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创新典范”专题报道
3  4  
PDF 版
· “创新典型”介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6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创新典范·浙江最具影响力党政工作创新典型”推介(续)——
“创新典型”介绍
——云和县探索新型城市化之路
本报记者 金毅 云和县报道组 练云伟

  20年一以贯之的坚持与探索

  ——椒江试行党代会常任制

  本报记者 朱海兵 通讯员 王兴友

  【创新关键词】党代会常任制

  1988年12月,经省委批准、中组部同意,椒江率先在全国试行党代会常任制。20年来,椒江区党委始终着眼于加强党的建设,着眼于探索党的生活制度化、科学化,着眼于党内民主建设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力构建以“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党代会年会制、党委会负责制”为主要内容,具有椒江特色的党代会常任制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具体做法是,积极探索发挥党代表作用的方法途径,先后建立健全了代表资格管理、述职评议、询问与质询等10项制度;积极探索强化党代会年会职能作用的新形式,先后建立健全了代表主题发言、提案提议与建议意见等5项制度;积极探索全委会工作的运行机制,先后建立健全了党代会代表列席党内有关会议、“三重一大”票决(即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实行集体议事、票决决定)等6项制度。

  椒江区委书记王建平认为,椒江坚持20年不间断试行党代会常任制,主要得益于椒江区委始终坚持遵循党章和党内法规的原则,保证了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工作的正确方向;得益于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悉心指导,使椒江区委始终坚持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目标要求和工作标准;得益于椒江历届党委把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当作党内民主的一项制度建设长抓不懈,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工作格局。

  椒江20年来持之以恒的探索也证明,实行党代会常任制有利于党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了党内民主,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带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

  【专家点评】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椒江试行党代会常任制,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制度的“存量”,把过去我们没有用好的一些好制度用起来,把它们科学化。这是完善党内民主的好办法。

  【受益者感言】党代会代表、台州市椒江区景元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招领:椒江党代会代表的责任很重。因为党代会常任制建立了党代表履行职责的各种制度,充分尊重和保障了党代表权利,使党代表在任期内能充分反映民意、参与决策、监督批评。

  谈出民主 谈出和谐

  ——温岭“民主恳谈”让百姓有话就说出来

  本报记者 袁艳 温岭市报道组 张敏

  【创新关键词】民主恳谈

  今年2月,温岭市政协举办了一场关于推进温岭科学发展的在线民主恳谈会,邀请该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与网友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解答网友提出的问题。这场延伸到网上的民主恳谈打破了空间和人数的限制,吸引当地市民发帖91个主题,回帖323个。

  从“对话”到“参与决策”,从“网下”到“网上”对话,温岭“民主恳谈”的形式、内容不断创新丰富,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不断拓宽。

  以“民主恳谈”为载体探索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最初是在温岭组织部门的组织引导和参与下产生发展起来的。1998年10月,温岭市在开展村级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中,选择牧屿镇(现隶属于泽国镇)试行“民主日活动”。1999年,全省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温岭松门镇“农业与农村现代化教育论坛”邀请村民同镇领导坐在一起进行交流,村民们畅所欲言,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效。2000年8月,温岭市委在松门召开现场会,并将此前已经在各地开展的“民情恳谈”、“村民民主日”、“农民讲台”、“民情直通车”等活动形式统一更名为“民主恳谈”,并将活动范围由镇村两级延伸到非公有制企业、社区和市级政府部门。

  目前,温岭的民主恳谈主要有对话型、决策型、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值得一提的是,温岭的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将民主恳谈这一体制外制度创新与现行制度相融合,把民主恳谈引入镇人代会的预算审查、监督过程。这不仅强化了民主恳谈自身的制度化,而且有效地“激活”了基层人大,促使基层人大更好地依法履行自己的权力,推进了预算民主,走在了全国参与式预算改革的前列。

  【专家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房宁:温岭民主恳谈,是一种新社会条件下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平衡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的新型基层民主制度。民主恳谈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既定制度框架内,扩大了基层民主,促进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政治,形成了一种新的民主协商机制,落实了民主监督。

