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谦和含雅韵庄正蓄风骨
· 西湖寻趣
· 胡老板·章疯子·黄疯子
· 乡·间·杂·忆
· 品味古堰画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西湖寻趣
  风帘翠幕

  宋词人柳永,在吟咏杭州的《望海潮》中写道:“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可见,在中国的古建筑中,帘与幕是一种常用的并能增添诗情画意的物件。

  帘的繁写体为簾,《说文》释为:“堂簾也,从竹,廉声。”它是一种遮蔽堂前及门窗的用具,多以竹、苇制成。“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因此帘后美人,帘底纤月,帘掩佳人,帘卷西风,隔帘双燕,掀帘出台,等等,没有一件不叫人遐思,引人入画”(陈从周《说“帘”》)。

  帘的作用是隔景,并由此而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古人深谙此中奥妙。“翠叶藏莺,珠帘隔燕”(宋·晏殊《踏莎行》);“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宋·周邦彦《菩萨蛮》);“疏帘淡月,照人无寐”(宋·张辑《疏帘淡月》)。帘虽相隔,却能透光,燕影、花影、月影令人赏玩不已。当然,帘也有其实用性,可以遮阳、障风、挡雨、抵寒、消除噪音,这在古诗词里多有描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南唐·李煜《浪淘沙》);“风帘自在垂”(宋·周邦彦(《菩萨蛮》);“楼上几日轻寒,帘垂四面”(宋·李清照《壶中天慢》);“垂帘静,层楼迥”(南唐·李煜《应天长》)。

  帘,除竹制苇编之外,皇宫或富豪府第,有以水晶为材料制作帘子,“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唐·李白《玉阶怨》);也有以珍珠穿缀而成的,“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南唐·李煜《应天长》);当然,还有以丝绸作帘的,称之为帘幕,又叫罗幕,“酒醒帘幕低垂”(宋·晏几道《临江仙》)。

  幕,尺幅大的,设于堂室,亦起隔和遮蔽的作用,又名曰帷幕。珍贵的帘子,名曰宝帘;在上面作了画的,称作画帘。好帘往往配以精美的帘架、帘钩,“手卷真珠上玉钩”(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宋·张磐《眉妩》)。

  帘的设置,比帷幕更为自由,门上、窗上、廊中、室内、庭前,皆可因地制宜地张设。“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宋·欧阳修《采桑子》)。栊者,雕花的窗隔扇,故此处是指窗帘。“庭前芳草空惆怅,帘外飞花自往还”(宋·陈允平《思佳客》),这便是庭帘了。

  古代酒店的酒幌、酒旗,亦称之为帘,取其形状相若。《红楼梦》十七至十八回,贾宝玉借唐寅“红杏梢头挂酒旗”的诗意,为大观园稻香村题了“杏帘在望”四字。反过来,帘也称帘旗、帘旌,“燕子归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宋·欧阳修《临江仙》)。

  陈从周说:“我总感到中国人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是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让我们记住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园林建筑家的教诲。

  光与影

  “聪敏的建筑师,是最懂得影的,檐下的阴影,墙面凸凹的块影,壁面的竹影、花影等等,绝对不肯轻易放弃而使建筑物趋于平直” (陈从周《说“影”》)。又说:“从花影、树影、云影、水影,以及美人的倩影,等等,能引人遐思,教人去想。”

  我国的古建筑,无论楼、堂、亭、榭,还是廊、轩、塔、庙,它们的外形绝不是平直方正的呆板模样,以楹柱、飞檐、翘角、脊兽等造就线条的繁复和体量的变化,在日光、月光和水光的作用中,造成极具美感的阴影和倒影效果,并因光的强弱、移动,使“影”变幻无穷,极具审美意味。而在一些经典的园林中,“影”的功效更是发挥到极致,步入其中,如诗如画,如幻如梦,留连而不肯离去。

  敏捷多思的诗人词客,和优秀的建筑师一样,皆有“捕风捉影”之本领。宋词人张先,外号“张三影”,写过三处为人所称道的“影”的妙句,因而得此美誉。“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青门引》);“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

  苏东坡在散文《记承天寺夜游》中写道:“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显然,这乘月游寺,一地倒影,给人遐想的空间极大,美的冲击力亦更强烈。

  在光的映射中,多姿多彩的古建筑,更添几番风情。“凌朝一片阳台影,飞来太空不去。楝与参横,帘钩斗曲,西北城高几许”(宋·吴文英《齐天乐·齐天楼》)。写的是凌晨时分,齐云楼的影子凝结在半空中,它的梁与参星相齐,帘钩与北斗星一样弯曲。这种“阳台影”是星光所造就的。

  南唐后主李煜,则对月光下宫殿楼阁的影子横陈在秦淮河上,而灵思涌动:“晚来天净月华影,想得玉楼瑶殿,空照秦淮”(《浪淘沙》)。

  园林中的花木及一些设施,在“光”这位魔术师的操持下,“变”出许多让人叫绝的精彩场面。请看日光下的“影”像:“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宋·陈克《菩萨蛮》);“习习轻风破海棠,秋千移影上回廊。昼长蝴蝶为谁忙”(宋·张磐《浣溪沙》);“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宋·洪咨夔《眼儿媚》)。月光下的“影”像,更是比比皆是:“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宋·陈与义《临江仙》);“月色忽飞来,花影和帘卷”(宋·秦观《生查子》)。

  在凛冽的雪光中,同样有“影”的妙谛:“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两三粒而已”(明·张岱《湖心亭看雪》)。

  古典园林建筑中,是不可无水的,或临水而构,或凿池引水。无水则园不活,则少趣味。有了水,便有了种种倒影,美感无穷。“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梅花》),使小园风情弥漫。而人之影投于水中,更会使人心旌摇动,陆游的《沈园二首》之一写道:“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已是颓颜衰鬓的陆游,想起死去的前妻唐琬,看到桥下水波,不由不忆及那个映在水中的倩影,其悲伤可知。(配图:连国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西湖寻趣 2009-6-19 48256F32002924A6482575D10032A47E[A1-章瑞华≈B1-章瑞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