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全国近五分之一
水稻推广超级稻
· 新能源让家用产品“改头换面”
· 阳光私募基金成长快
· 名贵花菇
卖价高
· 仙居一农民
爱“捣鼓”传统农具
· 下半年车市考验政策“缓释”效应
· “预备劳力”比技能
· 龙游县国土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出让公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经他改造的农用犁一天能耕6亩地,效率提高了近6倍;他制作的一台稻谷自动点播机,一小时能播种2亩多地,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仙居一农民
爱“捣鼓”传统农具

  本报讯 (记者 叶晖 通讯员 王晏 朱汉多) 一把耕地用的普通传统木柄铁犁,经过仙居县白塔镇上宅村农民崔才俊的一翻“捣鼓”,一天功夫能翻耕出6亩土地,劳动效率比过去提高了近6倍;他制作的一台稻谷自动点播机,一小时播种2亩地,效率提高了几十倍……日前,崔才俊向记者一一展示了他对这些传统农具的创新成果。

  仙居县是个山区县,农户大多还习惯于用传统农具耕作。今年55岁的崔才俊,平日里在地里干活,总喜欢琢磨农具,看看能不能改造,使之变得更加省工省力,加上他以前干过木工,对传统农具的制作和结构熟门熟路。而且老崔对机械也特别感兴趣,所以就萌发了改造的念头。

  老崔说自己爱“捣鼓”农具已有几十年了。每当农闲时,他就在家抱着一件件农具仔细琢磨。一次,他发现传统的单边犁耕地太费时,一天只能耕1亩多点地,想制作一把两边都能翻耕的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次改进,老崔的双面新犁“诞生”了,而且耕起地来比老式的单边犁还要灵巧,一天就能耕好6亩地。由于技术含量不高,老崔还一一教会了其他村民们制作,如今仙居县的农户大多都改用了老崔“发明”的新犁耕地了。

  更让人叫绝的是,老崔“捣鼓”出的一台自动稻谷点播机,主要靠一根自行车用的链条帮助转动,由人牵引着在田里走,谷种便能自动均匀地散播在田里。别小看点播机造型简单,1个小时可以播种2亩田,劳作效率比手工播谷种提高了几十倍。今年春耕时,只要有人来借,不管是本村还是邻村,他都非常乐意,有时还自己主动去帮助农户播种,一分钱也不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6 仙居一农民
爱“捣鼓”传统农具
2009-6-22 48256F32002924A6482575B5003498E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