  【受益者感言】温岭市泽国镇西岸村村民叶浇莲:我参加过很多次民主恳谈会,这个交流方式搭建了我们群众与干部沟通、参与政府决策的平台。我们百姓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想让政府办的事办成了,心情自然舒畅,社会也和谐了。

  群众办事 干部跑腿

  ——玉环“全程代理制”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办成事

  本报记者 黄宏 玉环县报道组 骆战红 阮挺锋

  【创新关键词】全程代理

  从2001年2月28日起,玉环县龙溪乡开始实施“全程代理制”:前来办事的群众只要填一份承办单,把相关原始资料交给乡里的干部,就可拿到结果。群众申办的事项,如果乡里能即刻办理,他只要坐着喝点茶,看看电视,就能等到结果;如果需要县里部门办理,乡干部则会承诺办结时间,到时也能拿到结果。

  这一制度一出台,便被当地群众称为办事“绿色通道”,很快在全县推广,玉环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有关部门都纷纷在显要位置设置受理室,受理室墙上标明全程承办事项、程序、办结期限和全程承办人。群众不必再找相关科室和经办人,只需向受理室提出办事申请,提供有关材料,受理室便在承诺办理期限内办结事项。

  近年来,这项制度进一步完善,玉环各部门和乡镇又在办事代理制的上伸和下延上做足了功夫。“上伸”,即开通乡镇与部门窗口的“直通车”,对群众需要报送县级部门办理的事项,由乡镇派专人专车送到县为民服务中心或部门受理室,构建绿色通道。“下延”,就是在各村设立全程为民办事代理点,确定村级代办员,专门代理申办事项,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办成事。

  现在,“上伸下延”已经取得明显效果。如玉环县国土资源局在基层6个土管所设立便民窗口,实行“一窗受理,窗窗联动”,乡村群众如要办理涉及到好几个管理区域的土管事项,可免去很多麻烦。

  【专家点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奚从清:老百姓办事有困难,干部就思考怎样让百姓方便。这可能不需要经过多大周折、花费多大精力、付出多大财力,但这就是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体现,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受益者感言】龙溪乡渡头村村民蔡卫良:半个月前,我们村的驻村干部张良土得知我母亲生病住院,就上门帮我把母亲的医保报销凭证带到乡里,交给全程办事代理室,很快这笔6430.43元的报销款就批下来了。办整个事情我只要跑一次就够了,真是方便。全程代理制把方便留给了群众,麻烦留给了干部,真是一种为民办事的好制度。

  村里的事让村民作主

  ——天台探索村级民主决策“五步法”

  本报记者 金毅 通讯员 鲍先佳 张浙东

  【创新关键词】民主决策“五步法”

  从2005年开始,天台县探索实施了“民主提案、民主议案、民主表决、创业承诺、监督实施”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决策“五步法”。

  村级民主决策“五步法”是指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具体分五步进行:一是民主提案。年初或届初村级各种组织或村民围绕本村的村计大事及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提案。二是民主议案。村党组织统一受理提案,对一般事务召集村“两委”联席会议作出决定,对村级建设规划、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征用土地各项补偿费的分配使用方案、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等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务则召开民主恳谈会、党员议事会等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研究确定需提交表决的事项,并拟定表决方案。三是民主表决。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村内重大事务进行表决,并形成书面决议。四是创业承诺。表决通过的事项,作为村干部创业目标,由村“两委”公开作出承诺,并落实责任人,组织实施。五是监督实施。村“两委”通过村务公开、年中创业承诺汇报、年底述职评议等方式,接受村民的监督和质询。

  “五步法”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确保村民自治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有序进行,畅通了群众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渠道,落实了农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形成了民主发展与群众支持良性互动的局面,推动了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专家点评】省委党校教授董明:天台“五步法”从村民自治最关键的民主决策入手,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三项内容有机贯穿在一起,确定了一套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从而将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推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实现了农村“四个民主”的有效对接。

  【受益者感言】天台县白鹤镇皇都村党支部书记陈统龙:“五步法”简单、直观、易行,方便群众操作,也使村级事务变“一头热”为“两头热”。由以前的“干部干、群众看”为“干部群众合力干”,有力推动了村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工人薪资“谈”出来

