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求知求富 亦乐亦美
· 宁海传统产业
转投绿色能源
· 让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 烈日下的空中“舞蹈”
· 村民喜与忧
点滴在心头
· “我替大家投了神圣一票”
· 武汉查处官商勾结丑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求知求富 亦乐亦美
——台州市黄岩区农民学习会馆纪事

本报记者 应建勇 洪 卫 黄岩报道组 喻鸿彪
  6月24日晚,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繁荣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一项决议:投资80万元,新建一幢能同时容纳近两百人上课的教学大楼。

  事出有因。自今年3月繁荣村成立黄岩第一家农民学习会馆以来,已举办中医养生、番茄种植、舞蹈培训等十几场讲座,场场爆满。“隔壁村的人也跑来听课,靠村里仓库改造的会馆只能坐下50人,根本不够用。”村党总支书记郑兴池说到学习会馆的闹猛场景,眉飞色舞。

  听讲座、学技术、开眼界、知礼仪、懂养生……在黄岩,农民学习会馆眼下已成为农民务农、务工之余求知、求富、求乐、求美的好去处。3月至今,全区已创建农民学习会馆51家,家家红火,广受欢迎。

  且耕且读

  ——为农民量身定制的乡野学堂

  对繁荣村的大学生“村官”徐贝来说,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每个月她总要为农民学习会馆开课的事额外忙上两三回。

  这不,这两天,她又忙开了。再过一个星期,会馆又要请老师来讲课了,这几天,她得赶紧把培训征求意见表发放到全村400多户农户家中,征求村民意见后,决定开课内容。

  “开课的原则,就是农民最想听什么,就讲什么。”徐贝指着调查表告诉记者,培训内容共有政治类、文体类、科技类、养生保健类、小学生暑期辅导类等6大项,每个大项下面又分许多小项,“起码要有50户以上人家打钩的项目才能开课。”

  确定上课内容后,徐贝会马上打电话给区委宣传部,请工作人员落实授课老师。农民学习会馆创建工作由宣传部牵头,师资也由他们负责。区委宣传部将科技、农口、卫生、宣传文化等系统的师资整合在一起,组建了讲师团,在全区范围内统一调配。为帮助农民群众更好开展学习,他们还请来一批种植养殖大户、农村致富能手,让农民老师上台讲课。

  除了按农民所需开设课程,学习会馆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功能颇丰。原有的基层文化俱乐部、成人文化技校、人口计生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基层党校等全都被整合进会馆,农民到会馆就好比是逛超市,可以听课,也可以打球,可以看书,也可以上网、听音乐……

  “会馆,顾名思义它应该是轻松的、自在的。”台州市委常委、黄岩区委书记黄志平对农民学习会馆有着独到的见解,“会馆是农民的精神家园,我们通过这个平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农民朋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思想、新意识,学习新技术,倡导新风尚。”

  求知求富

  ——让农民感受知识带来财富的喜悦

  黄岩是远近闻名的蜜橘之乡,进入盛夏,正逢蜜橘初果期,很易受虫害侵袭。6月20日上午,澄江街道桥头王村农民学习会馆开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请林业专家为当地橘农在橘园里现场上课,讲授夏季虫害防治和果树改良知识。

  承包了8亩橘园的彭小林早早便来到现场,两个月前,在学习会馆授课老师的指导下,桥头王村成立了柑橘统防统治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彭小林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往年,自己除虫,每亩橘园光农药费就要花520元以上,今年包给合作社后,花费不到400元。

  一堂课不过一两个小时,但它却让农民真切感受到了知识带来财富的喜悦。种了30多年番茄的杨崇富是黄岩出了名的“番茄大王”,亩均效益超过2万元,前不久他被聘为会馆老师,带动了一批农户种植番茄。

  记者在院桥镇浦口洋村见到钱岳满时,这位从黄岩西部山区搬迁下山的农民正在番茄地里埋设管子,准备搭设大棚。苦于致富无门的他,前不久听课后,和其他6位村民筹资65万元,承包了60亩地,跟着杨崇富一起种番茄。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农民学习会馆不仅教农民种养殖技术,眼下,它还成了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的平台。江口街道下闸村位于黄岩开发区内,几天前,村学习会馆已联系了开发区内有招工意向的大杰工艺品公司、百得塑业公司等企业,准备请企业技术人员来上课,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符合条件的届时可到工厂上班。

  亦乐亦美

  ——农民在“种文化”中感知快乐、美化心灵

  要问黄岩农村眼下最热的是什么?答案是:排舞。每当夜幕降临,村头空地上、操场边,一只录音机、一群练舞的人,随处可见跳排舞的村民。

  院桥镇繁荣村74岁的戴荷女老太太就是一个“狂热”的排舞爱好者。“以前天天打麻将,现在只要不下雨,天天都跳排舞,我每天吃好晚饭第一个到村广场,跳两个小时回家洗澡睡觉,两个月下来,连血压都稳定了呢。”戴荷女说,自从办了学习会馆,村民们的生活可丰富了,跳舞、敲鼓、打球、唱戏、下棋……花样可多了,既充实又健身,乐在其中。

  学习会馆越开越多,说学逗唱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不少村、街道为此还自发搞起了擂台赛。前不久,南城街道和江口街道联合办了一场乡村大擂台,各个村子的表演队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学习会馆还在农村“种”下了文化的种子。江口街道下闸村78岁的洪仲林和75岁的老伴阮竹青以前在越剧团工作,两个月前,他们自告奋勇免费当起了学习会馆的越剧老师,如今,学员已经发展到30多人,前不久,他们还成立了越剧团,添置了戏服、道具,时常到周边乡镇去演出呢。

  在给农民带来知识、快乐、健康的同时,学习会馆还带来了文明的乡风。会馆开展各种活动,吸引了大批村民,赌博等不良风气逐渐减少,村民们常一起到会馆坐坐,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求知求富 亦乐亦美 本报记者 应建勇 洪 卫 黄岩报道组 喻鸿彪 2009-6-28 48256F32002924A6482575C9000BBB71[A1-应建勇≈A2-洪卫≈B1-李应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