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求知求富 亦乐亦美
· 宁海传统产业
转投绿色能源
· 让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 烈日下的空中“舞蹈”
· 村民喜与忧
点滴在心头
· “我替大家投了神圣一票”
· 武汉查处官商勾结丑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我省种棉能手罗祥根、织布工人张杏花、村支书陈双田等代表进京与会——
“我替大家投了神圣一票”
本报记者 袁 艳 慈溪市报道组 孙云东
  历史档案:1954年9月15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由全国人民选举产生的1226名代表首次代表全国人民履行使命。

  通过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审议并批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今天,我们寻找那段日子的亲历者、见证人,翻开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

  “罗老,您还记得当年出席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情形吗?”

  “哪能不记得?我这辈子都记得,1954年9月15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开幕。”

  ……

  谈起当年参会的情形,如今在慈溪观海卫镇安度晚年、年近九十高龄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罗祥根如数家珍。罗祥根曾是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人大代表。

  1953年夏至1954年春,浙江开展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民主选举,全省人民依法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4年8月召开的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了35名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五洞闸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有“种棉大王”之称的罗祥根和浙江麻纺织厂织布工人张杏花、金华汤溪村党支部书记陈双田等3位工农业战线的代表与陈叔通、竺可桢、马寅初等浙江籍知名人士代表成为我省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代表。

  “要不是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一个普通农民不可能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代表广大人民去讨论国家大事,选举国家领导人。”罗老出生在慈溪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就开始务农种棉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感慨地说:“在旧社会,我们劳苦大众饱受剥削压迫,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吃不饱、穿不暖,更别提自由和权利了。是中国共产党让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做主人。”

  说起往事,罗老的思绪回到了55年前。1954年8月30日,在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动身到上海,在上海停留一天后,浙江代表和华东区各省的代表一起坐专列前往北京。“我是第一次去首都。一路上,大家都十分兴奋。9月3日早上,我们到了北京,”他说,“会议开幕前几天,我们都在认真讨论宪法草案等法规草案。”

  罗老说,开会期间,最令他难忘的是3个日子。第一个日子是9月20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通过的日子。“我一拿到投票证,就毫不迟疑地在上面划了个圈,表示同意。一想到这是一部维护全国人民利益的宪法,心里多高兴呀。计票后,执行主席宣布投同意票数和到会代表人数相等,一致通过宪法,全体代表热烈鼓掌,都为这部人民的宪法而欢呼,记得当时会场里掌声响了很久很久。”

  第二个日子是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日子。“那天,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无记名投票,一致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然后还选举了其他几位国家领导人。大家情绪都很高昂,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回忆起当时激动人心的场景,罗老眼眶有些湿润了,“这可是我们中国老百姓头一回选出自己的领导人啊。”

  第三个日子则是罗老在大会期间,上主席台发言的那一天。“我发言的内容是结合我们五洞闸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做法,谈农业集体化改造。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坐在发言席的后面,我既紧张又激动,” 罗祥根老人风趣地说,“我的普通话不准,说的是‘宁波普通话’,20分钟的发言我可是尽量卷起舌头来说的。”罗老从小没上过学,在农业社里边工作边学习,这份发言材料是他好不容易写成的,还专门请人作了修改。

  罗老告诉记者,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经建立了代表提建议的机制。当时,代表书面提交的建议称为“提案”。这个做法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人大代表们通过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等形式建言献策、履行职能。

  “全国人民对那次会议都十分期待。我有幸成为我省出席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仅有的两名随团工作人员之一,见证了那次受到举国关注的会议。”79岁的省人大常委会原委员、副秘书长刘新是时任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后任浙江省省长沙文汉的秘书。

  刘老清晰地记得,浙江代表团的35位代表在全国政协礼堂会议室讨论宪法、讨论国家经济建设,气氛十分热烈,大家都为能参与决策国家大事而感到光荣。

  最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宪法通过的那天,浙江代表团成员个个都很激动,特别是来自基层的工人、农民代表。9月20日晚上,陈双田特地找到他,请他代笔给金华汤溪的乡亲们写一封信,向大家报个喜。刘新笑着说:“他再三叮嘱要写上‘保证老百姓当家作主的宪法通过了,我替大家投了神圣的一票’。”当天,张杏花也给自己爱人的厂里打去电话,向爱人及其工友传达宪法全票通过的好消息。

  弹指一挥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55个年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历经11届,我省累计选举产生935位全国人大代表。这些年,全国人大代表结构不断优化,代表构成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比例提高了。我省的92名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基层代表约占了20%。

  曾在省人大机关工作了18年的刘新深有感触地说:“实践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真正保证了全体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我替大家投了神圣一票” 本报记者 袁 艳 慈溪市报道组 孙云东 2009-6-28 48256F32002924A6482575DA0024F541[A1-袁艳≈A5-孙云东≈B1-李应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