  ——温岭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助推和谐劳务关系

  本报记者 余勤 温岭市报道组 张敏 吴敏力

  【创新关键词】行业工资集体协商

  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强资本、弱劳动”的副作用,怎样应对?工价不明确,产生劳资纠纷,如何解决?率先破解这些难题的正是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地,民营经济活跃的温岭市。

  2003年6月,温岭市新河镇工会主持召开了羊毛衫行业职工工资恳谈会,13名从各类企业中选派的职工代表与20多名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进行工资协商,商定了羊毛衫行业6个工种、59道工序的工价。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河镇长屿羊毛衫行业工会,约定每年一次就调整行业职工工资(工价)进行集体协商,保证职工工资(工价)与企业效益的增长相适应。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由此诞生。

  “协商工资指的是行业最低的工资标准,允许有一定幅度上浮,但行业内企业发放的工资不得低于这个标准。”温岭市总工会负责人介绍,工人们在劳资问题上有了实质性的发言权,在同行业内任何一家企业都能享受同等的工资待遇,不仅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也改善了行业内用工无序竞争的状态,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这是构建和谐劳务关系的一个开创性举措。该项机制实施当年,新河镇羊毛衫行业因劳资纠纷发生的上访比2002年同期减少了70%,此后五年,新河镇羊毛衫行业的职工工价年均增幅为5%至12%。

  目前,温岭市已在羊毛衫、水泵、轴承、注塑、制鞋、帽业、船舶修造等14个行业中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覆盖企业1000多家、职工5万多人。

  【专家点评】浙江省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方火春:劳资纠纷让“工人不满、企业主担忧、政府头疼”,温岭的“工资谈判”机制能够有效化解这一矛盾。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工人、企业主、行业组织面对面公平协商,使劳资双方的利益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因而实现了多赢。

  【受益者感言】浙江塞外明珠服饰有限公司职工陈绪凤:2003年实施工资协商之前,工价全是老板说了算,因为对工价不满意,经常有员工“罢工”,不仅企业发不了货遭受损失,员工不干活也拿不到钱。实施工资协商之后,大家对照商定的工价表干活拿钱,赚的钱一年比一年多。现在,我们干活的劲头很足,都盼着企业的生意越来越好。

  让更多青年凝聚在团旗下

  ——台州以新思路破解基层团建难题

  本报记者 阮蓓茜 通讯员 韩芳

  【创新关键词】区域共青团整体化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台州很多青年选择了自主创业。近日,台州团市委也适时在服务上推陈出新,联合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推出了一项名为“泰隆青年创业通”贷款项目,为全市创业青年提供低息小额贷款,受到青年团员们的欢迎。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团组织如何把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青年凝聚起来,成为新时期基层团建工作的难题。2007年3月,台州按照团省委提出的“区域覆盖,尊重主体,开放互联,促进活跃”的总体思路,启动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对基层团组织的设置、运行、建设和发展方式等进行全面创新。

  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园区团组织、共建委员会、“四自”活动模式……台州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激发了基层团组织的整体活力。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台州基层团干部的工作理念、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如今,全市社区建团率从原来的35%提高到83.2%,非公企业的建团率从原来的52.4%提高到89.4%。团组织与团员青年的联系更加密切,团员青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激发,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显著增强,基层团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同。

  【专家点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平:台州的区域共青团整体化是基层团建工作的一次理念性和体制性创新,对我国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的青年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状态,打破团组织行政区划和城乡二元结构,运用功能定位的思维和城乡统筹的方法,推行尊重主体的理念和开放互联的思路,整体创新了组织覆盖方式、运行方式、建设方式和发展方式,激发了基层团组织的整体活力。

  【受益人感言】温岭市大溪镇团委书记叶为利: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改变了我们乡镇团干部一些传统的工作方法,解决了乡镇团工作存在的“旧疾”、“顽疾”。现在乡镇团委的活动越来越多,工作力量越来越强,与团员青年的距离越来越近,基层越来越活跃,团员青年对我们工作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

