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万家灯火
3  4  
PDF 版
· 坐公交,也“补”点安全常识
· ◆一周网友妙语
· “风雨同舟”另类婚礼
· 你有“虚拟社交依赖症”吗
· 日本出现“草食男”
· 漂亮女性
会让男性“变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公交车自燃事件发生后,网络上公交车安全话题成为热点,其中哪些是谬传,哪些不无道理,请看记者对专家的采访——
坐公交,也“补”点安全常识
本报记者 陈洪标 通讯员 郑建有
  在百度上输入关键词“公交车安全”,用时0.03秒,就能找到相关网页约35万篇文章。一些网站纷纷开辟专题讨论相关的各种问题,最多的帖子是在发生事故时教乘客如何逃生。有的说坐公交车后面最不安全,离门越近越安全;有的还教网友要随身携带安全锤,敲了玻璃后一定要用脚狠踹,说法很多。

  相应的,有的城市把所有公交车的密封窗户改装成推拉窗,有的城市则在车内补齐丢失的安全锤,有的城市对公交车司机进行紧急疏导乘客的培训等等,措施很多。

  记者带着这些说法和做法走进相关客车制造厂家和研究机构,听听专家的意见。

  改成推拉窗,就能逃出去吗?

  是不是把密封窗户改装成推拉窗,配上安全锤,就安全了,就能从公交车里逃出来了?对记者提出的问题,中国青年汽车集团副总裁郑健笑而不答。

  说起公交车的安全问题,他很敏感。6月5日,成都公交车自燃特大事故发生后,第2天,成都公交公司就发函给他们青年汽车集团,以寻求这个目前我国最大的客车制造厂家在安全技术上的合作。这周,他将亲自赴成都。

  只谈技术,不做评论。在这样的前提下,郑健开口了,他说,把密封窗户简单地改装成推拉窗后,碰到事情,开窗是容易了,把玻璃往另一边一拉就行了,这样只剩下半扇窗的位置,窗本来就小,要出去却不行了,一个人都出不去。如果把玻璃敲破,要敲两块玻璃,还不如密封窗,敲破一块就行了。同时,简单的推拉窗没有密封窗的保温效果好,也不利于车内的空气清洁,既不节能,也不环保。

  其实,换一种结构的窗户和车门,会更安全。郑健告诉记者,就拿我们平时出口美国的普通公交车来说,按照美国的标准,所有的车窗都是密封的,但都是外翻式,碰到发生事故,每扇窗户下方的两边有一只红色的手柄,只要抓住手柄,窗户就会自动往外向上翻出,而且一扇窗的宽度可以同时让两个人并排往外跳。如果成都那辆自燃的公交车也是这种窗户,那么就不会发生悲剧。至少在火势最关键的两分钟内,可以再多逃出一些乘客。

  还有车门,按照欧洲等国家的标准,车门的开启方式要求外摆平移,这种结构因为车门直接挂在车身外,不需要占用车内空间,也不会因为乘客所占的位置而受影响,可以保证开启和关闭的充分自由。如果因为电路或气阀系统没法打开车门,只要从车内一推就开,而且也可以从车外把车门轻松拉开。最关键的是,这种结构还保证了门洞的最大宽度,确保两人并排下车。

  国内公交车的车门,一般都是内移门,打开时,两边的车门轴要先向车内后退,门板再朝外敞开,车门侧立在门洞两侧,所以,公交车的车门后面划有一块黄色区域,禁止乘客站在这个区域。平时人多,挤得满满的,就会影响门的开启和关闭。如果发生事故,慌忙中大家往门边挤,都挤占在黄色区域内,就是电路等系统没被烧坏,也开不了门,要想往外推,也很难打开。

  郑健说,成都公交自燃事件出来后,全国每个城市几乎都在对公交车进行排查,还确实查出了不少问题,有的是属于保修问题,有的是技术“瑕疵”,这种“瑕疵” 就像外推窗和外移门一样,不是厂家没做好,技术不行,而是我们国家没有强制要求,生产标准没有及时“更新”。

  一周前,郑健去欧洲参加世界上最大的UITP公共交通车展。他说这次由国际公共交通联盟组织的车展,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安全。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利用新技术提高安全性能。

  公交车离门越近越安全?

