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祝贺浙江日报创刊60周年
3  4  
PDF 版
· 安吉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农民的世代追求——
安吉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中国农民的世代追求——

  安吉

  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2008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出长篇通讯,报道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经验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前不久,由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牵头,邀请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等7个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了6个有代表性的乡村。参与调研的领导和专家认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起步超前,生动实践了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城乡统筹推进、产业协调发展、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方面堪称典范,对全国具有深刻启迪和深远影响。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执行院长彭真怀,为此专门撰写了调研报告——《中国农民的世代追求》,本文摘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中国美丽乡村已成为安吉新农村建设的响亮品牌

  吸引了全国目光

  安吉是浙西北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三面环山,茂林修竹,河道密布,可以概括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正是基于对县情的清醒认识和总体把握。

  乘车行驶在公路上,犹如穿行在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廊中,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黑色的柏油路面,鲜花苗木相间的隔离带,图案各异的绿色边坡与路边的峰峦、田野、溪流、村寨融为一体。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一幅城乡一体、工农并举、自然生态与现代文明协调融合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藏在天目山深处的大溪村,以原生态的风景和众多的“农家乐”著名,幢幢村居高低错落,点缀在青翠的竹林中,深吸一口气,清新中带着丝丝甜味;如果要看竹,就去高家堂村,无边的竹海绿得连绵不绝,气象万千;而群山环抱的迂迢村除了自然美,还有翰墨飘香,村里人白天握锄,晚上握笔,画扇面成为村里的文化产业;坐落于黄浦江之源的深溪坞村,则是一座生态博物馆,有落差800米的亚洲第一大石浪,有华南面积最大的高山杜鹃林……在安吉,我们感受到每一个小村都有自己特别的韵味,浸润了灵秀之气。

  村村优美,为农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2008年初,安吉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县、乡、村立即联动起来。除了32个重点行政村以外,自主申报的行政村还有79个。

  安吉县委书记唐中祥告诉我们,全县187个行政村就是187幅风景画,安吉将用10年时间,把这187幅风景画连点成片,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大乡村。

  抱着追根溯源的探究心理,我们在横山坞村进行了实地察看。这个村是浙江省文化示范村,共有400家农户,90%以上都进行了卫生设施改造,“垃圾要入箱、污水要处理”成为当地村民的自觉行动。事实上,横山坞村只是安吉的一个缩影,全县各村都建立了“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统一处理”的垃圾处理网络,垃圾收集率在95%以上,60%以上的村实行了生活污水处理。

  家家创业,为农民创造致富的发展环境

  安吉境内有山林198万亩,其中竹林100万亩,立竹量1.45亿株,有“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竹乡看安吉”之说。

  很多人都十分关心,美丽乡村建设能否做到创新与创业并举、富民与强县并重?安吉给出的答案是,发挥4000家农村家庭工业、20个家庭工业示范村的引领作用,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块状产业布局。

  在安吉,我们感到一股全民创业的热浪扑面而来。有136家企业与125个行政村结对互助,随处可见百姓创家业、企业创大业、干部创事业的红火场面。一批种养能人、企业管理者、产业经纪人和乡土技术人才,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和宜旅则旅的原则,孵化了30个工业经济强村、20个农业特色强村和10个休闲旅游强村。

  处处和谐,为农民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不求最大,但求最特色;不求最富,但求最和谐”,是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让安吉人倍感自豪的是,2006年6月5日,在第35个世界环境日表彰大会上,安吉被命名为首个“国家生态县”。验收组写下了这样精彩的评价:“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经济结构合理、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优美”。

  在这之后,安吉又相继被国家环保部确定为新农村与生态县互促共建示范区,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县,村镇环境改善项目还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到目前为止,安吉已经连续4年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县,全县15个乡镇中有12个全国优美乡镇,29个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呈现出村庄整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经济发展的崭新面貌。

  人人幸福,为农民创造文明的人文环境

  安吉以创建优美乡镇、精品生态村为具体抓手,融合竹文化、茶文化和昌硕文化,打造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落点,都具体指向提升农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唤起农民的生活幸福感。被授予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的徐村湾村、高坞岭村、马家弄村,农村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城市文明开始向这里延伸,先进的生产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消费方式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润物无声中悄然形成。

  安吉县县长单锦炎说,让全县人民的生活像县名的由来一样“安且吉兮”,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

  正是由于这样一种责任感,县委、县政府重点突破了小康示范村、农民饮用水工程、万里清水河道整治,总体推进了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和互为服务的新格局。

  令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通过村民出一点、乡镇补一点和财政拨一点的办法,安吉在全县建立了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对农村公共服务事业进行统一管理,对残疾贫困户的危房实行全面改造,对低保户实现应保尽保,对外来人口给予同等待遇,农民生活幸福感越来越闪耀出人性关怀的光采。

  美丽乡村成为统领安吉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

  由此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曾经是浙江省25个贫困县之一的安吉,上个世纪80年代走工业强县之路,引进了造纸、化工、印染等资源消耗型或环境污染型产业。尽管一度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却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国务院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安吉之所以选择生态立县、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的发展战略,是基于挫折之后的深刻反思。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是包括农村环境综合提升、农村产业持续发展和农村公共事业全面进步的建设,是安吉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是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形式。

  用生态的理念,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取向是立足于特色基础,依托于特色优势,取胜于特色发展,保证支柱产业符合生态要求。应该承认,在经济增长指标考核没有根本改变的大环境下,作出这样的决策有可能牺牲暂时的发展速度,因此需要远见、勇气和魄力。但安吉县委、县政府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从生态立县与工业富县的博弈中作出无悔抉择,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治理了74家水污染企业,关闭了33家污染严重企业,拆除了规模和税利列全县之首的孝丰造纸厂制浆生产线,选择了生态工业道路,打造特色工业产业聚集区。

