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新昌农民争创星级村
· 宁波老小区装上智能水泵
· 奇伟瑰丽中国馆
· 我省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回杭
· 平湖服装业新增近万岗位
· 天路通向世界屋脊
· 开辟文化新时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和穿越冻土里程最多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天路通向世界屋脊
本报记者 袁 艳 阮蓓茜 通讯员 赵力伟
  历史档案: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至此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和穿越冻土里程最多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标志着西藏正式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标志着我国铁路筑路技术的飞跃,也标志着我国所有省区市全部通上铁路。

  翻越昆仑山,穿越唐古拉,在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世界屋脊”上,一条钢铁巨龙腾跃而起,堪与长城媲美。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伴着一曲《天路》,日前,记者在青海西宁登上开往西藏拉萨的T27次列车,感受这条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被誉为穿越“世界屋脊”的世纪天路。

  她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

  伴随着滚滚车轮,2006年7月1日,巍巍昆仑,茫茫雪山与世人共同见证历史性的伟大时刻——凝集中华民族激情和梦想的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这不仅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穿越冻土里程最多的高原铁路,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在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中国创下了一项又一项“世界之最”。

  “一定要把铁路修上青藏高原!”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心愿。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一直惦记着青藏铁路的建设,全国各族人民一直牵挂着这条铺向“世界屋脊”的天路。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着手进行青藏铁路的勘测设计工作。

  1956年,修建西宁至拉萨的青藏铁路,摆上国家铁路建设议程。

  1958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开工建设。1979年西格段铺通,1984年正式投入运营。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作出修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重大决策,提出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

  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格尔木至拉萨段。

  ……

  直至全线建成通车,青藏铁路建设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路程。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创造的世界奇迹。”青藏铁路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其中,格尔木至拉萨段长1142公里,成功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途经海拔4000米以上的区段有960公里,穿过连续多年冻土区地段550余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的最高点海拔5072米,比此前世界海拔最高的秘鲁铁路最高点4817米还要高出255米。

  从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线所经地区大部分属于生命禁区和无人区,建设环境恶劣程度可想而知。为了青藏铁路早日通车,10多万建设大军,1800多个日日夜夜,五载炎夏寒冬,战缺氧,斗冻土,保环境,以惊人毅力和勇气,挑战极限,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雪域高原上筑起了丰碑。

  她为古老的青藏高原注入活力

  随着铁路通上青藏高原,西藏与外界交流沟通的窗口进一步打开了,全国各族儿女的心儿贴得更紧了。

  T27次列车上坐满了藏族群众、公务出差人员以及慕名而来的世界各地游客。来自张家口的宋女士这次特意请了年休假坐火车到西藏旅游。“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这条‘天路’而自豪,这是咱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青藏铁路还没有全线开通时,我就非常关注它的建设情况,这条路凝结了几代铁路建设者的心血,”她笑着说,“我一直向往坐着进藏列车亲身感受一下青藏铁路,看看圣洁美丽的西藏,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

  一旁的魏先生是青海西宁的商人,经常要到西藏那曲跑生意。他告诉记者,以前从西宁到那曲至少要坐30多个小时的汽车,青藏铁路通车后,20来个小时就可以到,列车既安全快捷又舒适,极大方便了青藏地区百姓的出行。

  “这是世界上最高的铁路,举世瞩目。中国人了不起,青藏铁路了不起。”谈起青藏铁路,来自芬兰的旅客海妮也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大家的话语,让人感受到青藏铁路在大家心目中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位置。千百年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藏族同胞延续着“人背畜驮”的原始交通方式,对于外界,西藏几乎是封闭的。青藏铁路无疑是青藏地区与外界加强联系的交通大动脉,更是青藏人民与内地人民紧紧相连的 “血脉”。

  T27次列车副列车长范鹏程望着窗外,感叹这3年来铁路沿线农牧区面貌和藏族农牧民生活的日新月异。青藏铁路的通车大大缩短了雪域高原与内地的“距离”,这个距离不仅是空间上的,更是心理上的,藏族群众与内地群众拉近了联系,增强了亲近感。

  她是青藏地区人民走向小康的致富路

  青藏铁路的建成,开启了铁路运输穿越“世界屋脊”的历史,也打开了雪域高原走向繁荣发展的“幸福天路”。

  铁路延伸到西藏,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让古老的高原更加开放,更加生机勃勃。青藏铁路运营3年来,共运送旅客830多万人次,货物6221万吨,为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统计数据显示,2007、2008两年,西藏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4%和10.1%。

  通过铁路从内地运入西藏的大量价廉质优的生活必需品和耐用消费品,大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减少了当地居民的消费支出。同时,一批批西藏特色农产品通过青藏铁路,纷纷抢滩内地市场,促进了青藏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青藏铁路通车后更是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进藏旅游,使西藏的旅游、餐饮、零售等第三产业得到空前发展,祖祖辈辈以传统农牧业为生的农牧民们转变观念,开始兴办运输公司、开旅馆,一条以青藏铁路为中轴线的高原经济带逐步形成。

  藏族青年平措坚参是一名导游,还经营着一间餐厅。因为看好青藏铁路带来的商机和活力,小伙子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西藏自主创业。他深有感触地说:“青藏铁路造福了我们,现在大家生活物资丰富了,收入高了,就业机会多了,这是一条青藏地区人民的致富路。”

  青藏铁路已经成为青藏各族人民心目中名副其实的经济线、团结线、生态线、幸福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天路通向世界屋脊 本报记者 袁 艳 阮蓓茜 通讯员 赵力伟 2009-7-5 48256F32002924A6482575E7004559A1[A1-袁艳≈A1-阮蓓茜≈A5-赵力伟≈B1-李应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