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仓发现,自从他把疾控中心出具的那两页检测报告拿出来,在店里挂起来之后,每天就能多卖100多根油条。
而在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地方,府横街上的油条师傅康嗣清,则干脆贴了一张告示:“本店使用无铝油条配方及加工”。他和葛玉仓一样,都是绍兴第一批试验无铝油条的经营户。
这种广而告之的“绿色健康”,市场反响颇佳。康师傅家的“面粉指数”足以说明问题:起先用来做油条的面粉每天要准备10公斤,油条铝含量超标的消息一传开,6公斤也卖不掉,现在又回复到10公斤的水平,还供不应求。
这段时间,他一边卖油条,一边还进行健康指导。府横街附近就是府山公园,早上来晨练的老年人很多。按照老绍兴的口味习惯,喜欢把油条炸得老一点。
“他们最爱那种口感的油条,在油锅里多翻滚一些时间,然后油淋淋地提起来,装进袋子里带走。”现在康嗣清已经很少做这样的油条了,他会劝说客人,在油里炸得时间太长,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
根据绍兴市卫生监督部门的建议,为确保食品安全,各餐饮单位在加工制作其他面制食品时,也要使用无铝泡打粉,以免铝超标。此外,宾馆、饭店、食堂今后批量采购油条时,一定要向油条加工经营户索取油条铝含量检测报告单。
葛玉仓和康嗣清,都想认认真真把油条的小生意做下去,这是他们在这个城市里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一份生计。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有多少中国人,就有多少人知道油条,没有哪个产品能有这么稳定和广阔的市场。
他们琢磨过永和豆浆和肯德基里卖的油条,两三元钱一根,为什么能卖得这么贵。无非是强调干净健康,外加会包装。康嗣清已经开始打算改造自己的油条,买一台电炉,把案板换成不锈钢的,做一些纸制的环保口袋用来包炸好的油条。甚至有一天,给自家的油条注册一个商标,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康记园”。
戚志勇听到这些很高兴,因为这些做法和想法,都能帮助拯救一个行业的未来,这也是推动这场“油条革命”的人们,从一开始就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