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让我们一起仰望天空
· 实名挂号后,
倒号现象有所缓解
· 杭州及周边地区日食观测时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记者随省卫生厅检查人员对杭城多家省级大医院暗访后发现——
实名挂号后,
倒号现象有所缓解

本报记者 肖国强
  本月起,省卫生厅在国内率先推出全省二级以上医院专家门诊和专家特需门诊实名挂号制。根据这一规定,患者在挂号时,需提供真实、有效的证件,准确填写挂号就诊的有关信息。这一政策实施情况如何?6月22日早晨7时起,记者和省卫生厅检查人员一行4人,先后对省妇保、省儿保、浙医一院、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多家省级大医院进行了暗访。

  多数医院要求“实名挂号”

  我们发现,专家门诊实名挂号制已经在6家医院稳步推行,多数医院都会在挂号时要求病人提供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在省妇保医院,医院大厅、挂号窗口处都贴上了“实名挂号”的通知,工作人员都会要求病人在挂号时出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许多在排队挂号的病人,手里也都捏着身份证。在省儿保,工作人员要求家长在挂号时不仅要填写宝宝的情况,还要填写家长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在浙医一院,病人在挂号时都需要填写个人的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等有效信息,像家庭住址甚至还要求填到门牌号、几幢几单元为止,以便于联系。在浙医二院,为推行实名挂号制,医院专门在一楼大厅入口处设置了“门诊就诊卡制卡处”,没带病历卡的病人必须先在此制卡(工本费1元钱)。

  “黄牛倒号”现象有所缓解

  我们发现,各大医院实施实名挂号制以来,“黄牛倒号”现象开始有所缓解。

  为打击“黄牛倒号”,6家医院在要求实名挂号的同时,还先后规定每位病人一次只能挂一个专家号,无特殊原因不能退号。同时,为防止“黄牛”抢占排队位置,各家医院的所有门诊窗口同时对外挂号。

  省妇保医院、省儿保被认为是杭城挂号最难、“黄牛”最为猖獗的地方。但今天早上我们发现,医院“黄牛”虽有,但人数已经明显减少。

  省妇保医院门诊办主任洪丽华介绍说,“黄牛倒号”倒的基本上都是专家号,为了不让“黄牛”用自己身份证挂号后再把专家号卖给病人,医院规定,如果专家号子上的名字和病人身份证、医保卡不符合,医院电脑系统就会自动卡死,不能为病人写病历、出药,同时之前做的检查也全部作废,不能报销。

  “实名挂号”需要患者配合

  我们发现,虽然各大医院都已经明确要求挂号病人提供真实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家医院都没有强制规定“没带有效证件就不能挂专家门诊”。

  浙医二院门诊办公室主任李伟说,从法律和情理上来讲,医院只能鼓励提倡病人出示有效证件,而不能强制。“医院的第一要务是治病救人,许多病人都是大老远从外地赶来,许多还是重症急症病人,如果确实忘带了身份证,医院也必须在第一时间给予救治。”另外几家医院的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说,医院的原则还是本着先治病救人,如果发生了没有带有效证件的问题,或者有需要加号的病人,还是会看实际情况来处理。

  对此,各医院门诊办负责人均表示,在当前医疗资源依然紧缺的情况下,要真正实现挂号实名制、解决“挂号难、挂专家号难”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患者大力配合,形成“看病需带证件”的意识,不给“黄牛”以可乘之机。

  省卫生厅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城镇居民大多持有省市医保卡,而在农村,全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也占了90%左右,已经实行了实名挂号,而今后随着我省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覆盖,挂号实名制将不成问题。因此,现在的关键是要加大对病人尤其自费病人的宣传力度,引导病人形成实名挂号看病的意识。

  (本报杭州6月22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实名挂号后,
倒号现象有所缓解
本报记者 肖国强 2009-6-23 48256F32002924A6482575DD00280129[A1-肖国强≈B1-吴德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