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万家灯火
3  4  
PDF 版
· 朋友倍增后的烦恼
· ◆一周网友妙语
· 冒雨指挥交通一举成名
女协警被称为最美协警
· 在悉尼逛“农展会”
· “世上最好的工作”启示录
· 城市生活调查:
零食减压 回家“蹭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朋友倍增后的烦恼
本报记者 陈 惠
  “相比过去,一个中年男人的平均朋友数量从33个增加到了54个。”一则调查显示,网络交友已经成为当下人们社交的一种重要模式。网络降低了形成和维护社会关系网的成本,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使得朋友数量大幅度增加。

  然而,交友方式的变化,朋友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新的疑问:朋友数量的倍增会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网上交来的朋友能够建立起长久的友谊吗?网络到底是增强了还是杀伤了我们的社交能力?

  朋友圈打通了

  隐私也成了众所周知

  小梁曾是开心网的忠实拥护者。 

  在那里,他不仅和老朋友买卖奴隶、种瓜偷菜玩得开心,还借此认识了许多朋友的朋友,又给许多相互之间不认识的朋友搭起了桥梁。

  他借机认识了同事的同学,也认识了同学的客户,自然,他的各路朋友也将他所属的每个圈子都摸了个透。小梁原本封闭的朋友圈、同事圈、同学圈都被打通了。

  圈子和圈子的交融,不仅在网上造成了友谊的一时缤纷,小杨还和这些新朋友研究、探讨某个共同的朋友的趣闻、逸闻。爆笑之余,很快加深了解,直至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一起出游或饭局,一来二去,大家都成了熟人。

  可是,小梁渐渐发现,自己不同圈子里的朋友突然间彼此认识,让自己有种被剥光了衣服一样的难受。

  比如,同事小张有一天和小梁共进午餐,她噗哧一笑,饶有兴味地看着小梁,把小梁弄得莫名其妙。

  小张说,没想到你啊,当初在学校还那么出风头呢!听说你演讲很棒,文章写得也不错,还次次比赛夺魁。小梁不禁问,你咋知道的?小张笑笑,“还能是谁,你的同学王真啊,我们在开心网上认识了。”王真说的反正不是什么丑闻,小张知道就知道了,小梁也没当回事。

  可隔了几天,小张又碰到小梁,她看四下无人,就问小梁,“你那官司怎么样了?”小梁愕然,前不久他买的二手房有些纠纷,闹上了法庭,到现在还没完。他可不想这点事弄得人尽皆知,尤其是同事。小梁烦恼时曾和老同学王真提过,没承想王真和张一见如故,友谊发展迅速,什么话都说。

  小梁有些烦恼,他朝天翻翻白眼——还有什么王真没和张说?

  网络可以搭建人脉

  但不能代替友情

  寒假回家的第一天,张兵就群发了短信,告诉同学们自己“到家了”。像这样的打招呼短信,每逢节日便数以百计地群发出去,内容大多是简单老套的祝福短信。“内容不重要,只是为了保持联系。”

  上大一的张兵称这是“探路子”,给自己上大学先攒些人脉,对尽早熟悉大学生活有好处,也能够为自己成为学生干部铺路搭桥。

  张兵去年7月得知自己被天津师范大学录取,还没入学,便发了召集同级校友的帖子,还建了名为“2007新生兄弟连”的QQ群。这个QQ群的加入者一度达到QQ系统设置的最高限度100人。

  入校后,张兵不仅因为认识了学院学生会的师兄而成了学生会的干部,而且把QQ群里的加入者召集起来,组建了一个文学社,他这个组建者自然也成了社团的负责人。

  在很长时间里,张兵很庆幸自己因为注意经营人脉而受益不少,交往的圈子一下子膨胀了好几倍,经常会有各种名目的同学聚餐,为人脉花费大量金钱也在所不惜。

  花了大量的力气做这些,他有自己的说法。“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校友可是以后重要的社会资源。”

