授带着艺术学院的老师们到瓷都景德镇参观。接待方邀请他在白瓷上进行书法创作,烧制后馈赠与他。张建平深受启发,做为一位土生土长的龙泉人,他的心里一直有着浓厚的青瓷情节。于是他产生了将“青瓷”和“书法”结合创作的想法,尝试将传统书法艺术与青瓷工艺相结合,突破传统的龙泉青瓷装饰,创造出独具新姿的书画青瓷。

  龙泉青瓷给世人的感觉,一直是瓷质细腻、釉色温润如玉、造型端庄典雅。2008年年初,张建平在龙泉设立专门的工作室,开始实践他的想法。以前,龙泉青瓷上也有粗糙的文字装饰,却没有书法艺术装饰。由于青瓷土坯脆弱,胎薄釉厚,用工笔刀在土坯上篆刻,用毛笔在土坯上书写后雕刻,都不易成功。“你要知道,当初我们可是屡烧屡败,屡败屡烧啊。” 回忆起当时的经历,张建平和他的助手们相视而笑。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张建平教授采用凸雕的装饰技法,融书法与釉色为一体,既避免了“玉存瑕疵”现象,又符合青瓷的厚釉工艺,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张建平逐渐掌握了用笔的力度和书法笔画的走势,并烧制出书法装饰的瓷作。他的作品在传承与仿古的基础上,在釉色与设计装饰上,都有许多新突破。

  现代青瓷釉下的装饰艺术,打破了传统龙泉青瓷色彩单一、形式单调的局面,使得青瓷意境更加多元。通过艺术设计,成功提高了青瓷艺术附加值。陈淑贤教授欣喜地指出,张建平敢于迈出传统青瓷单元表现的禁区,将中国的诗词、书法、雕刻、瓷艺等多种文化表现样式融会贯通,巧妙架构,这种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自然接轨的艺术探索精神是可贵的。

  气韵生动

  张建平教授身兼丽水学院龙泉青瓷研究院院长,同时也是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艺术顾问。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件作品,指着上面的书法娓娓道来:书韵青瓷并不是简单地在陶瓷上写字,而是书家凭借娴熟的技法和超拔的艺术审美能力,在陶胚中交替运用写、刻、雕、啄等多种技法,使书法艺术在陶瓷上立体化和三维化地最佳体现。书韵青瓷,是书法与青瓷两种艺术尽可能完美地融会与提升。在这里,青瓷装点了书法,使书法平添了圆浑厚实的立体韵味;同时,书法更是美化了青瓷,赋予青瓷以文化的气息与品格。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贴近书画青瓷,仿佛能听见它的呼吸声。遒劲飘逸的书法穿越了青瓷的灵魂,在缠绕,在翻腾,令人心生崇敬,却又想轻轻扶摸,感受在指尖的飞舞。张建平教授的青瓷书艺作品在设计和处理中,有意减弱了书法性,而加强了设计性。他说:“因为瓷具形体的局限性,有时候我也要改变自己平常的一些写法。瓷具是有生命的,书法也有生命。”他早就是一位深入探寻青瓷奥秘的艺术家。

  张建平教授从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的灵感,独创了“观念青瓷”。这些以瓷土为胎、施有青釉、高温烧制的奇石,或立或卧,形态各异,有的刻有名诗佳句,有的刻有山水竹石,别有佳趣。观念青瓷,使传统的青瓷变“器”为“艺”,从而改变了以往青瓷强调有用的中空造型和日用装饰性的工艺本质,是对青瓷艺术的现代文思与创新。他的这一创新成果已经申请专利。“观念青瓷”开创了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成为新的艺术探索的方向。

  张建平教授的大胆创新,获得了业界的肯定。作品《和》获浙江省中青年青瓷创新评比金奖,《奇观》、《洗》分获第五届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银奖、铜奖。2009年,他的作品《灰釉笔洗》在上海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在欣赏了张建平教授的青瓷作品之后,中国美院教授、史论家毛建波用了“惊艳”二字,感慨其“将古老的青瓷工艺与传统的书画艺术相嫁接,品位醇正,韵味悠长,丝丝入扣,相得益彰”。

  多元共生

  “青瓷不能光以釉色取胜,它的发展必须要由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张建平教授的话掷地有声。他说,当代青瓷艺术的创新、发展,只有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吸收其他艺术的内质与意蕴、吸收当今科学技术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才能为弘扬民族文化和艺术精神而展新貌,才能在当代艺术文化领域中立足与发展。

  据丽水学院艺术分院副院长吴越滨介绍,丽水学院成立专向研究小组,结合张建平以书法装饰龙泉青瓷的实践,研究青瓷文化领域中的书法装饰艺术创新,提升地方高校助推当地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在积极借鉴龙泉造瓷企业的工艺优势,同时也发挥自身在文化艺术方面的资源,提升青瓷艺术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水平,起到“引领”作用。一方面是向企业学习、借鉴,一方面是“引领”企业升级。龙泉松林瓷苑、龙泉君德瓷厂等企业采用了张建平的新工艺,新产品广受欢迎,原本只能卖五十元的一只瓷壶,现在能卖五百元以上。当地制瓷业重焕生机找到新的增长点,得益于这一全新的、人文化的青瓷。

  龙泉现在青瓷企业有130多家,年产值2亿多元。如此庞大的一个产业,转型升级正当时。探索书法装饰青瓷的形式和技艺,提升青瓷的文化内涵,将有利于浙江省瓷文化在我国重树旗帜;有利于提升青瓷品位、产品研发与科研技术突破,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建设浙江文化大省作贡献;有利于丽水学院主要的地方性院校探索特色教育模式,为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培养人才作贡献。

  张建平教授说,当初设立丽水学院龙泉青瓷研究院,就是想通过对传统龙泉青瓷艺术的研究,促进青瓷艺术的创新,拓展青瓷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在传统和创新中寻找平衡点,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培养应用型青瓷艺术人才,为发展龙泉青瓷和地方经济作出贡献。张建平指着他身边的吴小萍、吴新伟、陈贤生、杨吴伟等老师说:“我们这么多优秀的老师,都在为了这一目标而努力。”

  丽水学院毕业生陶怡、马兰英在龙泉开设的陶马青瓷工作室,现在在青瓷界已经小有名气;今年,工艺美术陶艺方向的本科即将开始招生。张建平教授笑着说:“窑一口一口地烧,路一步一步地走。龙泉青瓷,大有可为。”□ 江孟飞

  张建平教授在进行书韵青瓷创作

  浙江教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2009-7-6 浙江日报000072009-07-0600021;浙江日报000072009-07-0600022;浙江日报000072009-07-0600023;浙江日报000072009-07-0600024;浙江日报000072009-07-0600025;浙江日报000072009-07-06000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