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井冈二题
· 静悄悄的昆仑山
· 雨中登东山
· 生日献诗
· 从一天二十一小时说开去
· 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
报纸副刊作品复评
暨作品年赛评选揭晓
·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雨中登东山
  当你沿唐诗之路,寻李白当年南游的航道,到达浙东曹娥江与剡溪江的汇集之处,遥望成语“东山再起”之东山,你会突然觉得时间亦只是那瞬间的凝固,千古不朽的一幕幻化在了你的眼前。

  西晋末年,一支浩大人马携辎负重,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一路逶迤向江南进发,此乃因永嘉之乱随皇室南迁的阳夏谢氏家族。作为一个名门望族的谢氏,当年何以要选择一座名不见经传的东山作为南迁的终点,自古以来专家学者众说纷纭。东山在今上虞市西南境内,濒临曹娥江,当年东山上有偌大寺院,高深学问的长老多多,是深造求学的好处所。出山以前的谢安,虽然早以白衣名士的身份闻名于东晋朝野,并于20岁那一年因东晋开国贤相王导之邀做过短短数月的“佐著作郎”,但不久便称疾归隐东山,与大名士孙绰、许询、王羲之等过起了“出则游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的隐居生活。他还参加了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著名的兰亭雅集,曲水流觞,咏诗抒怀,演绎出一阙千古佳话。

  偏偏那天去东山遇上下雨,走在东山的石阶上,那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的雨牵动着我丝丝熟稔的感触。人至半山腰,回望近在咫尺的曹娥江,丰丰盈盈地溢流着,唯有山脚下那“指石”依然。这块雄踞江边的奇石,恍如人指点江天。对岸有块若隐若现的沙洲,溪江环流围成琵琶形状,与“指石”逼真地构成了“指石弹琵琶”的情状,故又有“江南第一指”和“会稽琵琶洲”之称。相传当年谢安与会稽墨客在此石下弹琴下棋赋诗作书,留下了许多佳话。

  稍稍收回些眼光,临江崛起的一块大盘石又突兀在我的视线里。这便是有名的剡溪钓石,又称谢安钓鱼台。钓台之下,渊潭藏鱼,鱼是“太傅鳊”。史载,此鱼“头尖身扁尾似扇,眼红鳞白无腥味”。谢安出东山贵为宰相后,还常思“东山鱼”,这当是后话。如果有心,在这块具有神奇色彩的盘石上细细寻觅,便可发现一些大小不一、形似木屐的脚印迹,有人说,是谢安当年留下的,信夫!

  说及木屐,自让人油然想到了“谢公屐”。谢氏家族的知名成员大都爱好山水,乐于赏览丘壑之美,谢安自是其一。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云:“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而《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云:“吴凤谢安屐,白足傲屐袜”。想当年,谢安“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障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谢公屐”的妙处就在于:着了这种木屐,走山路如走平地,“在危能安,履险如夷”。如若不好游,谢安怎能有此发明?李白当年寻迹至此,写下了“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的诗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当年登览东山,也写下了“几更梵宇勋名在,不与蔷薇一样残”的赞句。

  从蔷薇洞再往上登,便来到东山国庆寺,这里是块山巅平地,四周早已为青青翠竹簇拥。谢安当年苦心经营的“明月堂”、“白云轩”、“两眺亭”等许多古迹,大都不复存在,但断壁残垣历历在目。寺院左侧有个曲状的池子,是谢安为洗木屐而挖掘的,名曰“洗屐池”。池不大不深,但池水冬夏不枯。谢安其时屡辞不就,到底出于何因,从史书上似乎很难找到答案,而其最后的出山,倒是让人明白了个中缘由。公元360年,大将军桓温来请谢安做他的军府司马。《世说新语》中生动地记下了谢安出山时的场面:“谢安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赡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为苍生何?’今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至此,谢安以“世道未夷,志存区济”慨然应诏。谢安东山再起之后,历任吴兴太守、吏部尚书、中护军、尚书仆射、中书监、录尚书事、司徒等职,施展出非凡的政治、军事才干。他“镇以和靖”,重振朝纲,同时广纳贤士,减少了内耗,稳定了统治秩序。谢安还致力于改革内政,废除了度田收租之制,减轻百姓的赋役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80万军队大举南侵,一时间狼烟遍中原,东晋朝廷危在旦夕。时年63岁的谢安临危受命,出任征讨大都督。如果说,谢安的出征是一种必然的话,那么这种出征更多的是基于谢安的深谋远虑和拳拳报国志。秦军声势浩大,在野草迷岸、浊浪翻滚的淝水河边,谢安亲率8万“北府兵”,起用弟谢石、侄谢玄、子谢琰等一批足智多谋、满腹韬略的年轻将领,以逸待劳,智战骄兵,创下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淝水大捷”。从浙东曹娥江畔东山之寄情山水的隐士,到安徽淝水河边驰骋疆场、指点江山的战将,这幽幽的东山它连同那个“东山再起”的故事,自是成了谢氏家族雄起的见证。

  东山是经典的,这是因为“东山再起”的故事是经典的。走下山来,再次回望东山,在一片烟雨中,它就像留在自己心头挥之不去的梦幻,那雨雾更让我掂量出什么是永恒……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雨中登东山 2009-6-26 48256F32002924A6482572E3002FA181[A1-章瑞华≈B1-章瑞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