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公交车自燃事故的警示
· 千张老爸笑脸祝福患病女儿
· “爸爸,父亲节快乐”
· “社嫂”开“车”来帮忙
· 父爱如山挡“死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公交车自燃,该如何应对、处置事故、安全逃生?
公交车自燃事故的警示
本报记者 朱海兵
  6月16日、19日,我省舟山、绍兴相继发生两起公交车自燃事故,所幸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公交车是一个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夏天是一年中汽车自燃事故较为多发的季节。那么,该如何防范公交车自燃?如何及时处置事故、安全逃生?

  警示之一:司机的应急能力至关重要

  遇到突发事故,最熟悉车况的司机,若先慌乱起来,不仅会引起乘客的混乱,更会错失最宝贵的逃生第一时机。

  6月16日8时15分许,有10多年驾龄的司机柴师傅开着舟山一辆13路公交车,来到海洋生物园站点。正打算下客,柴师傅突然发现引擎盖在冒烟,想关发动机却关不了,车门也开不了。他当即立断,迅速打开驾驶门跳下车,从外面跑过去手动打开应急车门开关,使车上20多名乘客安全撤离。

  6月19日8时50分许,绍兴一辆31路公交车开到山阴路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附近,姓许的女司机闻到车内有异味,立即靠边停车。当发现驾驶室仪表台有冒烟现象后,她马上打开车门疏散车上的6名乘客,并切断电源,用车载灭火器自救。

  这两起事故发生后,两位司机的应急措施分别受到了人们的肯定。

  警示之二:乘客应掌握基本逃生知识

  高温天气下的汽车燃烧,火势蔓延十分迅速,逃生时间只能以秒来计算。公交车往往人多拥挤,乘客是否掌握基本的逃生知识、是否做到有序撤离,都非常重要,否则容易延误时机,酿成悲剧。

  舟山发生自燃事故的那辆公交车是空调车,但据了解,窗户并非密封固定,可以移动。然而事故发生时,车上有20多名乘客,有目击者说:“当时车上的乘客乱作一团,有人开始大喊救命。”

  突遇危险,应尽可能冷静应对、有序撤离,这是人人都应牢记于心的,这也是对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遇紧急情况时,若车门打不开,砸开车窗跳车逃生是常识。如何砸车窗,却需要一定的技巧:砸开公交车上的玻璃,要用较尖锐的硬物。如用车上配备的安全锤,或用高跟鞋的鞋跟、皮带扣等,需全力往一个点上砸,这样方能将车窗玻璃在最短时间内砸碎。这类车玻璃不会像普通玻璃一样产生尖锐的棱角,碎片也不会溅出伤人。

  此外,公交车顶部一般都有“逃生窗”,平时当换气窗用,遇到危急情况时,可将其推开逃生。

  警示之三:对安全隐患要用“显微镜”和“放大镜”

  公交车一旦发生燃烧事故,就容易是群死群伤的悲剧。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对安全隐患,必须拿“显微镜”去查,拿“放大镜”去整改。

  据消防部门介绍,舟山公交车自燃事故的起火点,为发动机靠驾驶员一侧发电机输出线距输出端30多厘米处的铜导线,断开后人为扭结,起火原因就是此处产生了短路。

  至于绍兴公交车自燃事故,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发生事故的这辆公交车于2002年投入使用,线路有部分老化现象,加上近日天气炎热,电源线的橡皮层软化发热引起短路。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公交车自燃,有一定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但“人为扭结”、“部分老化”,都说明这两起事故在发生前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存在,事发后又都出现灭火器不够用的情况,这很值得总结深思。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公交车自燃事故的警示 本报记者 朱海兵 2009-6-22 48256F32002924A6482575DC003FECC9[A1-朱海兵≈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