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养生
3  4  
PDF 版
· 切口越来越小 效果越来越好
· 白内障手术的四次技术进步
· 天气闷热,心梗来势有点凶
· “金三角”对付心血管病
· 省儿童医院:教你促进宝宝脑发育
· 天一热,眼睛就干
· 肿瘤病人
别忘了吃中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白内障手术的四次技术进步
  第一次:从12毫米到6毫米

  10多年前,姚克教授首创了“手法切核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新技术,一改国内眼科界延续了多年的白内障手术12毫米大切口整体囊内摘除的传统方法,将晶体核一切为二,再分二次摘除,成功使手术切口缩小至6毫米,比传统方法缩小了一半。这一技术在当时国内眼科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第二次:从6毫米到3毫米

  2003年,姚克教授成功引进国外超声乳化技术,率先在国内开展了3毫米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白内障晶体核不再是整体摘除,而是采用一种“双管同轴”的超乳手柄,手柄前部是一个由吸管、注水喷头组成的细小探头,探头的直径为3毫米,正好与手术切口匹配。手术时,先用撕囊钳将前囊膜撕开呈一个边缘平滑的圆形区,露出晶体核,然后用“超乳”探头将晶体核乳化后吸出。

  第三次:眼组织创伤到了可忽略不计

  2005年,姚克教授又成功地开展了白内障“双手微切口‘冷超乳’手术”。这种方法将原来“双管同轴”的吸管和注水管一拆为二,使超乳手柄探头的直径大大缩小,手术切口也相应缩小。经过数百例临床证明,双手微切口的手术效果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眼组织创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实现术后零散光,达到了白内障手术新的境界。曾有媒体以“头一天开刀,第二天上班”来形容这一手术方法的神奇。

  第四次:单手、微切口,技术更易被推广

  在“双手微切口超乳手术”推广过程中,姚克教授发现,手术效果虽然很好,但难度也更大、技术含量更高,对医生操作水平、手术设备、手术器械都有较高的要求,手术只有少数大医院、少数专家在使用。姚克教授决定找出一种更容易掌握、更容易推广的“单手、微切口”的手术方法。经过三年多努力,随着能量更稳定、效率更高的新型超声乳化仪和外径更细巧的6晶片超声乳化手柄的问世,姚克教授又一次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同轴1.8毫米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养生 00007 白内障手术的四次技术进步 2009-6-25 48256F32002924A6482575DF002A3B6B[B1-郑希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