  与生态工业相呼应,安吉面向沪、杭等大都市需求,生态农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如今,安吉已精心培育了万亩白茶现代园区、万亩蚕桑现代园区、万亩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和万亩竹子良种基地,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10万多亩。通过提高竹乡农产品的精加工能力,安吉绿色和有机认证农产品产值达3.7亿元,占主要农产品的32.2%。

  用生态的方式,谋划休闲旅游先行区

  安吉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生态旅游县,境内山川锦绣,人文兴盛,有国家森林公园、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江南滑雪场等独特景点。特别是距杭州市65公里、湖州市68公里、上海市209公里的区位优势,使安吉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都市后花园,每年游客增长比例超过10%。我们发现,以黄浦江之源为纽带,生态安吉对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有着超乎寻常的吸引力,被列为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根据远景规划,安吉正在加快提升休闲经济,做强做优旅游产业,休闲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有望提高到22%。

  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教授说,当一些地方把生态文明仅仅看作一项硬性任务的时候,安吉已经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自觉探索,做好了经营村庄、经营农户这篇大文章,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笔精神财富。

  用生态的思维,设计城乡建设示范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覆盖安吉的整体行动,需要从生态环境出发,科学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全县美丽。安吉立足于长三角经济圈,在处理与沪、杭等大城市互补关系中,以大乡村的姿态当配角;立足于县域范围,安吉在处理城乡互补关系中,倾力把递铺镇打造成全国的山水园林城市。

  行得春风,必有秋雨。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推动了这个山区县与韩国潭阳郡结成了友好县郡,与法国竹园建立了友好合作伙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了“尝试以竹为玩具”创意活动;与亚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合作开展了现场培训。

  用生态的意识,培育创新创业优选地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无论是城乡一盘棋的设计理念,还是按“美丽”标准提出的发展模式,都需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健全创新动力机制。为了成为长三角资本、技术、人才和产业转移集聚的重要基地,安吉坚持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手抓,以大开放促进大招商,积极营造优越的生态环境、高效的服务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加快接轨上海、融入杭州的步伐,实现一体化融入和差异化发展。

  对安吉的未来,县委书记唐中祥告诉我们,全县正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乡镇工业功能区为基础,快速推进绿色食品、机械五金、新材料和新医药等工业平台的扩容提升。到2011年,预期实现绿色食品销售收入50亿元,年均递增30%以上;机械五金销售收入50亿元,年均递增30%以上;新材料销售收入30亿元,年均递增30%以上;新医药销售收入20亿元,年均递增50%以上。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安吉实践

  美丽乡村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创新成果

  对全国具有积极的借鉴与示范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提出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改革发展难题。这项战略任务最艰巨最繁重的工作在基层,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基层,需要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

  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作出了最新尝试,在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形成生产要素、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制度安排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农村建设的安吉实践,丰富了农村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值得重视、完善和推广。

  规划一张图,重在落实综合配套。安吉实践的重要经验在于,把规划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构建立体规划体系,委托浙江大学编制了县域总体规划,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乡镇和行政村,也都有一脉相承的布局规划,各职能部门还有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实现了规划全覆盖。

  建设一盘棋,重在推动资源整合。为了把美丽乡村建设落到实处,安吉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靠前指挥,有效梳理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利关系,76个部门结对共建,握指成拳,步调一致。这种全县一盘棋的总体战略意识,有利于集中力量抓好沿路、沿线、沿河地带的生态建设,有利于提升精品示范村和核心示范区的质量水平,客观上扩大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效果和影响力。

  产业一条龙,重在发挥比较优势。安吉实践的重要经验在于,从确立生态立县战略那一天起,就坚定信念,发挥生态优势,谋划布局合理、优势突出、市场广阔的生态产业新格局。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全县187个行政村被划分为40个工业特色村、98个高效农业村、20个休闲产业村、11个综合发展村和18个城市化建设村。这种发展理念的升华,体现了对科学发展的深刻认知,体现了对生态文明的自觉把握,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民心一杆秤,重在尊重农民意愿。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得失,取决于农民心中一杆秤。安吉实践的重要经验在于,把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中,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自我管理,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真正体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安吉领导班子心系农民、心思农业、心忧农村,勇于承担为浙江省农村改革发展先行先试的责任和使命。美丽乡村建设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从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实事入手,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就有了自觉自愿的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有了农民真心实意的拥护,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美丽乡村,才会继“中国竹乡”、“国家生态县”之后,成为安吉的第三张国家级名片。

  乡村建设是全世界关注的话题,我们真正认识到,安吉是个大乡村,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在乡村,主体为农民,内容包括让农民口袋鼓起来、乡村面貌美起来、社会风气好起来、生活质量高起来和基层班子强起来。

  

  结束了对安吉的调研后,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执行院长彭真怀谈及正在打造的中国美丽乡村,感慨地说:

  这是一幅美不胜收的蓝图,一座座青山连绵,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一处处村落点缀,因文化而流动的山水……外在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和设施完善,与内在的社会和谐、产业发展、生活富裕和文明提升互为表里,完整构成“安且吉兮”的美丽乡村。

  我们相信,这个培育于安吉、创新在浙江的新农村道路,是中国9亿农民共同的梦想、期待和未来,一定会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精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祝贺浙江日报创刊60周年 00004 安吉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2009-6-16 浙江日报000042009-06-1600017;浙江日报000042009-06-1600019;浙江日报000042009-06-1600018;浙江日报000042009-06-1600021;浙江日报000042009-06-1600020;浙江日报000042009-06-1600023;浙江日报000042009-06-1600044 2