  青山成了“绿色银行”

  ——丽水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本报记者 毛传来 聂伟霞

  【创新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活树变活钱、叶子变票子、青山变‘银行’。”丽水山区百姓说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实惠时,总爱用这个生动的比喻。

  在林权制度改革之前,丽水林业曾陷入“两危”,即森林资源危机和资金危困,林农长期捧着“‘金饭碗’讨钱”,守着“绿色银行”过穷日子,林业经营效益低下。同时,由于农村缺乏有效的抵押物,长期存在“林农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矛盾。

  从2006年开始,丽水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新模式的实践。2007年1月,丽水市政府下发《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业务发展的意见》。市、县两级均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建林权管理中心、森林资源收储中心和森林资产评估中心三大机构,设立森林资源流转服务大厅。至2008年末,全市9个县(市、区)全面完成了流转平台组建工作,共设立林权担保基金2100万元。

  丽水市还大力推广林权抵押信用证贷款,推进贷款模式多样化、便民化,建立林权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相结合的林权抵押信用证贷款制度,授信额度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到2008年底,丽水市已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652笔,贷款余额2.28亿多元,直接受惠的林农5000余户,占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的75%以上。

  【专家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没有资金就没有增收致富的门路。林权制度改革解决了林业经营者的融资渠道,让林农从森林资源中盘出“真金白银”来,拓展了林农增收致富的发展空间,从而改变了传统林业单一的投资结构。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对林业的投入,促进了林业资源的优化组合,推动了山区林业经济发展。

  【受益者感言】遂昌县云峰镇清水源村林农陈根林:2007年,全县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我用45亩山林作抵押,贷了10万元。利用这些资金,我种植了30余亩香榧,还发展了农家乐,一年收入增加3万多元。林权抵押贷款政策,让林农把一张张小小的“叶子”变成了一沓沓的“票子”。

  变“取”为“予”聚民心

  ——丽水干部“住村联心”利民惠民

  本报记者 汪成明

  【创新关键词】住村联心

  针对一些乡镇干部存在的“身在基层却下不了基层、同讲一种方言却没有共同语言、面对群众却服务不了群众”的问题,2005年底,丽水市委推行了乡镇“住村联心”工作制度,要求住村干部履行政策法规宣传、村情民意调研、富民强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等职责任务。

  在丽水,乡镇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带头入住问题多、困难多的村,每个行政村至少要有1名住村干部。住村干部每周住村三天两夜,并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原则下,吃住农家。村里召开有关会议、发生突发事件、出现群众上访、落实重要建设项目时,住村干部必须到现场了解情况、指导工作。

  丽水还要求乡镇住村干部结合各自专业特长和住村工作需要,每年选学1至2门专业知识。同时建立住村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实行住村区域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每年组织党员群众评议住村干部,述职评议结果与住村干部年度考核和住村干部“双向选择”相结合,并作为优秀住村干部评选和干部调整的重要依据。市、县(市、区)委每年均评选一批工作业绩突出、群众欢迎、考核优秀的住村干部,并予以奖励。

  【专家点评】中共丽水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阙忠东:“住村联心”制度是丽水市委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特点和切实加强、改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需要作出的战略部署。“住村联心”制度的基本做法和各个亮点,尤其是“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矛盾在一线解决、发展在一线促成”的工作要求是丽水市委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写照。

  【受益者感言】庆元县淤上乡淤上村村民周广炉:以前只知道埋头种稻,是住村干部沈元户引导和帮助我调整了种植结构。去年我家试种了10亩“建选17”莲子,沈元户经常蹲在田头观察生长情况,给我辅导种植技术,当年亩产值就达2458.68元,亩纯收入2238.95元,除去田租2100元,净赚20289.5元。现在我们村的人都知道沈元户的电话号码,遇到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他随叫随到。

  “三农”要什么 干部学什么

  ——庆元技能型政府建设带来政府职能大转变

  本报记者 黄宏 通讯员 吴孔龙

  【创新关键词】技能型政府建设

  “三农”需要什么,干部学习什么。从2004年起,庆元县在全县20个乡镇开展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在乡镇党委政府职能定位、乡镇干部角色转变、乡镇内设机构设置、构建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网络及长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

