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纪念李先念同志诞辰100周年
· 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领导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当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智囊团”
· 强化能源保障 优化能源结构
· 居民在家门口看病
· 破解基层党建
难题的突破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居民在家门口看病
杭州拱墅区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化

本报记者 刘刚 李月红
  去年4月,杭州拱墅区成立全国首家“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集团”,对全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拱墅区居民就医更便捷、更舒心。

  专家轮诊

  拱墅区60万人,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只有49名,且主要集中在少数较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僧多粥少,而且分布很不平衡。”从事了22年的医疗卫生工作,拱墅区卫生局局长倪荣对基层卫生服务的症结看得一清二楚。

  拱墅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集团” 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统一调配副高职称以上专家,向全区3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各派出一名坐诊、轮诊。考虑到居民需求,有些社区还把坐诊时间由每周半天调整为每周一天。

  专家轮诊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康桥镇康桥村72岁莫大妈的女儿告诉记者,以前到浙医一院去看病,光是公交车就要坐一个半小时。专家进社区后,从家里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只要5分钟,而且每周都有不同的专家来坐诊,非常方便。

  特色共享

  要解决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仅靠有限的专家轮诊,还不是治本之策。

  “管理集团”又做了第二件事:派出一些专家,到偏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一年,期间享受和原来一样的薪酬。

  去年7月,作为拱墅区卫生系统首个对口支援专家,拱宸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浦江晨被派驻到拱墅区医疗力量最薄弱的康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一年。到任后,他每个月开一次讲座,指导操作,和医生、护士交流疑难病症的治疗等等,使康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疗质量、病房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倪荣告诉我们,“管理集团”还积极引导和培养下属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优势错位化”,如拱宸桥中心老年病康复、小河湖墅中心肢体康复和中医肝胆、半山中心儿科、祥符中心中医外科等等,不同社区的居民在一个区内,就可以共享到这些差异化的特色卫生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

  服务标准化

  医疗卫生资源在共享中实现效应最大化的同时,标准化成为“管理集团”为社区卫生服务均衡化设定的终极目标。

  “标准化意味着,在不同的社区,你可以享受到同样标准的卫生服务。”倪荣告诉记者。

  在拱墅区米市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一张网格图,街道被划分成7个责任网格,30个健康单元;每个网格都配有一支责任医生团队,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与健康志愿者组成,为居民提供从生病到健康生活的“一条龙”服务。这张网格图就是该中心提供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大纲。

  不仅有大纲,还有具体操作指南——不久前,米市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IS系统”(形象识别系统)刚刚完成。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医护人员都有自己的“泳道式”工作流程,精确到每个岗位上负责哪几项工作,有几个步骤,让新接手的医护人员都能快速上手。

  更大范围的标准化服务也已经在筹划中。“今年年底前,我们有望能在全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化工作。”倪荣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居民在家门口看病 本报记者 刘刚 李月红 2009-6-24 48256F32002924A6482575DC0044B780[A1-刘刚≈A2-李月红≈B1-郑建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