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数字化的音乐
大势所趋
· 《天下大观》
观天下
· 数字音乐播放器
简易指南
· 最佳影片提名数增加
· 浙版孙悟空
曾是《霸王别姬》小石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7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用做大片的手法做小片
《天下大观》
观天下

■王 蛛
  周一至周五晚,在央视一套观众现在可以看到一个全新栏目《天下大观》。这个节目从开播起便受到了广大观众以及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天下大观》是一档人文地理纪录片,时长8分钟,定位于探索历史、文化、自然及生命奥秘,讲述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提出对人们一般观念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记录一种罕见而独特的人类生存状态,通过短小精悍的体裁,配以具有震撼力的画面,展现中华大地上的山川河流、动物植物、历史变迁、人文生态。

  尽管每期节目的时长仅有短短的8分钟,然而《天下大观》创下的高收视率却令人称奇。据统计,《天下大观》开播第一周的平均收视率达到1.32%,第二周攀升至1.77%,其中《锁蛇人》的单集收视率更是高达2.15%。每集仅有8分钟的纪录片为何能如此受观众追捧呢?

  一次讲一个故事

  《天下大观》节目时长虽然很短,但是在节目制作上,主创团队却一直秉承着“用做大片的手法做小片”的原则。

  制片人梁仁红介绍:“故事性是《天下大观》的第一要义,而知识性与趣味性则是每集节目的必备元素。实际上,除去每集节目的片头片尾,真正留给编导们展示的时间只剩下7分多钟,就是这7分多钟的节目,我们也要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纪录片开篇、悬念、转折、揭秘等元素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编导们在制作每一期节目的时候,必须把节目的主题单一化,只能够表现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所有的素材都是为了表现这一主题。

  对梁仁红的这个说法,编导魏少波用自己的一次实际拍摄经历,给予了更充分的解释。以《王陵疑云》这集节目为例,节目从现代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的挖掘过程人手,在这座古墓中,有无数值得关注的文物珍宝,每一件文物都足以向观众做非常细致的展示。更不寻常的是,在这个墓中,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汉代的兵马俑。

  “起初刚刚拿到这个选题的时候,我心里想的就是‘没办法’,”魏少波说,“对于探秘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来讲,需要展示的元素太多,这类片子时长多半都在30到45分钟,有的甚至能够做成多集的系列节目,但是我却只有7分多钟。”

  为了拍好这部片子,魏少波在砍掉所有的枝枝蔓蔓后,抓到了节目的核心——墓主的死亡经历。所有的素材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穿插介绍了墓主的身份、命运以及当时的社会制度等等。对于其中琳琅满目的珍贵文物,魏少波只能是有选择性地展示了其中的几件,如观众所熟悉的金缕玉衣以及各种玉器。

  艰难的拍摄

  对于编导来说,除了素材的取舍让他们非常棘手之外,拍摄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给他们造成的困扰也让他们非常头疼。

  编导怀沙说,为了拍摄海龟产卵的过程,摄制组的成员曾经在沙滩上匍匐着静候了整整7个夜晚。海龟上岸后的警惕性非常高,摄制组起初对此并不十分了解,以至于在头一天看见海龟上岸后,大家都十分激动,尽管他们已经竭力控制自己的声音、动作,却还是吓跑了海龟。

  总结了经验教训后,他们第二天夜里又来到沙滩上,借着月色匍匐在沙滩上,一动不动。可是海龟却没有因此放松警惕,在接下来的5天里,它始终是上岸转一圈就又回到海里。夜里等,白天还要坐船出海拍摄海龟在水里的状态,怀沙坦言那段时间真是非常辛苦,幸亏到了第七天,海龟上岸“侦查”一番之后,终于放心地产卵了,早有准备的编导们抓紧时间将这个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

  《锁蛇人》是《天下大观》自5月1日开播以来单集收视率最高的一期节目。编导霍明介绍,为了探索锁蛇的奥秘,摄制组走进了湖南湘西死亡谷。死亡谷中交通不便,当地的向导带着摄制组坐了3个小时的船才走到谷边,倘若被毒蛇所伤,根本无法得到及时的医治。

  路上向导扬起手中的砍刀跟霍明开玩笑说:“如果被蛇咬了,就用这把刀把伤到的地方砍下来再求救吧。”尽管是句玩笑,可是霍明深知在这种条件下,万一发生意外,这或许是唯一的方法。

  死亡谷中最常见的毒蛇是蝰蛇,由于它经常静止不动,当地人称其为“懒蛇”。尽管懒,蝰蛇在发动攻击的时候却十分狡猾,没有经验的人碰到它根本无法躲避。摄制组在上山的路上,向导拿着手杖沿路敲打,突然,只见他手杖一扬,一条隐藏在枯叶中的蝰蛇便飞向半空。摄像连忙开机,却只记录下蝰蛇在半空中的画面,尽管有些遗憾,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还是让霍明非常难忘。

  粉丝开始集聚

  《天下大观》开播的时间并不长,却已经培养出了一批忠实观众。一位来自湖北的姓李的观众说,由于《天下大观》每天的播出时间都在一套的电视剧和晚间新闻的中间,这个时段的广告量非常大,为了不错过节目的精彩画面,以至于他每天都要在电视机前反复收看广告。“好在节目的精彩让我觉得这种等待非常值得。”

  沈阳观众周先生表示,《天下大观》日前播出的《追踪大熊猫》、《生死中华鲟》等节目,他每集不落地收看了。周先生认为,纪录片的编导非常不容易,特别是拍摄野生动物,它们并不会配合人类的拍摄,受惊吓的时候会飞快地逃跑,能够找到这些动物,将它们的一举一动用镜头记录下来,需要编导们花费太多的耐心。

  “我认为每集节目的每个画面都是非常珍贵的,在制作过程中加入的一些包装手法也弥补了许多拍摄中的不足,让节目整体更丰富,更好看。希望栏目组能够不定期推出节目光盘,方便让我们这些纪录片爱好者收藏。”

  相比国外纪录片每集30至45分钟的固定播出时间、播出时段,《天下大观》所拥有的这短短的7分多钟起初叫人不免有些愕然。然而,就是这个被业内人士笑称为“广告时间比节目时间还要长”的10分钟里,《天下大观》却用纪录片的独特魅力征服了无数观众。实际上,央视的《百科探秘》、《探索·发现》、《见证》等许多栏目长期以来一直拥有较高的收视率。

  《天下大观》的成功宛如一股清泉,让我们欣喜地看到观众们对这些展现性、探索性节目的喜爱与肯定。由此可见,电视观众并非一味只求娱乐,关键是电视从业者要在浮躁的社会中有一颗冷静的心,抛名舍利,经得住寂寞,为观众制作一批有文化、有深度,长知识、拓视野的荧屏精品,《天下大观》的成功就是—个最好的明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天下大观》
观天下
2009-7-3 48256F32002924A6482575E5000E197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