  庆元县以“必修+选修”形式确定每位乡镇干部必学技能和选学技能,内容涉及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做好新时期群众和基层组织工作三大类57项技能,同时建立20所干部技能培训学校,组建85个干部技能学习小组,要求每位乡镇干部必须取得1门以上技能,并颁发证书。到目前为止,全县20个乡镇共举办党员干部技能培训4000多期,受训人数近10万人次,90.8%的乡镇干部取得了技能证书。

  该县还向农户发放干部技能服务指南及防灾避灾明白卡,将干部姓名、岗位职责、所学技能和熟练程度、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以固定公开牌形式上墙公布,以方便群众联系。

  与此同时,庆元县还根据乡镇政府“七站八所”原有的30多项职能,分类设置“一办几中心”,即:党政综合办公室、农村工作指导中心、工业发展服务中心、维稳调处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村镇建设管理中心等,减少乡镇内设机构,强化县直部门和乡镇的服务职能。

  而后,庆元又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推广到县级部门的职能转变。在审计、民政等县直机关推行“大科室”制,归并职能科室,推行“集中式办公、超市式服务”。还选派182名县机关干部、530名乡镇干部担任农村指导员、企业助理、平安助理、科技助理、金融助理和企业助理,确保每个重点企业至少有1名助企干部,每个行政村都有1名住村干部。

  【专家点评】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教授毛寿龙:庆元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技能型政府,高度契合建设实体性政府的理念,迈出了政府职能转变的一大步。相信更多的县乡政府会由此受到启发,打造出符合本地实际、受百姓拥戴的实体政府新形象。

  【受益者感言】庆元县荷地镇杨冯源村村民杨信勇:干部懂技能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有一次,我发现大棚内有西红柿苗枯死,就给镇干部打电话,被告知是青枯病,便及时防治,与周围几十家同样情况的种植户一起避免了一场损失。

  小县大城实现跨越发展

  【创新关键词】“小县大城”发展战略

  “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凸显成效。如今,全县已有60%的人口集中在县城就业,86.6%的学生就读在县城,90%的企业集聚在县城,‘小县大城’这一发展模式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先后被写入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丽水市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云和县委负责人近日向记者介绍。

  云和地处瓯江上游,集老、少、边、穷、移于一体,全县11.14万人分布在170个行政村、842个自然村,平均每个自然村只有90多人。从云和的条件看,发展经济不可能走过去那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式分散配置资源的老路,只有实行人口集聚、产业集聚,通过培育壮大县城,构建经济增长中心,才能实现城乡互动的跨越式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2001年,云和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小县大城”发展战略。

  该县以规划的科学编制来勾画“大城”,以城市功能的完善来增强县城的辐射能力,以拓展工业园区来推进产业集群,以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来促进人口集聚,通过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破解各种难题,通过政府有形之手来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云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区面积从3.4平方公里扩大到5.6平方公里,有2.17万农民进城,城市化水平达到6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化水平明显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率进一步扩大,建成了丽水市第一个“省级示范文明县城”,生态环境质量更加优良,排全国第十位。

  【专家点评】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陆立军:“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与云和县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问题,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成功道路。“小县大城”既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又促进了区域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保护,实现了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

  【受益者感言】云和县云丰乡张家地村下山脱贫农民梅永庭:我们祖辈都生活在离县城40多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张家地村,生活极为困难。2002年,县里出台优惠政策,规划建设“农民新村”,我盖起了新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还办起了木制玩具加工厂,年收入达三四十万元。我还参加了新村乐队,经常为新村居民表演,生活过得很充实。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创新典范”专题报道 00006 “创新典型”介绍 2009-6-23 浙江日报000062009-06-2300012;浙江日报000062009-06-2300014;浙江日报000062009-06-2300015;浙江日报000062009-06-2300016;浙江日报000062009-06-2300017;浙江日报000062009-06-2300003;浙江日报000062009-06-2300028;浙江日报000062009-06-2300029;浙江日报000062009-06-2300030;浙江日报000062009-06-230003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