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从6月22日开始,一股热浪席卷我国北方十多个省区市,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宁夏、北京、天津等高温警报不断,且级别不断升高。中央气象台将预警级别提升到高温橙色警报(仅次于最高等级的红色警报)。25日中午,高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场由“非典型”梅雨天气引起的大范围持续高温,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高温经济”也随之应运而生。
热浪席卷半个中国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次高温天气的中心位于华北的中南部到黄淮一带,也就是在华北平原。北京、天津还有河北、山东、河南一带温度最高。
监测显示,24日,北京最高气温为39.6摄氏度,创下58年来同期最热的纪录;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等地24日的高温天气已经超过了40摄氏度,接近历史极值。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25日,高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国有17个省区市出现高温。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局地温度达40摄氏度,河南安阳更是达到43摄氏度,突破了历史极值。
“非典型”梅雨是诱因
北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高温天气?何立富解释说,这种情况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非典型”梅雨天气有关。
何立富说,近一周以来,我国南方的降雨主要出现在江南华南;而北方地区则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受偏北气流控制,北方大部分地区基本以晴热天气为主,太阳辐射增强,蒸发作用加大,导致近地面大气明显增温。同时,位于中亚地区的大陆干暖气团近两天不断东移,目前已经控制了长江以北大部地区。
“势力强大的大陆暖气团加上地面晴空辐射的共同作用,使得北方地区出现了这种大范围的比较极端的高温天气。”
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非典型”梅雨在作怪。“按理来说,6月下旬到7月中旬,应该是江淮流域的梅雨季节,此时北方地区的天气相对来说不会这么炎热,应该是华南、江南南部一带高温闷热。”
何立富分析说,尽管6月20日以后,浙江、上海等地都宣布“入梅”,但从降水情况来看,上一周的主要降雨发生在江南和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并不是很典型,可以说是“非典型”的梅雨,导致了淮河以北地区出现了这种比较极端的高温天气。这种“极端”,表现在这段时间的温度接近历史的极值。另外,雨带并不位于长江中下游而长时间位于华南江南,都属于异常现象。
何立富说,预计在28日以后,随着一股弱冷空气南下,部分地区如华北中北部会出现降雨,这一带的高温天气将有所缓和。之后的高温天气,将出现在华南和江南等地。
炎热催生“高温经济”
酷热难耐,人们纷纷开始寻找更有效的避暑手段和生活方式,也悄悄地让“高温经济”火了一把。许多人下班后选择进商场、超市避暑,一些商家也因此相应地延长了营业时间。
在北京市宣武门外的崇光百货商场一楼,记者了解到,各大化妆品的防晒系列护肤品进入“热卖季”。一些精明的商家推出了多种商品套装,将防晒、护肤、保养等产品放在一起卖,并对防晒系列给予优惠,吸引了许多顾客。
在五楼运动品区,商家推出多款打折泳衣。一家品牌泳衣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天气炎热,虽然该品牌泳衣不打折,但每天仍然销量不错。
正午时分,北京的大街上热浪滚滚,马路上行人稀少。偶尔有人顶着酷暑出行,也是遮阳伞、太阳镜等“全副武装”。路面烫得让人不得不加快脚步,过往的汽车也好像开快了很多。
高温影响食欲,吃饭成了一个难题。记者发现,炎炎夏日中,凉面、凉皮等食品开始走俏,有的商家还把热粥做成水果冰粥,很受顾客欢迎。
高温让人们烦恼,但乐坏了卖空调的商家。一家品牌空调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天的销售收入比上周7天还多。看来,今夏空调想不“火”都难了。
新华社记者 于文静 王敏
(据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