  可是,忙碌了一个学期,张兵逐渐发现,自己虽然认识很多同学,却没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铁哥们,连宿舍里的同学,也没什么热乎劲儿。认识的人多了之后,很多同学的名字都弄混了,出了几次叫错名字的尴尬事儿。当然,别人也会叫错他的名字,就连同班同学也出现过。

  “名字叫错没什么,只是总觉得有这么多面孔熟悉的同学,却缺少真实的情谊,心里空落落的。大家个个都像‘万金油’,见面微笑、打招呼,好像很熟,转过脸就成了陌生人。”

  “我在尽心尽力建立关系的时候,却丢失了同学之间最朴素的友谊,”张兵决定不再盲目地通过网络建立所谓的关系。

  网络社交缺乏人情味

  有人开始回归传统

  “邮件来自在北京时结交的女友,失去联系已经10来年了。后来,她在BBC网站读到我的专栏,留下了自己的联络方式。”刘玲谈起自己的好友,心情激动。

  “再次在电话上听到她的声音,至今我仍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温馨、美好的情感。仿佛空间、时间的界限立刻消逝了,几分钟的客套后,我们的对话就又像从前一样自由流畅了。”

  她们共同的美好回忆几天也数不完。“初出大学校门时,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不眠长夜,探讨事业前途,私语男孩恋爱;多少个假日,一同上街购物,多少次心碎,你曾为我擦脸,我曾为你抹泪。”

  刘玲有点困惑,社交网站是一些年轻人交往的首选。但是,在虚拟世界,能够找到真正的朋友、建立起长久的友谊吗?

  “网络沟通是个好东西,不仅便捷,而且缩小了地域距离。”

  通过邮箱,你可以跟一个人建立联系,然后你们互通电话,甚至坐在一起谈笑风生;通过博客、社交网站,你可以未曾谋面,也能知道一个陌生人的个性喜好;通过MSN、QQ,你跟你的好友和工作伙伴随时问候、插科打诨、互相帮助。

  “可有时候,它也显得有点不足。”刘玲打了一个比喻。

  和同居密友,相隔不过一个墙壁,推开门就可以畅快地聊天,然而两人的谈话却更多地通过MSN并配合着各类表情符号进行着。

  更多的人越来越懒得跟非同城的好友们电话聊天,更倾向于关注他们的博客、开心网,心情好的时候给他们留言,工作不忙的时候跟他们在MSN上耍贫嘴。可是,这也遭到朋友们抱怨,“为什么你总是想不起来给我打电话?”

  网络,到底是增强了还是“杀伤”了我们的社交能力?

  网络沟通有局限

  找真朋友还要面对面

  “和90后相比,我已经算是老古董了。我倒是更愿意和真人面对面地打交道。”70后杨洋就职于一家律师事务所。“迫于工作需要,我也在社交网站上注册了一把,可我感觉对自己用处不大。”

  最让杨洋心里难受的是,社交网站上友情的“无情”。鼠标一点,别人可以轻轻松松地把你收进朋友圈,也就可以不动声色地把你一脚踢出去。

  “现在,大家相互攀比谁在社交网站上的朋友最多,已然成了一项赛事”,可杨洋还是认为,真朋友还得下网找。

  一项研究发现,繁忙的网上聊天,可能会破坏你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除此之外,电子邮件还可能影响我们理解对话和阅读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沟通难以起到真实人际沟通中的卓越成效。

  “相比较电话和面对面交流,网络沟通有一种不在场沟通的缺陷。比如,在MSN、E-mail里你是完全感觉不到对方的情绪的。所以,这种沟通方式更适合于熟悉的人之间的交流,因为在你已经熟悉了对方的前提下,你不需要再费心思去揣摩对方的真实情绪,你会很容易对他的情绪作出判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杨德明认为,网络沟通更适合于熟人交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万家灯火 00014 朋友倍增后的烦恼 2009-6-18 48256F32002924A6482575D60034FEE5[A1-陈惠≈B1-沈宇翔≈B1-杨新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