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资讯
3  4  
PDF 版
· 吴兴全力打造南太湖幸福社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6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吴兴全力打造南太湖幸福社区
  吴兴名片

  

  吴兴历史悠久,土地富饶,是闻名遐迩的东南望郡、历史名邑,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被誉为镶嵌在长江三角洲的一颗璀璨明珠。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聚居生活。自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春申君黄歇建菰城置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2003年,位于湖州市中心城区所在地的吴兴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组建成立,全区面积871.9平方公里,人口59.1万人。新区成立后,吴兴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幅都超过了20%。2008年,吴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945元。

  吴兴

  全力打造南太湖幸福社区

  □ 秦军 李俊

  幸福社区建设

  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初夏,荷花飘香。此时,信步走入吴兴区八里店镇社区的南太湖全民健身基地,感受最深的是那扑面而来的蓬勃激情:

  休闲广场上,老人们闲庭信步,孩童们追逐嬉戏;影音播放室内,观众屏息凝神沉浸于精彩剧情节;人工草坪门球场上,老年朋友自发组织了门球赛,激战正酣;篮球场上,每个篮球架下等候者云集,大家轮流上场,不亦乐乎······

  家住八里店镇社区的退休老师沈志华难掩兴奋之情:“没事时,我就带着老伴骑自行车到这里转一圈,感觉人也年轻多了······”

  说起遍布各村的文体设施,村民们更是有口皆碑。现在,茶余饭后人们都喜欢去村里的休闲广场走一走,散散步、压压腿、扭扭腰······身心放松,其乐融融。

  这是吴兴区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一个写照。

  自今年年初以来,吴兴区紧紧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提出以中心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建设主体,打造“南太湖幸福社区”,力争将吴兴区所辖的所有行政村、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场所。

  为此,吴兴区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要求,主动顺应新变化,创新破难求发展,以争创省级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先进区为载体,统筹城乡联动,加快推动以城带乡的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先后创建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示范区、全省城市党建工作示范区。

  如今,在吴兴区,像八里店镇这样文体设施完备、文化活动频繁、环境优美、居民生活快乐的城乡,比比皆是。

  章家埭村,吴兴东部新区的一个美丽村庄,近年来开全省农村之先河,成立了农民合唱团,送文化进城,博得城里人的交口称赞;移沿山村,每天晚上,内部偌大的多功能厅灯火通明,外头村部广场更是锣鼓阵阵,舞龙队、腰鼓队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

  南太湖幸福社区建设,让吴兴区老百姓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幸福社区建设率先从农村起步

  幸福指数也成为考核指标

  在今年2月吴兴区农村工作会议上,湖州市委常委、吴兴区委书记金建新向大家描绘了一幅“民富、村强、景美、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在这次会议上,人们第一次听到了吴兴区全面实施“南太湖农村幸福社区”的计划。

  金建新介绍,实施“南太湖农村幸福社区”计划,是吴兴区今后一个时期探索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着力提升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水平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将有力推动全区农村经济创新发展、转型提升。它的建设涵盖了吴兴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四个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产业特色明显、集体经济较强、人均收入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的农村物质文明;社会风尚健康、文体生活丰富、农民素质较高、创业意识强烈的农村精神文明;基层组织有力、民主管理规范、保障体系健全、社会平安稳定的农村政治文明;生产生活协调、村容整洁优美、资源永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农民幸福指数较高的农村生态文明。

  “南太湖农村幸福社区”的建设,引起了吴兴全区人民的强烈关注。

  此后,在建设“南太湖农村幸福社区”的基础上,吴兴区进一步提出了在全区打造覆盖城乡的“南太湖幸福社区”计划,并制订了建设“幸福社区”的考核办法。

  根据新的考核办法,“南太湖幸福社区”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5大内容,这5项内容是南太湖幸福社区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也是打造幸福社区建设的客观评价部分,占了整个考核内容的60%。