  “公交车后面最不安全,离门越近越安全”,这样的说法在网友中很普遍,理由是一般的公交车都是后置启动系统,发动机不像轿车一样在前面,而是在车子最后面,一旦起火,就从最后开始烧,所以后面最危险。

  中国青年汽车客车研究院院长李冬梅总工程师不认同这种观点。“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其实,无论前面还是后面,离车门最远的位置,也就1.3米,三步远,只要车门打开了,不相互拥挤,三秒钟就下去了。”她说,“就算从后面的发动机起火,也不一定后面最危险。如果是发动机过热,电路的阻燃材料老化脱落,烧掉了电路的绝缘层,导致电线裸露,与车身铁架引起短路,这样火势会按照电路走,有的车线路是从车顶上面走的,这种情况下,坐在后面和前面一样,不存在谁比谁危险。有的自燃是从前面的驾驶位置的仪表盘开始起火,坐在后面就更谈不上危险了。所以最关键要看从哪里起的火。”

  李冬梅告诉记者,现在的车辆电控系统越来越发达,用电最多。这里也存在技术问题,传统的公交车,车底下、车架的中间和车顶上都是各种线路,由于长期行驶中的振动,加上摩擦,容易造成电气系统的短路,引起火灾。而且车内容易起火的地方,除了电器系统,还有发动机的油路系统、排气系统、制动系统的刹车和辅助制动的缓冲器。

  不过,这些安全隐患通过技术都能解决。现在,我们用新的弱电信号技术,通过信号模块,让各种用电设备就近取电,免去拉来拉去的电线,就可以避免线路断路的火灾。另外,现在一些厂家在这些高温区安装自动灭火装置,只要一出现100度燃烧的零界点,就会自动喷出干粉,把火苗扑灭。

  用安全锤敲玻璃,还要脚踹?

  有网友说,用安全锤狠敲钢化玻璃,只要钢化玻璃出现裂缝,马上使劲用脚踹,玻璃不用脚踹,是不易破的。还有说,一时找不到安全锤,乘客也可自行用尖锐硬物砸窗。

  李冬梅说,只要合格的钢化玻璃加上合格的安全锤,不管敲哪个位置都会碎。按照国家标准,公交车上的玻璃标准都有具体要求,除了前车窗用夹胶玻璃外,其他车窗必须用钢化玻璃,要求碎后的颗粒不超过0.5厘米,黄豆大小。达到这样的指标,用安全锤尖的一头,头上有乌金钢,轻轻一敲,不管哪个位置,就会哗的全碎成均匀的颗粒,这些碎玻璃不扎手,也不会伤人。

  相反,只要其中一样是假冒伪劣产品,力气再大也没有用,所以,“一时找不到安全锤,乘客也可自行用尖锐硬物砸窗”, 这种说法根本行不通。

  最致命的,其实是超载

  李冬梅给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公交车也更新换代了,用上了先进的技术,连公交车司机也进行了紧急疏导乘客的培训,那么在发生自燃事故等危险的时候,致命的是什么?

  李冬梅做了统计,今年5月到6月15日,其他10个城市公交车发生自燃事故21起,没有造成死亡的,人数都没有超过80人,少的只有20人,多的,也只有50人。而惟独成都这次事故,101个人,只逃出了76人,25人没能逃出来。

  从一起起车辆自燃的事故中,可以统计出这样一个数据,一辆车从起火到烧成车架子,只需要10分钟。也就是说,从起火开始的2分钟是最关键的,还有逃生的可能,之后,生存的机会就很小了。

  所以,大家把这两分钟看作是生死存亡的最宝贵时间。

  而决定能不能在这两分钟内逃出来的,是车上有多少人。

  按照国家规定,在车内每平方米最多站8个人。一辆12米长的车,车内空间是20平方米,除去座椅的位置,剩下的空间是四五平方米,一般的公交车座位是39个左右,也就是一共80个人,在发生问题时,及时打开车门,或者用安全锤敲破玻璃的前提下,是可以逃出来的。

  李冬梅告诉记者,按照她个人的研究,只要两个门同时下客,按每个人出车门的时间为3秒,刚好120秒,2分钟。超过80个,从理论上说,那些人是没法在起火开始的2分钟内逃生。

  “这样的计算结果可能并不是很准确,但是无论如何超载是最致命的!”李冬梅说。而在现实当中,超载这个现实问题很容易被技术等方面的缺陷所掩盖,李冬梅建议公交公司在及时解决公交车技术安全问题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超载现象。而乘客也应该警醒自己,太拥挤的公交就不要再往上挤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万家灯火 00014 坐公交,也“补”点安全常识 2009-6-25 48256F32002924A6482575DE00141870[A1-陈洪标≈B1-沈宇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