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三个转身”提升兰溪纺织业
· 抓好学习实践活动 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 科技创新夺人眼球
· 社会和谐 人民幸福
· 发展综合交通 统筹城乡发展
· 余姚农民热衷设施农业
· 中天集团资助3000贫困大学生
· 大运河文化圈越来越热闹
· 中央巡回检查组来我省
指导检查学习实践活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很中国” “很文化” “很时尚”
大运河文化圈越来越热闹
  本报讯 (记者 刘慧) 夏夜,京杭大运河如一幅流淌的水墨丹青,法国著名灯光设计大师罗杰·纳博尼创意的“运河之光”,把杭州城区21公里的运河两岸点缀得如梦如幻。每到夜晚,成千上万的市民及中外游客来到这里,陶醉于两岸的美景及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之中。

  经过整治的杭州运河,不仅重现了京杭大运河的风光,而且加入了众多的文化元素,已成为一个迷人的大运河文化圈。这里柳杉成行,风景如画,成为游人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在这里,外国人觉得“很中国”,杭州人感到“很文化”,年轻人称赞“很时尚”。

  在漫长岁月里,京杭大运河两岸留下了无数文化遗迹。运河沿岸的古墩、古庙、古塔、古桥、老街、老店、老厂以及街市的繁华景象、市民的生活习俗,犹如长幅画卷印在人们脑海里。在小河直街上居住了60年的姚桐枝老人告诉记者,经过杭州市对运河的综合保护整治,小河直街上的古宅、故屋已经连片成巷,小河直街上的老店面和古街都成了立体的文物,每天逛酱园、米铺、孵房等老字号的人越来越多。

  而地处拱宸桥畔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集中展示了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运河文物,如反映历代开凿运河的史料、古运河漕运文物、运河出土文物、古代运河水上人家生产及生活用具等,连接着运河的过去和现在,成为人们了解运河历史的窗口。该馆副馆长周新华介绍说,博物馆开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观众200多万人次。

  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运河文化广场,是市民们最喜欢的休闲之处。在这里,人们可根据不同爱好和需求,自发选择参与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了轮滑、舞会、风筝、戏曲等特色文化广场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因为运河的环境美了,渐渐地健康时尚的“沿运河走班族”也多起来。在拱墅区区政府上班的竺学文现在已习惯于每天沿运河走5公里去上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大运河文化圈越来越热闹 2009-6-20 48256F32002924A6482575D60031457A[A1-刘慧≈B1-郑建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