  除此之外,幸福社区建设考核内容还包含了40%的软指标,它以群众幸福指数测评数据为依据,涵盖了群众对治安安全、干部形象、文化生活、社会保障、医疗服务、教育均衡、环境治理、乡风文明、村务公开、公共交通等多方面的综合感受,只有当考核结果经过验收,考核综合得分达到90分以上的创建社区,才能被命名为“南太湖幸福社区”。

  民富 区强 景美 和谐

  南太湖幸福社区呈现美丽景象

  如今的南太湖社区,正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幸福景象。

  日前,笔者来到吴兴区埭溪镇,发现太平桥村歌声如潮,原来,这里正在进行“吴兴之星”埭溪镇第二届农民歌手大赛,16名农民歌手走上舞台、一展歌喉。青春的活力,真挚的感情,演绎出了一首首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家乡、歌颂和谐社会、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歌曲。台下,数千名“粉丝”的喝彩声让整个小山村都沉浸在一片热情的海洋中。

  走在吴兴区所辖的行政村、城市社区,随处都可以看到、听到这样曼妙的舞姿和优美的歌声。

  吴兴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茅利荣介绍,这是吴兴区以建设“南太湖幸福社区”为契机,积极打造“幸福舞台”文化平台,不断提升全区城乡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之一。

  据悉,南太湖幸福社区主要以中心城市的社区和广大农村的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建设主体,虽然要求不同,但内涵一样。实施“南太湖幸福社区”建设计划,是吴兴区今后一个时期探索建设“民富、区强、景美、和谐”的现代化新吴兴,着力提升吴兴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水平的一项系统工程。接下来,吴兴区将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继续实施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联网工程”、“背街小巷整治工程”等,努力提升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文明程度,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将吴兴区真正建设成为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大社区。

  坚持和谐为基和特色社区创建

  成为幸福社区建设重要突破口和优势

  幸福社区的全面建设,给吴兴区各级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工作压力。

  吴兴区区长施根宝介绍,在建设幸福社区过程中,吴兴区充分发挥地处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在财力保障、结对共建、培养激励、规划设置、硬件配套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始终把特色社区创建作为加强城乡社区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社区服务、坚持和谐为基,从而打开了城乡社区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发挥了幸福社区建设的网络优势、维稳优势和创建优势。

  在创新财力保障机制上,吴兴区坚持财政资金适度倾斜,逐年加大对城乡社区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在创新结对共建机制上,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进社区促和谐”活动,建立健全区级领导、区级部门和机关干部结对联系社区的“三结对”工作机制;在创新培养激励机制上,坚持选优配强,城市社区工作者实现了100%的社会公开招考,农村也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大大充实了农村社区工作者;在创新规划设置机制、创新硬件配套机制上,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大社区、大服务”的管理模式,优化城乡社区布局。

  体制机制的创新,给“南太湖幸福社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人才队伍保障和工作机制保障。

  与此同时,吴兴区始终把满足百姓需求作为城乡社区工作的重要宗旨,围绕整洁化的人居环境、便捷化的医疗服务、普及化的健康宣传、经常化的卫生要求,启动开通了吴兴区社区服务网和“1890”社区便民服务热线,建立了社区服务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等;社区服务也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无偿性、互助性服务向作为第三产业的社区服务业延伸发展,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社区服务产业有了新突破,社区成了拓展社区建设的增长点和拉动力。

  除了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社区服务外,吴兴区还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城乡社区工作的重要职责,把特色社区创建作为加强社区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努力培育精品亮点的同时,注重面上总体推进,积极探索民主自治管理模式,着力营造了和谐稳定、文明健康的社区环境。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08 吴兴全力打造南太湖幸福社区 2009-6-24 浙江日报000082009-06-2400023;浙江日报000082009-06-2400016;浙江日报000082009-06-2400017;浙江日报000082009-06-2400018;浙江日报000082009-06-2400019;浙江日报000082009-06-2400020;浙江日报000082009-06-2400003;浙江日报000082009-06-24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