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先哲曾经说过:当你懂得越多,会发现自己越无知。几乎每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在初次面对真实的职场时,都会感到茫然无助,自己多年所学似乎完全没有用处。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知识的匮乏,而是我们还没有学会运用这些知识的精髓。当你遭遇找工作不顺或在职场不得要领时,当你已经尝试了100种思考的方式却收效甚微时,不妨试试第101种——回想自己学过的经济学知识,很难说里面没有几条制胜法宝。
选择工作,用机会成本来取舍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要放弃的另一种东西,机会成本小的具有比较优势。简单地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
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在无数领域中被引用,其精髓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选择熬夜写稿,就意味着必须减少睡眠;选择出差,那就不能陪女朋友逛公园;选择吃意大利面,那就要放弃日本料理……当你遇到两难问题时,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将候选者的利弊一一列出,就算不能立刻做出选择,也能对选择本身有最清晰的认识。
当多个工作机会摆在你面前时,你必须知道每份工作能为你带来什么,更应当明白放弃这份工作你会失去什么。比如,三国时期的蔡瑁和张允从荆州刘表手下辞了职,选择去曹操那里工作,便付出了他们的机会成本。一方面他们的收益是进入了一个相对强大的工作平台,并且被任命为曹操的水军提督,相当于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而代价则是背负了叛贼的骂名,进而两人还因为周瑜战略部署得当丢了小命。收益远低于成本,得失一目了然。
职场定位,注意考虑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这个概念说明一个道理,对一个各方面都强大的国家或个人而言,聪明的做法不是仰仗强势、四面出击、处处逞能或事必躬亲,而是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用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反之,一个各方面都处于弱势的国家或个人也不必自怨自艾,抱怨自己的先天不足。要知道,强者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这其实涉及的是一个团队如何分工合作的问题。拿从事IT的人来说,假如编写代码的程序员A比其他人性格外向且喜欢与人沟通的话,那么这就是A在这个群体里的比较优势,售前工程师和售后工程师的工作都会更适合他,他在工作中会更有快感及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一个团队中,个体的比较优势是判断其能力与职责是否契合的依据。
关于薪酬,不能忽视边际效益递减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边际效益递减,从哲学角度来说,就是当主要矛盾(合理薪酬)被解决后,次要矛盾(成就感、工作满意度等)就会上升为主要矛盾。
在现实中,薪酬也许是吸引求职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要以为开出的工资越高你的手下就越会为你卖命,根据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报酬提高到一定程度就失去了其作为激励因素的价值,同时还会造成人才创新能力的弱化。当你拥有几十万元的年薪且逐年递增时,诸如成就感、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等却不会明显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