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非遗”传承人校园授艺被争抢
· 新会员金庸有望出任
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 宁波一高校
奖励浙沪考生
· 端起相机拍书画
· 艺术精品价格一直上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口技、剪纸、面塑………宁波江北区有不少“非遗小粉丝”
“非遗”传承人校园授艺被争抢
  本报讯 (记者 陈醉 江北区报道组 吴红波) “像树叶、动物等纹理多,可以把纸片折成30度角来剪……”在宁波江北区洪塘中学的课堂上,白发苍苍的周佩珍老人演示着折纸的各种技巧。虽然她讲课不太流利,手中的剪刀却很熟练地游走纸间,不一会,活生生的放牛娃就出现在学生面前。

  作为剪纸技艺传承人,周佩珍老人是江北区21位“非遗老师”中的一位,每周要去8个学校上十多节“非遗传承课”。

  “要让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后继有人!”江北区文化馆相关人员调查发现,该区73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年龄最小的也已经60岁,人亡艺息的憾事时有发生。一次,他们了解到庄桥街道有位独特的伞技艺人,表演时穿厚重京剧服装,杂耍的是骨架伞,完全不同于平常的伞技表演。正当工作人员准备用音像设备记录时,老艺人不幸去世,独门绝技也随之消逝。

  “只有打破以前家族式或单一的传承模式,才能更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北区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合力在正规学校教育中开设“非遗绿色通道”,每周至少安排一堂非遗传承课。目前,面塑、木雕、口技、骨木镶嵌、根雕等21个适合学生学习的项目,成为首批进入校园的非遗课程。另外,根据老艺人口授和操作,图配文的“非遗”详解教材也开始编写。

  学校、学生都很喜欢上这样的课,出现了“争抢”老艺人的局面。“邵爷爷,你什么时候再来给我们上课?”每次给孩子们上完风筝制作课,邵国强都会被孩子们追着问。分身无术的他,每次只能用抽签决定去哪个学校。江北中心小学申报邀请8位老艺人,只抢到了抖空竹一个项目。

  “‘非遗’课程带着孩子去思考。”一位家长深有感触。他的儿子小明一直不喜欢独立思考,成绩平平。上了第一堂面塑课后,孩子非常感兴趣,在家捏面人后看着白花花的面人,他灵机一动,拿水彩笔为之上色效果不大好,反复试验又找到煮蔬菜汁上色的方法。“尽管家里被弄得一塌糊涂,但我依然很开心,因为孩子爱动脑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家长表示。在老师和家长看来,“非遗”进课堂是很好的辅助教育。

  最让老艺人们开心的是,学校里发现不少“苗子”。洪塘中学把脱颖而出的学生集中到“非遗传承社团”,培养一批“铁杆”学生传承人。“说不定还能找个从娃娃培养起来呢。”剪纸艺人周佩珍笑着说。得到孩子的启发,老人觉得自己的剪纸作品更“时髦”了:“比如,我已经开始剪些卡通人物、漫画形象等等,孩子们也更容易接受。”

  

  图为面塑老艺人丁逸儿正在教宁愉幼儿园的孩子捏面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非遗”传承人校园授艺被争抢 2009-6-30 48256F32002924A6482575E400292915[A2-陈醉≈B1-周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